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8] (英國)弗朗西斯·魯賓遜主編,安維華、錢雪梅譯:《劍橋插圖伊斯蘭世界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頁。

  [9] (英國)伯納德·路易斯著,鄭之書譯:《中東:激盪在輝煌的歷史中》,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27—328頁。

  [10] (英國)伯納德·路易斯著,鄭之書譯:《中東:激盪在輝煌的歷史中》,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51頁。

  [11] William Eton, A Survey of the Turkish Empire, 4th ed, London, 1809, pp.190-193.轉引自L. S. 斯塔夫里阿諾斯著,董書慧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357頁。

  [12] (美國)伊茲科維茲:《帝國的剖析:奧托曼的制度與精神》,學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112頁;L. S.斯塔夫里阿諾斯著,董書慧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88頁。

  [13] (美國)斯坦福·肖著,許序雅、張忠祥譯:《奧斯曼帝國》,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1頁。

  [14] William Eton, A Survey of the Turkish Empire, 4th ed, London, 1809, pp.190-193.轉引自L. S.斯塔夫里阿諾斯著,董書慧等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第7版)》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55—357頁。

  第七章 奧斯曼帝國黃金時代的結束

  一、蘇丹權力的式微

  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蘇丹凌駕於社會之上,行使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第十代蘇丹蘇萊曼一世當政期間,可謂奧斯曼帝國的黃金時代,而此時的西歐正值文藝復興和近代民族國家初興的歷史階段。

  16世紀的義大利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曾經對當時奧斯曼帝國蘇丹與法國國王的權勢作出如下比較:“就土耳其人來說,整個王國全在一位主公的控制之下,其他人都是他的藩屬;他把全國分成若干州或政府,並把其中一些人派往那裡;另外的人,他願意殺就殺,願意撤換就撤換。但是,法蘭西國王只是席坐一堂的眾多位主公中的一位主公,他們這些人都是老早就被他們的臣民承認如此了得,受他們的臣民的愛戴,有說不盡的顯赫重要;國王要想把他們的國家從他們的手裡拿走,那便要冒著老大的危險。”[1]

  然而,自1566年蘇萊曼一世去世後,蘇丹的統治權力日漸式微,奧斯曼帝國的宮廷政治日趨腐敗,後宮參政,蘇丹更替頻繁,內部衝突迭起,政局動盪。奧斯曼帝國的前10位蘇丹,平均在位27年,皆久經沙場,能征善戰。相比之下,自1566年蘇萊曼一世去世和奧斯曼帝國黃金時代結束到1789年塞里姆三世即位和首開新政舉措的先河,歷經17位蘇丹的統治,他們平均在位13年,大都系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

  蘇丹塞里姆二世(Selim II,1566—1574年在位)酗酒成性,時人稱之為“酒鬼塞里姆”。他沉迷後宮,疏於國事,長期將朝政交付大維齊爾索庫魯·穆罕默德掌管,放任廷臣與後宮之間的權力傾軋,官場腐敗成風,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跡象已經開始初步顯現。

  與此同時,伊斯坦堡的中央政府對於地方局勢和行省事務的控制不斷削弱,政治生活的天平開始傾斜,包括帕夏和貝伊在內的世俗貴族以及執掌宗教權力的歐萊瑪往往各行其是,成為挑戰蘇丹統治地位的隱患。在安納托利亞,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府的實際控制範圍局限於馬爾馬拉海沿岸、布爾薩、埃斯基薩希爾和卡拉曼一帶;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其他地區,包括安卡拉、特拉布宗、艾丁、安塔利亞和阿達納,分別隸屬於六大封建家族。在魯梅利亞,多瑙河的保加利亞沿岸、埃迪爾內、阿爾巴尼亞分別隸屬於四大封建家族。巴格達的馬木路克首領蘇萊曼帕夏統治著兩河流域。“在奧斯曼帝國的大部分地區,蘇丹的統治權力是微弱的;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島,蘇丹的統治權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2]

  埃迪爾內噴泉廣場

  1786年,出使伊斯坦堡的法國人舒瓦瑟爾·古菲曾經在信中說:“這裡不像在法蘭西那樣,皇帝可以獨自作主。在土耳其,恰恰相反,若是想要做點什麼事的話,便必須設法去說服那些事事都得由他們來評斷道理的歐萊瑪,去說服不論過去的或是現在的國家掌權者。”1803年,來自印度的穆斯林旅行家米爾扎·阿布·塔利布汗寫道:“他們的皇帝無權隨便殺人,也不得憑著一時的高興或是感情用事隨便赦免罪人。在所有重大事務上,皇帝都有義務要同朝中權貴進行商量,而這些權貴們,由於希望得到提升,或是由於害怕懲罰,一個個全都變得服服帖帖的。”[3]

  二、包稅制的興起

  自17世紀開始,在與歐洲基督教諸國的戰事中,傳統封邑制騎兵即西帕希的戰鬥力明顯下降,裝備新式火器的僱傭制步兵即稱作耶尼切里的近衛軍團取代傳統騎兵而成為奧斯曼帝國軍事力量的核心成分。伴隨著軍事技術的變革,貨幣的支付取代土地的賜封成為維持軍隊的基本形式,封邑制出現衰落的趨勢,封邑領有者的人數逐年減少。據相關資料統計,奧斯曼帝國的封邑領有者,1475年為6.3萬人,1610年下降為4.5萬人,1630年已不足1萬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