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錫南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是1609—1616年奧斯曼帝國第十四代蘇丹艾哈邁德一世(Ahmed I,1603—1617年在位)下令錫南的高足穆罕默德·阿迦建造的。由於禮拜殿內四壁鑲嵌著2萬多塊藍色瓷磚拼成的幾何圖案,因而別稱“藍色清真寺”。禮拜殿面積長72米,寬64米,可容納3 500人同時禮拜。禮拜殿頂部中央為一大圓頂,四周建有4個小圓頂,屋頂由4根大石柱承重。大殿地面飾以大理石,鋪滿紫紅色的土耳其地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擁有6座宣禮塔的清真寺,其中4座建在大殿四周,與殿頂4小圓頂相對應,其他2座建在大殿左側。

  艾哈邁德清真寺(藍色清真寺)

  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Nuruosmaniye Mosque)在1748—1756年即馬哈茂德一世和奧斯曼三世時期由建築師西蒙·卡爾發建造。西蒙·卡爾發(Simon Kalfa)是一位基督徒,深受歐洲大陸建築藝術的影響。該寺風格東西合璧,庭院不是傳統的方形而是馬蹄形,噴泉位於顯著位置,波浪形挑檐板和彎曲的扶壁柱非常醒目。

  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

  奴魯奧斯瑪尼耶清真寺入口

  伊斯蘭學校和清真寺關係密切,有的學校就建造於清真寺左近或內部。例如,奧斯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後,各個清真寺附設資料豐富的圖書館,並增建學校、醫院、貧民施食站、旅店、澡堂和井。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普通住宅大多就地取材,使用石塊和泥磚,偶爾還有木材。高頂和窗戶有助於夏季通風。在冬季,唯有暖和的衣服、熱氣騰騰的食物,還有可能加上一個炭火盆才能使人們忍受室內生活。許多住房建在擁有花園、噴泉和小池塘的庭院周圍。室內並無家具;人們習慣在地毯上或低台上盤腿而坐。當人們準備入睡時會將床墊和其他鋪蓋展開,起床後再將它們捲起。富人家中的廚房設施往往位於不同隔間。密室總是存在。

  奧斯曼帝國的宮殿是伊斯蘭住宅建築的極品。托普卡帕宮(Topkapı Palace)是1474—1477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的宮殿,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沿岸一角,坐落在伊斯坦堡金角灣南岸的“皇宮岬”的山頂上,因建在拜占庭原托普卡帕城堡遺址而得名,成為15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蘇丹的後宮兼政府所在地。宮殿有7座大門,4座朝陸地,3座朝海邊,正門面對阿亞索菲亞清真寺和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所在廣場。大門內300米處有一道中門,為皇宮的入口處。中門內為御花園,花園右側為廚房和糧庫,左側經過“白人宦官門”則是蘇丹、嬪妃的內宮。位於花園深處的“庫貝阿爾特”殿是蘇丹召集大臣議事之地。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托普卡帕宮被闢為博物館。

  托普卡帕宮崇敬門,第二庭院的入口

  多爾馬巴赫切宮(Dolmabahçe Palace)建於19世紀中葉,同樣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一側海岸,設計者是亞美尼亞的尼克格斯·巴爾提,裝飾者是巴黎歌劇院的設計者塞尚,1856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Abdülmecid I,1839—1861年在位)遷入居住,為奧斯曼帝國晚期蘇丹的後宮。同樣建於19世紀的貝勒貝伊宮(Beylerbeyi Palace)則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亞洲一側的岸邊,院中布滿玉蘭花,是帝國晚期蘇丹的避暑勝地以及外國貴賓的下榻處。

  多爾馬巴赫切宮

  貝勒貝伊宮

  穆斯林去世之後,普遍實行土葬和薄葬。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斯蘭世界沒有陵墓建築。伊斯蘭陵墓建築始建於中亞地區,突北(Türbe)意為“塔形的陵墓”,指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王公貴族和宗教學者陵墓的建築形式。這種墓塔最早流行於伊朗,後隨著塞爾柱帝國的擴張而傳到美索不達米亞和安納托利亞半島,一般包括方形主體(大廳內設死者的墳墓)、圓柱形鼓座、飽滿的穹頂和挺拔的尖塔,外觀強調高大對稱,顯示莊嚴肅穆。

  六、科學技術

  “中古伊斯蘭教科學的成就並不限於保存希臘的學術,或把古老東方和遙遠東方的因子摻合成一個整體。中古伊斯蘭教的科學研究者由於自身的努力和貢獻而大大地豐富了他們傳遞給現代世界的遺產。整體上來說,希臘科學是比較理論性了一點,而中東中古的科學則實際得多。中古中東的實驗和觀察,把醫學、化學、天文學和農藝學方面的古典遺產明晰化並加以補益”。[10]

  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尤其與天文學具有密切的關係。伴隨著伊斯蘭世界天文學的發展,穆斯林在數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異族異教典籍文獻的翻譯,是伊斯蘭世界數學研究的起點。曼蘇爾當政期間,穆罕默德·易卜拉欣·法扎里在翻譯印度天文學典籍《西德罕塔》的過程中,將印度的數字符號和十進位法介紹到伊斯蘭世界。在此基礎之上,花拉子密系統闡述了印度數字和十進位法的種種優點,如10個數碼可以組成所有的數字,零的符號可以用來填補多位數中個位、十位、百位等數字的空白,書寫和運算也極為便捷。在花拉子密之後,印度的數字符號和十進位法在伊斯蘭世界得以推廣。花拉子密的著作被譯成拉丁文後,印度的數字符號傳入基督教歐洲,西方人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希臘數學也是阿拉伯數學的主要來源。阿拔斯王朝初期,歐幾里得、托勒密、亞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的著作被譯成阿拉伯文,成為阿拉伯數學研究的起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