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奧斯曼帝國的清真寺,特別是較為著名的清真寺,大多出現於16世紀之後,只是由基督教堂改建而來的愛亞索菲亞清真寺例外。這些位於首都伊斯坦堡的清真寺均採用大圓頂覆蓋至地面的形式,規模宏大,富麗堂皇,令遊人樂而忘返。

  阿尤布清真寺(Eyüp Mosque)是1458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殉道者艾卜·阿尤布·安薩里的墳墓附近修建的一座清真寺,是奧斯曼人征服伊斯坦堡後最早建造的清真寺。艾卜·阿尤布·安薩里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好友,在678年阿拉伯人第一次進攻君士坦丁堡時犧牲。阿尤布清真寺建成之後,奧斯曼帝國蘇丹均在此地舉行登基儀式,佩以象徵權力和威嚴的奧斯曼之劍,以此表明誓將針對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戰事進行到底。

  阿尤布清真寺

  “愛亞索菲亞”(Ayasofya)原為希臘語,意為“神聖的智慧”,伊斯坦堡愛亞索菲亞清真寺(Ayasofya Mosque)的前身是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本是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527—565年在位)下令修造的希臘正教大教堂,也是皇帝舉行加冕儀式的地方。原建築為淡黃色的石砌立方體,覆蓋以直徑33米的大圓頂,由4根高24.3米的柱子支撐,頂上有40扇窗子,殿內面積7 570平方米,內壁用大理石、雲斑石、花崗石和寶石及黃金鑲嵌而成,並飾以壁畫,四周圓柱林立,外觀富麗堂皇。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後,下令將該教堂改為清真寺,撤掉十字架,將殿內原有的生物壁畫及聖像彩繪塗抹遮蓋,在東南面半圓形後殿中間修建朝向麥加的凹壁即米哈拉布,凹壁右邊增設宣教講壇即敏白爾,講壇對面設置有專供蘇丹祈禱的配間即麥格蘇賴,從穆罕默德二世到塞里姆二世共建造4座宣禮尖塔,穆拉德四世統治時期在內壁和圓柱的圓形盾牌上用綠底金字書寫阿拉伯文安拉的尊名、先知穆罕默德及四大正統哈里發的名字,塞里姆二世還在大拱頂上用青銅建造了一個直徑約30米的新月。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下令將愛亞索菲亞清真寺改成軍事博物館,但名稱不變。

  愛亞索菲亞清真寺內景

  穆罕默德二世清真寺是1463—1469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希臘建築師克里斯托都洛斯建造的清真寺,位於伊斯坦堡城中心。清真寺頂覆蓋著大圓頂,由4個圓柱支撐;寺中開著6排大窗,光照充足;正門右面的一塊大理石板上用金字刻著先知穆罕默德的預言:“他們定會征服君士坦丁堡!祝完成這項事業的君王和軍隊幸福!”寺外矗立兩座宣禮塔。清真寺對面的小山上分布著宗教學校、澡堂、餐廳、驛站、貧民收容所和醫院等附屬建築物。

  巴葉濟德清真寺修建於1497—1503年,風格特異。由圓柱支起的八角形井房位於前庭中心,前庭周圍環繞著蒼翠高大的柏樹和懸鈴木,用以遮陰。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尖形拱門矗立在碧玉和美斑石柱上,4個波斯式大門向外敞開,宣禮塔並沒有聳立在寺的角落而是分散在獨立的側翼。

  蘇萊曼清真寺(Süleymaniye Mosque)是1550—1557年蘇丹蘇萊曼一世下令建築師錫南(Mimar Sinan,約1489—1588年)建造的清真寺。為了建造這座清真寺,蘇萊曼一世在舊皇宮以北劃出大塊地區,並且將一些古老的基督教堂和舊的建築材料撥歸錫南使用。該寺堪稱奧斯曼帝國建築史上“最富麗堂皇的紀念碑”。禮拜殿由前廳、正廳、側廳組成,用3個大拱頂連為一體,凹壁用波斯式彩釉瓷磚裝飾,牆上的9個大窗由當時最著名的玻璃畫家塞爾豪什·易卜拉欣塗以極其華麗鮮明的顏色。殿上正中覆蓋著直徑31米的大圓頂,由4根方柱支撐。在大圓頂的四周環繞著的是建在大殿四角的眾多半圓形小屋頂。大殿四周由連拱廊環繞。藻井頂部為車輪圓周形,中軸黑底金字,書寫著《古蘭經》

  第35章“創造者”的節錄。寺內有4座宣禮尖塔,其上共有10個陽台,以紀念奧斯曼帝國第十代蘇丹蘇萊曼一世。寺院西側附設宗教學校和醫院,南邊則是穆斯林名人的墓地。

  蘇萊曼清真寺

  19世紀末的蘇萊曼清真寺

  塞里姆二世清真寺在1569—1575年由錫南建造,擁有帝國建築史上最大的清真寺圓頂,直徑達102英尺,由8個台墩支撐。凹壁米哈拉布的側面是用陶瓷材料製作的護牆,講壇敏白爾位於清真寺正中,用馬爾馬拉大理石精雕細刻,講壇下有噴泉。

  “在最早期,這些工匠大多是非穆斯林,主要自征服地的當地百姓中抽調而來。後來,隨著伊斯蘭化的歷程,信仰伊斯蘭教的工匠和建築師越來越多,可是在整個中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對這些人的了解並不多……建築師則是個特殊族群。在奧斯曼王朝時代,大多數的建築師是軍官,他們除了擁有工藝技術之外,也是組織人員和行政人員,在大工程中發號施令,手下有大批工作人員,為政府、宗教、城市提供一些基本的需要:為政府建造宮殿和碉堡,為宗教建造清真寺、修院和學校,為城市建造橋樑、澡堂、市場、客棧和各式各樣的住房等。重要的建築師不只是盛名在外,他們也受到歷史學者甚至於傳記學者充滿敬意的關注。”[9]

  錫南是奧斯曼帝國最為著名的建築師。他出生在安納托利亞半島上的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建築師。1512年,他應徵入伍,參加貝爾格勒、羅得島和摩哈赤等地的戰役,擔任過軍隊工兵營造官,在設計建造橋樑、堡壘等工事時已初顯建築才能。後在巴格達寄居,考察研究當地清真寺和陵墓等伊斯蘭建築。據傳此時他改奉伊斯蘭教並成為虔誠的穆斯林。1538年他被奧斯曼宮廷聘用,不久被蘇萊曼一世任命為宮廷建築總監,長期在宮廷主持全國的建築工程。他一生設計建造了75座大清真寺、49座小清真寺、49所學校、7所《古蘭經》研究院、17個公共施食站、3所醫院、7座高架橋、7座橋樑、27所宮殿、18個行商客棧、5個金庫、31個澡堂和18個殯儀館。代表作品是3座瑰麗壯觀的清真寺——塞扎德清真寺(Şehzade Mosque)、蘇萊曼清真寺和塞里姆清真寺。他將羅馬建築、波斯建築和阿拉伯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融為一體,形成土耳其建築的基本格調。他建造的大清真寺多覆蓋以宏偉的圓頂,四周聳立著尖塔,構架高大雄偉,布局合理,選料精細,精工細作,裝飾雕刻華麗,多呈幾何圖案,外觀色調和諧,莊嚴肅穆。他較小的作品中以陵墓和紀念碑最受人推崇。錫南著有《錫南自傳》一書,1865年在伊斯坦堡出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