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7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在歐洲屢遭慘敗。168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兵敗維也納城下,匈牙利和貝爾格勒脫離奧斯曼帝國;威尼斯人奪取希臘,俄國軍隊攻克位於黑海北岸的亞速。1699年奧斯曼帝國蘇丹被迫簽訂《卡羅維茲和約》,承認波蘭擁有烏克蘭南部、奧地利統治特蘭西瓦尼亞和匈牙利、威尼斯占據希臘南部、俄羅斯控制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區。奈瑪認為,1699年奧斯曼帝國與基督教國家簽署《卡羅維茲和約》,類似於628年先知穆罕默德與麥加偶像崇拜者簽訂《候德比耶和約》。《候德比耶和約》是628年先知穆罕默德與麥加古萊西人代表蘇海勒·阿姆爾在麥加以南16公里處的侯德比耶簽訂的和約,由阿里執筆。和約規定:雙方休戰10年;休戰期間,穆斯林不得庇護擅自投奔麥地那的麥加人,而背叛先知穆罕默德的人卻可留居麥加;先知穆罕默德放棄該次朝覲撤回麥地那,古萊西人保證在翌年朝覲期間撤出麥加3日,以便穆斯林在克爾白履行宗教義務。《侯德比耶和約》的訂立,儘管沒有使先知穆罕默德達到在該年朝覲克爾白的目的,但是畢竟標誌著麥加的古萊西人對於先知穆罕默德及其宗教的初步承認,從而為先知穆罕默德以勝利者的身份重返故鄉鋪平道路。《侯德比耶和約》的訂立可謂穆斯林克復麥加的重要起點,《古蘭經》曾稱此事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種明顯的勝利”(《古蘭經》,48:1)。629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領2 000餘名穆斯林自麥地那出發,驅趕作為祭牲的60峰駱駝,前往麥加。古萊西人按照《侯德比耶和約》的規定,預先撤至麥加郊外。麥地那對於麥加的勝利已是大勢所趨。630年先知穆罕默德討伐麥加古萊西人並克復麥加。先知穆罕默德來到克爾白神殿,繞行7周,觸摸玄石,命令穆斯林搗毀神殿內所有的供奉之物,僅保留玄石作為聖物。先知穆罕默德向眾人高呼:“真理已經來臨,虛妄已經消滅;虛妄確是易滅的。”(《古蘭經》,17:81)伊斯蘭教在先知穆罕默德的故鄉取得了徹底勝利,古萊西人頑固恪守的多神崇拜從此蕩然無存。奈瑪認為,兩個和約都是為了休養生息而暫時退卻,並非腐敗無能的辱國之舉。

  不過,奈瑪也不得不承認,《卡羅維茲和約》的簽署畢竟說明奧斯曼帝國正在走向衰落。為什麼會衰落呢?他開始借鑑伊本·赫勒敦在《歷史大全》中提出的歷史循環論。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1332—1406年)全名阿布·栽德·阿卜杜勒·拉赫曼·伊本·穆罕默德·伊本·赫勒敦·哈德拉米(Abū Zayd ‘Abdu r-Raḥmān bin Muḥammad bin Khaldūn Al-Ḥadrami),是伊斯蘭世界歷史哲學的開創者,系西班牙阿拉伯人的後裔,長期生活於馬格里布地區。伊本·赫勒敦所著《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爾人歷史的殷鑑和原委》(簡稱《歷史大全》,Muqaddimah)共計7冊,分緒論、正文和附錄3部分。《緒論》是全書精華,集中表述其歷史哲學觀點。《歷史大全》上起遠古祖先,下至當代,包括阿拉伯人、柏柏爾人、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諸民族的歷史。伊本·赫勒敦的《歷史大全》並未局限於敘述歷史現象,而是著重分析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遊牧世界與定居社會、部落制度與國家秩序、物質生產與文化生活相互之間的邏輯聯繫,強調歷史進程的內在規律。伊本·赫勒敦認為,宗教是推動人類從野蠻向文明過渡的關鍵因素,每個民族的歷史均表現為誕生、成長、鼎盛、衰敗和滅亡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伊本·赫勒敦在歷史哲學方面獨樹一幟,被後人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奈瑪認為,國家的確類似人體,會經歷建國、鞏固、承平、過渡和消亡5個時期,自168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兵敗維也納城下起,奧斯曼帝國已進入過渡期。接著,他開始引述卡蒂普·切勒比的體液平衡論,將國家的武裝力量、知識階層、其他階層、農村階層四大階層比作人體的四種體液,分別對應黏液、血液、黃色膽汁和黑色膽汁,認為人體的健康狀況與四種體液的比例密切相關,而國家的衰亡與否仰賴四大階層特別是武裝力量與農村階層之間的平衡狀態。最後,他把伊本·赫勒敦的歷史循環論與卡蒂普·切勒比的體液平衡論結合起來,並加以發揮,認為武裝力量、知識階層、其他階層、農村階層四大階層的關係變化,導致國家出現建國、鞏固、承平、過渡和消亡5個階段。

  伊本·赫勒敦

  如何救亡呢?奈瑪在上述論證基礎上提出五條原則:減少花費,平衡收支,這主要是照顧農村階層;準時發放津貼和薪金,平息百姓的怨怒,這主要是照顧知識階層和其他階層;整頓軍隊,提高戰鬥力,抵抗外敵並維護治安,這主要針對武裝力量;公正對待各省;蘇丹應恩威並濟,使臣民既愛又怕;後兩項原則涉及四大階層。

  傳統社會的歷史學備受政治形勢變化和統治階層好惡的影響,18世紀的帝國史學便是如此。當時,蘇丹素質明顯下降,大維齊爾迅速更迭,社會開始動盪,統治階層對歷史學的興趣大大降低,因此帝國宮廷編年史家往往開始記流水帳,缺乏創新衝動和獨立意志,幾乎乏善可陳。繼穆斯塔法·奈瑪·艾芬迪之後擔任宮廷編年史官的是穆罕默德·拉希特·艾芬迪(Mehmet Rasit Efendi,?—1735年),他主要記錄1660—1722年的奧斯曼帝國編年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