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譬如我的作品中寫了,閆的離開,那是高層干預的 結果。問題是,這種干預,更不能解決問題,更不 能促使馬俊仁很好地認識自己,同時也使三方蒙受 損失。閆,被迫調離,一段時間思想很苦悶;崔, 擔任了一把手,但因此失去了一些朋友;老馬,更 加不清醒了!
記者:對您在作品中描寫的馬俊仁張口就罵, 抬手就打,所有的讀者可能都會很反感,問題是: 老馬動手,頻率達到什麼程度?是偶爾呢,還是家 常便飯?是天天動手打,甚至一天打幾回呢,還是 隨著老馬的心情好壞,隨著運動員的成績好壞?馬 俊仁變態嗎?他有精神病嗎?在基層體校里,在省 級女子運動員隊裡,(男隊、國家隊可能少一點)
,有多少教練動手打人?有多少教練實行過體罰?
這是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趙瑜:是的。老馬是個一切圍繞金牌,一切圍 繞事業的人。他在動手打運動員的時候,也有他自 己的“道理”。他當然不可能天天打運動員,如果 天天打,那成啥了?運動員豈不早跑了?儘管他有 自己認為的合理性————馬拉車,到了坡上,不 拉了,怎麼辦?打!我不能不對這種體製造成的後 果表示反對。比如說,我們有大批的教練員依靠“ 打”來出成績,這一點,我在《強國夢》里就寫過 ,但是,我們也確實有部分教練員是不打人的。不 打,也能出成績。例如在馬家軍里,劉東是很少挨 打的,但劉東也同樣奪取了世界冠軍。馬家軍的兵 變,“打”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記者:我繼續這個問題。男子項目上不去,是 不是也有如下原因:男運動員常常會在心底說:“ 你是教練,甭光說嘴,有能耐你來試試!”可現實 是,所有的教練恰恰在自己“指導”的項目上“干 ”不過自己的學生。這會不會是中國男子項目上不 去的原因之一?現在,閣下猛烈批判馬家軍的訓練 和管理方式,鼓勵一種更加和風細雨、更加理性、 更加人性的訓練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顯然更加為我 們知識分子所接受,問題是,“鼓勵”這種訓練管 理方式,會不會造成中國體育競技成績的滑坡?我 是外行,沒有搞過一天體育,也許這是杞人憂天。
趙瑜:這不是杞人憂天。改革開放,是我們國 家修補文革創傷、恢復經濟建設的大好時期,但從 某種角度講,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有點像60年代的 日本。那時的日本,急於表現“大和民族”在二戰 之後已經恢復了生機,重新崛起了,於是在體育方 面積極申辦奧運,積極發展各項體育事業,最典型 的是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培養了一群“東洋魔 女”,但是,隨著時代前進,歲月流逝,大和民族 已漸漸平靜了。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的電視機、汽 車已經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平等競 爭了,民族自信心的體現,不一定非要通過競技體 育來體現了————這是我在《強國夢》中觀點的 延伸。馬家軍現象出現在1993年,那時候,觀 眾也罷,教練也罷,運動員也罷,大概都有點急於 證明“站起來了”、“是大國”的心態。因此,我 國的體育事業,較少考慮人性,而較多地考慮了金 牌。正如我在此書中所指出的:更多地是以成敗論 英雄。因此,是否應該通過我們的呼籲,使廣大群 眾的注意力從更多關注金牌轉移到更多關注全民健 身上來。我們不應該以犧牲人的健康來換取金牌, 中國體育應該走向人性化,走向人類社會發展的高 級階段,不要刻意地把升國旗、奏國歌簡單地當作 政治的衣裳。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馬家軍現象 才更加值得我們深思,體育競賽體制中的不合理成 分才更加迫切地需要改革。
記者:在這本書里,閣下的描述給人一種印象 :馬俊仁、王軍霞的矛盾乃至兩人最後的分道揚鑣 ,馬的錯誤很多,王幾乎沒有錯誤。就像前天研討 會上有人發言指出:從作品人物的刻畫上講,王軍 霞是一個亮點,是作家寄予無限希望的人物。我感 覺,不僅王軍霞的信和日記等等是亮點,就是她後 來帶頭發動“兵變”,似乎也成了她的優點。王軍 霞難道就沒有缺點?
趙瑜:王軍霞不是也鬧迷信麼,不是把自己關 在了屋子裡整整兩天嗎?
記者:對,對。是有這麼一段,也只有這麼一 段。不過,這一段不算嚴重錯誤。我提出這個問題 的實質是:王軍霞等人的“兵變”,是不是也帶有 某種小農意識?譬如:小富即安。有了十幾萬、幾 十萬甚至上百萬獎金,功成名就,她們是不是不想 再練了?如果老馬骨子裡就那麼壞,王軍霞為什麼 不在剛剛調進馬俊仁手下時就提出:“堅決不跟馬 導。”我是想說:奪取冠軍之前,奪取天下之前, 目標完全一致,相互能夠體諒,能夠忍讓。奪取冠 軍和勝利之後,教練和運動員的脾氣或許都“大”
了起來,矛盾也隨之而來?
趙瑜:我寫王軍霞等老運動員的“兵變”,寫 他們滿懷悲傷地離馬而去,從本質上講,是在寫一 種人性的吶喊,人性的崛起。是人性要回歸,要復 蘇,要權利,要自由。我不是要寫這一個人的缺點 或是那一個人的優點,我並不排除王軍霞仍有其它 優點、缺點,但這部書之所以引起不同層次讀者的 內心震盪,是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情懷,觸動了我 們的靈魂,觸動了我們自身。是因為它寫出了我們 人人心中所有、人人語中所無的感受。不要簡單地 去劃分老馬與王軍霞之間、老閆與老崔之間,優缺 點的百分比到底是多少。這個百分比,不是問題的 實質,不是我所關注的。前天研討會上,有一位作 家說,“打”還是起作用的,但我認為,就是對犯 人也不能打。我希望我們能夠逐步進入這麼一種理 性狀態,大家都喜歡體育,都能從事體育鍛鍊。在 這樣一個龐大的基礎上,大家都去爭當奧運會的高 手。我想到了那時,中國足球也能上去。
記者:對您在作品中描寫的馬俊仁張口就罵, 抬手就打,所有的讀者可能都會很反感,問題是: 老馬動手,頻率達到什麼程度?是偶爾呢,還是家 常便飯?是天天動手打,甚至一天打幾回呢,還是 隨著老馬的心情好壞,隨著運動員的成績好壞?馬 俊仁變態嗎?他有精神病嗎?在基層體校里,在省 級女子運動員隊裡,(男隊、國家隊可能少一點)
,有多少教練動手打人?有多少教練實行過體罰?
這是不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趙瑜:是的。老馬是個一切圍繞金牌,一切圍 繞事業的人。他在動手打運動員的時候,也有他自 己的“道理”。他當然不可能天天打運動員,如果 天天打,那成啥了?運動員豈不早跑了?儘管他有 自己認為的合理性————馬拉車,到了坡上,不 拉了,怎麼辦?打!我不能不對這種體製造成的後 果表示反對。比如說,我們有大批的教練員依靠“ 打”來出成績,這一點,我在《強國夢》里就寫過 ,但是,我們也確實有部分教練員是不打人的。不 打,也能出成績。例如在馬家軍里,劉東是很少挨 打的,但劉東也同樣奪取了世界冠軍。馬家軍的兵 變,“打”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
記者:我繼續這個問題。男子項目上不去,是 不是也有如下原因:男運動員常常會在心底說:“ 你是教練,甭光說嘴,有能耐你來試試!”可現實 是,所有的教練恰恰在自己“指導”的項目上“干 ”不過自己的學生。這會不會是中國男子項目上不 去的原因之一?現在,閣下猛烈批判馬家軍的訓練 和管理方式,鼓勵一種更加和風細雨、更加理性、 更加人性的訓練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顯然更加為我 們知識分子所接受,問題是,“鼓勵”這種訓練管 理方式,會不會造成中國體育競技成績的滑坡?我 是外行,沒有搞過一天體育,也許這是杞人憂天。
趙瑜:這不是杞人憂天。改革開放,是我們國 家修補文革創傷、恢復經濟建設的大好時期,但從 某種角度講,改革開放中的中國有點像60年代的 日本。那時的日本,急於表現“大和民族”在二戰 之後已經恢復了生機,重新崛起了,於是在體育方 面積極申辦奧運,積極發展各項體育事業,最典型 的是日本女排教練大松博文,培養了一群“東洋魔 女”,但是,隨著時代前進,歲月流逝,大和民族 已漸漸平靜了。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的電視機、汽 車已經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平等競 爭了,民族自信心的體現,不一定非要通過競技體 育來體現了————這是我在《強國夢》中觀點的 延伸。馬家軍現象出現在1993年,那時候,觀 眾也罷,教練也罷,運動員也罷,大概都有點急於 證明“站起來了”、“是大國”的心態。因此,我 國的體育事業,較少考慮人性,而較多地考慮了金 牌。正如我在此書中所指出的:更多地是以成敗論 英雄。因此,是否應該通過我們的呼籲,使廣大群 眾的注意力從更多關注金牌轉移到更多關注全民健 身上來。我們不應該以犧牲人的健康來換取金牌, 中國體育應該走向人性化,走向人類社會發展的高 級階段,不要刻意地把升國旗、奏國歌簡單地當作 政治的衣裳。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馬家軍現象 才更加值得我們深思,體育競賽體制中的不合理成 分才更加迫切地需要改革。
記者:在這本書里,閣下的描述給人一種印象 :馬俊仁、王軍霞的矛盾乃至兩人最後的分道揚鑣 ,馬的錯誤很多,王幾乎沒有錯誤。就像前天研討 會上有人發言指出:從作品人物的刻畫上講,王軍 霞是一個亮點,是作家寄予無限希望的人物。我感 覺,不僅王軍霞的信和日記等等是亮點,就是她後 來帶頭發動“兵變”,似乎也成了她的優點。王軍 霞難道就沒有缺點?
趙瑜:王軍霞不是也鬧迷信麼,不是把自己關 在了屋子裡整整兩天嗎?
記者:對,對。是有這麼一段,也只有這麼一 段。不過,這一段不算嚴重錯誤。我提出這個問題 的實質是:王軍霞等人的“兵變”,是不是也帶有 某種小農意識?譬如:小富即安。有了十幾萬、幾 十萬甚至上百萬獎金,功成名就,她們是不是不想 再練了?如果老馬骨子裡就那麼壞,王軍霞為什麼 不在剛剛調進馬俊仁手下時就提出:“堅決不跟馬 導。”我是想說:奪取冠軍之前,奪取天下之前, 目標完全一致,相互能夠體諒,能夠忍讓。奪取冠 軍和勝利之後,教練和運動員的脾氣或許都“大”
了起來,矛盾也隨之而來?
趙瑜:我寫王軍霞等老運動員的“兵變”,寫 他們滿懷悲傷地離馬而去,從本質上講,是在寫一 種人性的吶喊,人性的崛起。是人性要回歸,要復 蘇,要權利,要自由。我不是要寫這一個人的缺點 或是那一個人的優點,我並不排除王軍霞仍有其它 優點、缺點,但這部書之所以引起不同層次讀者的 內心震盪,是因為它觸動了我們的情懷,觸動了我 們的靈魂,觸動了我們自身。是因為它寫出了我們 人人心中所有、人人語中所無的感受。不要簡單地 去劃分老馬與王軍霞之間、老閆與老崔之間,優缺 點的百分比到底是多少。這個百分比,不是問題的 實質,不是我所關注的。前天研討會上,有一位作 家說,“打”還是起作用的,但我認為,就是對犯 人也不能打。我希望我們能夠逐步進入這麼一種理 性狀態,大家都喜歡體育,都能從事體育鍛鍊。在 這樣一個龐大的基礎上,大家都去爭當奧運會的高 手。我想到了那時,中國足球也能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