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記者:我的感覺是,您搜集、占有了各類傳媒 對馬俊仁的那麼多報導,傳媒報導錯了、不利於老 馬的事實,閣下都逐一地指出了;傳媒報導沒有失 誤的,對馬俊仁有利的事實,您似乎引用不多。我 感覺作品對馬俊仁是如何付出辛苦的,著墨不多。

  例如,那時有記者好像寫過跟著馬俊仁上一堂訓練 課,我想,您肯定也跟著老馬上過不止一堂訓練課 ,馬俊仁做了些什麼?有沒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您 是不是都忽略了?

  趙瑜:老馬的訓練,無疑充分掌握了辯證法。

  他敢於突破迷信,敢於改革傳統的訓練方法,不過 ,我個人就是運動員出身,由於“文革”,我搞過 自行車、游泳和籃球,也許因為我的這段經歷,我 對老馬訓練絲毫不感覺神秘。而且,對於老馬訓練 方法的獨特之處,我在作品中已經有所反映,一個 是借譚兵之口,一個是借王時忠之口,都反映了。

  記者:我前天參加了《中國作家》的研討會, 聽了您坦率承認自己作品尚有不足之處,我非常感 動,但我同時也感覺非常遺憾,就像您在發言中說 的那樣,這些非常好的細節,當時為什麼沒有放進 作品之中?譬如老馬撕乳罩,沒有那個漸進的過程 ,老馬的行為就顯得很突兀,很蠻橫。又比如他對 運動員很粗暴,但他對欺負女運動員的小流氓更加 不能寬恕……您能解釋一下當初為什麼沒有把這些 素材寫進去嗎?您能夠再說說還有哪些細節可能准 備在此書再版時加進去?

  趙瑜:是的,這些細節,我沒有寫進去,但是 ,我已經在研討會上自己把它說出來了。我自己講 出來的,你就不要再責備我或者再追問我為什麼了 ,我已經是在表示我的歉意了。我在此再次表示: 如果說我的作品對老馬的優點描述得不夠充分,對 他缺點的描述引起了某些讀者對老馬的誤會的話, 我再次表示歉意。

  記者:從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遼寧省體委 像中國的許多單位一樣,領導班子不團結。可是, 我在那天的研討會上就向您表達過我的這樣一種看 法:既然遼寧體委分成閆、崔兩派,你的作品是不 是有點“揚閆貶崔”呢?譬如前天我曾問過您:如 果閆福君有自知之明,他完全可以婉轉向組織提出 :不懂體育,不適合擔任體委主任。閆為什麼要像 一個“萬金油”幹部那樣,非要跑到體委去當領導 ?

  趙瑜:是的,有人也問過:“你的寫作是不是 有背景?”沒有任何背景。老馬的“辭職風波”, 是老馬從高峰走向低谷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場風波 涉及到遼寧體委當時的領導同志,例如閆,例如崔 。特別是像大林這樣一位著名的體育工作者,對這 個人怎麼看?我現在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大林是個 和我們有著同樣經歷的年輕的領導幹部,對我的采 訪,他比較熱情地予以支持,他的特點是:相對開 放,相對理性。他曾和我談到:如果你能把馬家軍 的豐厚現象,包括他的輝煌,包括他的局限寫好的 話,那就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記得10多年前,幹部之間的矛盾有時會被寫 成改革與保守、改革與反改革之爭(包括我自己的 作品)。這種描寫,也許在10年前有它的典型意 義,但放在今天的大背景下看就很幼稚。說某位年 輕幹部很保守,反對改革,那幾乎是不現實的。中 華兒女都一樣,擁護改革,但是,包括大林,包括 我自己,包括我們平時看到的每一位領導,都難以 擺脫中國基本政治體制、官本位體制的束縛——— —這種體制,限制了人才的發展。正是由於這種體 制的束縛,才發生了馬俊仁辭職事件,才顯示出機 構改革和幹部體制改革的必要性。機構不改,體制 不改,只要你進入這種幹部體制,即使同為改革者 ,也難免發生權利之爭,難免發生我們過去政治生 活中大大小小的悲劇。體現在馬家軍上,就是馬俊 仁的辭職風波,就是馬俊仁本不該參與的鬥爭,他 偏偏參與了。我在閆、崔、馬這麼一個“三角”關 繫上,是想寫出我們自身的悲劇。

  記者:不好意思,我的問題很坦率。我的感覺 是,你寫閆,似乎色彩很濃。文學色彩,文化色彩 ,知識分子色彩都很濃,是不是這些東西吸引了你 ,引起了你的某種共鳴?換句話說,我隱隱約約有 個感覺,他去了體委沒多久,就把“體壇王氣在遼 寧”的桂冠帶到了自己頭上。老閆不能說不是業務 幹部(例如把他放在遼寧社科院),但是,如果把 他放在體委,那他就不是業務幹部,就是外行領導 內行了。

  趙瑜:啟示,恰恰就在這裡。閆福君,應當是 一個在自己崗位可以發光、發亮的優秀幹部,我們 的幹部體制為什麼要把他放到體委去呢?他是作為 遼寧體委黨組書記,被派去的,後來改任體委主任 。這就要涉及到我們許多黨委發生矛盾的共同點— ———黨政之爭。大林是個業務幹部,通過七運會 、八運會,證明他是個夠格的業務幹部,是中國體 育界的英才,但是黨的幹部(老閆)被派去之後, 引發矛盾就是必然的了,這種悲劇,實在是難以用 筆來描述的。比如:大中型企業,多年來難以解決 黨政分開的問題。因此我們更應該去想一想,人盡 其才這樣一種機制還做不到,這是為什麼?因此, 我們對《馬家軍調查》一定要這樣去看:不要僅僅 著眼於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價,閆崔之爭,不是個案 ,是黨政之爭的典型代表。陷入個案,反而容易忽 略共通的東西。每個省,每個行業大約都是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