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縱然曹操早已經將荀彧之類忠於漢室高於曹操之類的人排除在了這種會議之外,又剛剛開除了神情詭異態度曖昧的賈詡,可是大家還是很難達成統一意見,畢竟這件事情的干係太過重大。

  所以吵來吵去,最後占據上風的觀點還是先見過徐州使者郭嘉以後再做決斷。曹操對此並不是非常排斥,他甚至還有些期待,不知道郭嘉這個昔日的知己能夠帶給他什麼樣的驚喜。

  等待的日子也是無聊,曹操乾脆給自己找點樂子,派自己身邊的主簿楊修接待宴請廖立自己躲在旁邊偷偷品評人物,希望能從對廖立的觀察中了解一下蜀軍現在的狀況。

  說來廖立也不愧是荊襄人物之首,起碼再外表上來說,已經比龐統更能勝任“鳳雛”這個稱號,身高七尺有餘,面白如玉,三綹鬍鬚雖然不是很長,卻修的整整齊齊,一雙眼睛精芒四射,其中包含著精幹卻也包含幾分傲氣。

  悄悄躲在暗處的曹操為廖立相了一陣面,確實像是個人物的樣子,這個劉備也不簡單,從一無所有開始,也不知使用了什麼樣的魔法,竟將這些出色人物聚攏在了身邊,如果沒有程玉在的話,此人絕對應該是一個可敬或者說可怕的對手。

  兩邊的眾人不過是寒暄了一陣,就開始了唇槍舌劍,當然這個也是曹操安排的,他讓楊修試一下廖立的斤兩,在真正談判的時候也能夠儘可能的熟悉對手,占據上風。

  其實楊修本身也很樂於進行這樣的事情,廖立作為荊襄名士,早就是聲名在外,出於文人相輕的良好傳統,楊修也要為難他一下,但是現在既然已經驚動了曹操,楊修更是不敢太小視這件事情,乾脆約上自己的三五好友一起上陣,畢竟要是被一個外人搶盡了風頭想來主公也不會十分滿意。

  結果饒是這樣,楊修還是驚出一身冷汗,這個廖立熟讀各家典籍,連兵書戰策,醫卜星象都廣有涉獵,無論楊修等人提出哪一個方面的東西來廖立都可以對答如流,楊修越來越緊張卻也越來越佩服,漸漸由考教變成了請教,言語之中越來越恭敬,半晌才想起曹操正在暗中偷窺,自己這一下子豈不是丟盡了他的顏面。但是一想主公向來愛才如命,見到如此有才華的人想必一定會待若上賓,於是也就安下心來繼續與廖立進行學術交流。

  他卻不知道,一邊的曹操早就寡然索味的離開了。雖說沒有驚若天人,可是在開始的時候曹操還是對廖立很讚賞的,可是越聽他說話,越感覺此人因循守舊,雖然言語之中毫無破綻卻也沒有一絲新意,而更令曹操感覺此人沒有大用的原因是廖立言語之中隱隱然那種自大的感覺,仿佛天地之間再沒有比他更高的人,這種類型的人,就算真有大才,也未必就能成就大事。

  比較起來,在曹操的心中,更是盼望著可以再見到郭嘉,所有自己的朋友里就數這個小兄弟與自己最投緣,他那如洞岸觀火的冷靜和敏銳的判斷力曾經是自己縱橫中原的法寶,如果不是遇到程玉的話,也許現在兩個人已經在一起建立了不世的功業,只是不知道這次奉孝回到這裡,要對自己說些什麼,在他的心中,究竟是自己重要一點,還是程玉重要一點呢?

  好在郭嘉沒過多長時間就到達了長安,要不是一路奔波讓郭嘉又偶染風寒的話,他早就可以到達長安,可是路上的張遼等人生怕郭嘉脆弱的身體再出什麼問題,本是強烈反對他繼續前進的,在郭嘉的堅決要求下,最後還是以氈車將他一路送到長安。

  曹操本是打定了主意,堅持不出去主動迎接郭嘉,可是聽說郭嘉又染上了疾病,習慣性的讓他擔心不已,最後還是忍不住親自出來接見郭嘉。

  縱然郭嘉是使者的身份,縱然他現在身染疾病,但是現在的兩漢本是對立的政權,他作為使者還是不好驅車到曹操近前,於是尚有百步之遙,郭嘉就在身邊隨從的攙扶下離車而行。

  曹操一時心軟親自出來迎接郭嘉已經覺得不妥,仿佛自己在氣勢上已經弱了一節,本就打定主意要冷顏面對郭嘉,可是一見郭嘉拖著病體距離自己越來越進,鼻子不由一酸,又想起了當年郭嘉在自己手下之時,為自己抱病奔波,助自己縱橫天下的情景來,心腸不由又軟了下來,腳下不自主的迎上,到了近前,口中低低的喚了一聲:“奉孝。……”言語之中竟然有些哽咽,不知說些什麼為好,伸出手來就想牽住郭嘉雙臂。

  哪知郭嘉甩脫了身邊攙扶他的人,一躬到地,有意無意的避開了曹操的親昵舉動:“漢臣郭嘉拜見曹司空。”稱呼也是趙王立國以前曹操的官位而不是曹操現在名義上的丞相。

  曹操聞言,臉色上一變,對郭嘉此舉雖說覺得有些情有可原的地方,但還是難掩心中的火氣,於是言語之中也變得冷淡起來了:“郭先生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可到館驛先行休息一下。”

  終章 第二節:說

  郭嘉也有些感受不出曹操冷冷的話語中,究竟是氣憤多一些還是關切多一些,但是他已經在路上就得到了劉備方面使者已經先自己一步到達的消息,未免夜長夢多,還是越早與曹操交流越好。於是又向曹操一禮說:“謝曹大人關切,但下官此來,受聖上與齊王的重託,不敢有絲毫耽誤……”

  曹操聽他此話出口,知道他還是老性子,什麼事情沒有解決之前也安不下心來休息,也只好說:“既然如此,就請跟我回丞相府。”他也將丞相府特別的強調了一下,顯示他這裡才是漢朝的正統,不過這種事情上的爭執大多是毫無意義的,郭嘉也就沒有與他爭辯,一行人向曹府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