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不過郭嘉的神色很快就恢復了正常:“這樣也好,他終於有機會實現心中的夢想了,雖然不知道他的志向有沒有變化,但是我想,如果他真的想輔佐一位明主實現萬古不滅之功績,主公應該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雖然程玉對曹操的薄情寡意很是擔心,但是郭嘉鐵了心要去再見上曹操一面,任大家怎麼勸解也不放棄,和其他人一樣,程玉也不忍心強拗他的想法,只能與大家商量出一個比較完備的想法,並且告訴郭嘉,如果曹操強留他,就儘管留下來,不要再以自己為念——竟然做好了道別的準備。
可是郭嘉怎麼會是那樣的人,人的一生中有過一次背叛已經足夠了,怎麼還會有第二次,他一再表示曹操是絕對不會做這樣無義的事情,並且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曹操不放自己回來,那自己也就死在他的面前,讓程玉的心情馬上變的和劉備一樣。最後程玉為了保險,決定讓郭嘉以使者的名義大張旗鼓的過去,這樣起碼曹操為了名聲也不會太為難郭嘉。
兩路的使者,一明一暗,卻基本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發奔長安而去。
郭嘉這面又與劉備不同,這麼大張旗鼓的一來,別說曹操,連遠在江東的孫權恐怕都得到了消息。
只是郭嘉此行只是說出使長安,對於實際目的卻沒有透露出一點口風,曹操難免對此有些疑慮,於是又將手下眾謀士都請來詢問對策,要說現在的曹操,卻是不比以前威風,與程玉的幾次交手失利,讓他失去了人才最豐厚的汝穎之地,自己手治下原來就傾向漢朝的人也有不少被徐州朝廷挖了過去,而最慘痛的損失就是郭嘉被程玉劫走,現在的長安朝廷中,要不是憑藉曹操的個人魅力聚集了一些英才,恐怕早就連一個地方官的人員都沒有了。
不過這段時間,曹操倒是也並非一點收穫都沒有,與馬超之戰時嶄露頭角的司馬懿也被曹操授予了朝中的官職,方便在自己身邊建言,實際上也算是進了曹操的中央領導層。
表面上看起來,郭嘉此次北行的目的應該是十分明顯,劉備籌劃的聯軍慘敗的消息早已經是盡人皆知,此時也是當初賈詡為曹操謀劃的出兵之時,此時郭嘉突然到訪,顯然是想要遊說曹操不要再此時介入兩面的戰爭,甚至可能拋出什麼比較誘人的條件希望能說服自己出兵襲擊劉備軍的後方。
這種看法自然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可是曹操卻發現自己最器重的幾個人都沒有說過一點話,曹操料想這幾個人定然是有些與眾不同的看法,於是主動出言詢問:“文和,公達,二位先生一言不發,莫非是心中別有想法?”
賈詡卻是微微一笑說:“下官才疏學淺,看不透奉孝此來有何深意,不敢隨意胡言,怕猜的不准反而貽笑大方,無妨等奉孝到來以後便知分曉。”
荀攸司馬懿聞言,都是兩目如炬望向賈詡,似乎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什麼東西來。而曹操也為這句話臉色陰晴不定了半天,顯然眾人都是覺得賈詡不可能沒有什麼想法,眼下之言都是推脫,可是賈詡的臉上卻是絲毫不動,仿佛他剛才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心話。
被他這麼一打岔,曹操雖然知道問題還沒有研究清楚也沒有興致再問,乾脆一拂袖徑直從後堂離去,只是冷冷的拋下一句話:“那就等奉孝來時再說吧。”暴怒之中猶然沒有喪失對郭嘉的尊敬。
不只荀攸司馬懿,在座的所有人都以一種懷疑的眼光望著賈詡,但是大家最後都沒有說什麼,各自離去,望著眾人的背影,賈詡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也徑直離去,回自己的府上去了。
夜晚,曹操還在書房氣悶的看著兵書,門外有人報司馬懿求見,曹操命他進來,半晌,簾籠一挑,司馬懿高大的身形走了進來,沒有打擾曹操,只是躬身在曹操的案邊等候。
曹操頭也沒有抬,就直接問司馬懿:“仲達心中覺得奉孝此來目的何在呢?”
司馬懿對這個問題早就想了個差不多,恭恭敬敬的回答:“在下對此沒有非常大的把握,不過我想郭先生此來的目的決不是遊說大王不要出兵這麼簡單,恐怕還應有更大的目的,說不定是來遊說大王……”半晌還是沒有說出投降二字。
曹操嘆了一口氣說:“其實不用你說,我想也該是如此,可是為何文和他,難道他有了其他什麼想法嗎?”
司馬懿壓低了聲音說:“主公,有句話不是臣子應當講的,但是如今的形勢下,卻又不得不說,恐怕賈先生已經有了異心。”
曹操猛地一抬頭,死死的盯住司馬懿,半晌又仿佛氣勢突然間瀉盡,嘆了一口氣說:“文和呀文和,難道你與我也……你又要我怎樣對你呢?”
最後雖然不知曹操究竟決定要怎樣對待賈詡,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幾天後,曹操又一次會集群臣的時候,卻沒有通知賈詡。
當然這次大家討論的問題已經不是郭嘉來意,而是商討是否應該同意劉備軍夾擊程玉的提議。蜀軍的使者廖立還是比郭嘉先一步趕到了長安。
雖然廖立並非光明正大的使者,可是他在蜀軍中的官位畢竟還是很高,而且他的建議也確實事關重大,於是馬上就有人報給了曹操。
曹操倒也不是很急見廖立,同樣他也需要知道蜀軍使者的目的,不過這個都快成了過場,廖立的目的現在就連城中那些腦袋裡都是肌肉的莽漢也知道,現在問題就是見不見怎麼見。
雖然程玉對曹操的薄情寡意很是擔心,但是郭嘉鐵了心要去再見上曹操一面,任大家怎麼勸解也不放棄,和其他人一樣,程玉也不忍心強拗他的想法,只能與大家商量出一個比較完備的想法,並且告訴郭嘉,如果曹操強留他,就儘管留下來,不要再以自己為念——竟然做好了道別的準備。
可是郭嘉怎麼會是那樣的人,人的一生中有過一次背叛已經足夠了,怎麼還會有第二次,他一再表示曹操是絕對不會做這樣無義的事情,並且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曹操不放自己回來,那自己也就死在他的面前,讓程玉的心情馬上變的和劉備一樣。最後程玉為了保險,決定讓郭嘉以使者的名義大張旗鼓的過去,這樣起碼曹操為了名聲也不會太為難郭嘉。
兩路的使者,一明一暗,卻基本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發奔長安而去。
郭嘉這面又與劉備不同,這麼大張旗鼓的一來,別說曹操,連遠在江東的孫權恐怕都得到了消息。
只是郭嘉此行只是說出使長安,對於實際目的卻沒有透露出一點口風,曹操難免對此有些疑慮,於是又將手下眾謀士都請來詢問對策,要說現在的曹操,卻是不比以前威風,與程玉的幾次交手失利,讓他失去了人才最豐厚的汝穎之地,自己手治下原來就傾向漢朝的人也有不少被徐州朝廷挖了過去,而最慘痛的損失就是郭嘉被程玉劫走,現在的長安朝廷中,要不是憑藉曹操的個人魅力聚集了一些英才,恐怕早就連一個地方官的人員都沒有了。
不過這段時間,曹操倒是也並非一點收穫都沒有,與馬超之戰時嶄露頭角的司馬懿也被曹操授予了朝中的官職,方便在自己身邊建言,實際上也算是進了曹操的中央領導層。
表面上看起來,郭嘉此次北行的目的應該是十分明顯,劉備籌劃的聯軍慘敗的消息早已經是盡人皆知,此時也是當初賈詡為曹操謀劃的出兵之時,此時郭嘉突然到訪,顯然是想要遊說曹操不要再此時介入兩面的戰爭,甚至可能拋出什麼比較誘人的條件希望能說服自己出兵襲擊劉備軍的後方。
這種看法自然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可是曹操卻發現自己最器重的幾個人都沒有說過一點話,曹操料想這幾個人定然是有些與眾不同的看法,於是主動出言詢問:“文和,公達,二位先生一言不發,莫非是心中別有想法?”
賈詡卻是微微一笑說:“下官才疏學淺,看不透奉孝此來有何深意,不敢隨意胡言,怕猜的不准反而貽笑大方,無妨等奉孝到來以後便知分曉。”
荀攸司馬懿聞言,都是兩目如炬望向賈詡,似乎想從他的臉上看出點什麼東西來。而曹操也為這句話臉色陰晴不定了半天,顯然眾人都是覺得賈詡不可能沒有什麼想法,眼下之言都是推脫,可是賈詡的臉上卻是絲毫不動,仿佛他剛才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心話。
被他這麼一打岔,曹操雖然知道問題還沒有研究清楚也沒有興致再問,乾脆一拂袖徑直從後堂離去,只是冷冷的拋下一句話:“那就等奉孝來時再說吧。”暴怒之中猶然沒有喪失對郭嘉的尊敬。
不只荀攸司馬懿,在座的所有人都以一種懷疑的眼光望著賈詡,但是大家最後都沒有說什麼,各自離去,望著眾人的背影,賈詡嘴角露出一絲苦笑,也徑直離去,回自己的府上去了。
夜晚,曹操還在書房氣悶的看著兵書,門外有人報司馬懿求見,曹操命他進來,半晌,簾籠一挑,司馬懿高大的身形走了進來,沒有打擾曹操,只是躬身在曹操的案邊等候。
曹操頭也沒有抬,就直接問司馬懿:“仲達心中覺得奉孝此來目的何在呢?”
司馬懿對這個問題早就想了個差不多,恭恭敬敬的回答:“在下對此沒有非常大的把握,不過我想郭先生此來的目的決不是遊說大王不要出兵這麼簡單,恐怕還應有更大的目的,說不定是來遊說大王……”半晌還是沒有說出投降二字。
曹操嘆了一口氣說:“其實不用你說,我想也該是如此,可是為何文和他,難道他有了其他什麼想法嗎?”
司馬懿壓低了聲音說:“主公,有句話不是臣子應當講的,但是如今的形勢下,卻又不得不說,恐怕賈先生已經有了異心。”
曹操猛地一抬頭,死死的盯住司馬懿,半晌又仿佛氣勢突然間瀉盡,嘆了一口氣說:“文和呀文和,難道你與我也……你又要我怎樣對你呢?”
最後雖然不知曹操究竟決定要怎樣對待賈詡,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當幾天後,曹操又一次會集群臣的時候,卻沒有通知賈詡。
當然這次大家討論的問題已經不是郭嘉來意,而是商討是否應該同意劉備軍夾擊程玉的提議。蜀軍的使者廖立還是比郭嘉先一步趕到了長安。
雖然廖立並非光明正大的使者,可是他在蜀軍中的官位畢竟還是很高,而且他的建議也確實事關重大,於是馬上就有人報給了曹操。
曹操倒也不是很急見廖立,同樣他也需要知道蜀軍使者的目的,不過這個都快成了過場,廖立的目的現在就連城中那些腦袋裡都是肌肉的莽漢也知道,現在問題就是見不見怎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