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注“: 故書祈為畿。”即其證。廣雅釋詁“: 祈,求也。”祈者即自己

  申請之人。欲級即希望升級之人。此言陷隊之士(敢死隊) 盡用

  自己申請之人, 自己申請之人不足, 則以希望升級之人補充之。

  弱民篇

  1 . ⋯⋯民樂生安佚, 死難難正, 易之則強⋯⋯

  亨按: 死難難正義不可通。疑正當作之, 篆文之作, 正作,

  形近而誤。此言人民樂生而惡死, 安於逸而惡勞, 對於死難之事

  以為難, 如以死難之事為易, 則兵強矣。死難謂為君國之危難而

  死也。此文難之與易之意正相對, 則難正當作難之, 明矣。

  敵失必利, 兵至強威。

  亨按: 敵失必利, 可解為敵人有失我必有利; 然揆上下文意,

  此乃論我之政治, 非論敵之得失也。疑利當作刑, 刑似而誤。

  (本書刑字有時誤為利, 見前。) 敵失必刑, 言在戰場中, 敵人得機

  走脫, 必加刑於戰士, 如此, 則兵至強威矣。

  2 . ⋯⋯農有餘食, 則薄燕於歲⋯⋯

  亨按: 薄蓋借為普, 二字古通用。詩北山:“溥天之下, 莫非

  王土。”左傳昭公七年引溥作普。韓奕“: 溥彼韓城。”潛在論志姓

  氏篇引溥作普。老子:“其德乃普。”傅奕本普作溥, 並其證也。

  普, 遍也。燕, 安樂也。此言農民有餘食, 則人人安樂閒以度歲

  月也。

  330 附錄

  3 . ⋯⋯官設而不用, 志行為卒⋯⋯

  朱師轍曰“: 官設而不用,則志行日卑,如給事之隸。”

  亨按: 朱說迂曲。卒借為瘁, 二字古通用, 詩板:“ 下民卒

  癉。”韓詩外傳五引卒作瘁, 即其證。毛傳:“瘁, 病也。”此言官設

  而不為朝廷幹事, 則營私舞弊之思想與行為為國為民之病害也。

  上文所云“六蠹”, 其五“ 曰志”, 其六“ 曰行”, 志即官吏營私舞弊

  之思想, 行即營私舞之行為。

  4 . ⋯⋯釋權衡而操輕重者⋯⋯

  嚴萬里曰“: 此下有脫佚。”

  陶鴻慶曰“: 疑此八字當在上文‘而無舡楫’之下。”

  亨按: 者下當有也字, 傳寫誤脫。此言楚國所以失敗, 乃由

  於無法, 譬之如放棄權衡而審輕重, 宜其失敗也。

  外內篇

  1 . ⋯⋯是謂設鼠而餌以狸也, 亦不幾乎⋯⋯

  朱師轍曰“: 謂設計捕鼠,而以狸餌之。”

  亨按: 朱氏以“設計捕鼠”釋“ 設鼠”, 乃增字為訓, 非也。余

  謂設當作投, 蓋投與設形相似, 因誤為設也。投鼠, 擊鼠也。漢

  書路溫舒傳曰“: 俗語曰:欲投鼠而忌器。”此言投鼠之例。欲投

  鼠而以狸為餌, 則鼠愈不出矣。

  君臣篇

  1 . ⋯⋯農不離廛者, 足以養二親, 治軍事⋯⋯

  亨按: 農不得言治軍事, 治疑當作給, 蓋給書作給, 與治形

  近, 因誤為治。給軍事謂供給軍需之財物也。

  附二:高亨與《商君子》新校331

  禁使篇

  1 . ⋯⋯今夫幽夜, 山陵之大, 而離婁不見; 清朝日顢, 則上別

  飛鳥, 下察秋豪⋯⋯

  朱師轍曰“: 說文‘: 顢,黃黑色也。’清朝日顢,言清晨日初出

  之時也。”

  亨按: 依朱說, 則日顢謂日黃黑矣, 非商子之意也。余謂日

  顢者日明也。說文:“ 旦, 明也。”楚辭九歌東君:“ 暾將出兮東

  方。”暾即□之異字。顢與日暾乃一音之轉。又顢亦可讀為, 二

  字古通用。爾雅釋獸:“ □子, 。”周禮草人賈疏引□ 作。釋獸

  又雲“: 狸狐,其足蹯。”說文引□作。而說文“ 重文作”,即□

  亘聲通之證。□ , 明也。

  夫事合而利異者, 先王之所以為端也。

  亨按: 端字義不可通, 疑當作, 形近而誤。說文:“ 保, 古文

  作□。”是□ 乃古文保, 為保謂建立什伍相保證之制度也。在

  此制度下, 一人有罪, 則保者連坐, 其事相合, 而利害相矛盾, 保

  者不得不告發罪人。先王所以建立此制度, 正因其事合而利異

  也。前文雲“: 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為□ 也。”朱師轍

  曰“: □,各本俱作保。”亦字之誤,故各本作保。因字罕見,故

  前文誤為□ , 此處誤為端。此文前後相呼應, 前文各本作保, 足

  證此處亦為保矣。

  2 . ⋯⋯民之蔽主, 而不害於蓋⋯⋯

  亨按: 依原文則謂民蔽其君又掩蓋他人之罪惡, 不合上下文

  意。余謂蓋當作監, 形近而誤。即上文“相”之。此言人民雖欲

  擁蔽其君, 而不害於彼此相監視, 因其利害相矛盾, 不得不相監

  視, 不得不告發他人之罪惡也。如此則民不能蔽主矣。

  332 附錄

  慎法篇

  1 . ⋯⋯上舉一與民, 民倍主而向私交⋯⋯

  亨按: 與猶於也。見經義述聞通說。

  2 . ⋯⋯民見相譽無益, 相管附惡; 見訾言無損, 習相憎不相

  害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