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辦完祖母的喪事,陳獨秀對陳松年說:“等戰事結束,我們回安慶,要把祖母的棺木帶回去。
這時,陳獨秀身體陡衰,血壓高漲,兩耳日夜轟鳴,幾乎半聾。
潘蘭珍不得不大聲和他說話。
陳獨秀常坐在椅子上養神,打算靜下來寫一部書稿,不得不暫時放棄。
鄧仲純為陳獨秀抓了幾付藥,想降下血壓,結果沒有奏效。
一天,羅漢來坐,問陳:“可好些?”祖母去世後,北大同學會資助陳辦了喪事。
陳獨秀說:“血壓還高,耳朵日夜轟鳴,像是什麼東西堵塞,只聽到轟轟的聲音。
羅漢說:“安心靜養,這一段別再看書寫字。
陳獨秀說:“已有40餘日沒有寫字,前些時劉啟明來信,要我作文作書,怕一時半載無法兌現。
“住在這裡行嗎?”“恐怕不是久留之地。
鄧太太和潘蘭珍處不好。
羅漢點點頭,說:“近日我去一趟重慶,回來我再想想辦法。
這次和羅漢分手,陳獨秀再也沒有見到羅漢。
後來羅漢夫人方志強說,5月3日,日機狂轟濫炸重慶,數千人喪生於大隧洞倒塌,羅漢再也沒有回來。
陳獨秀含著淚水對潘蘭珍說:“羅漢出事了。
5月4日,延安報紙請毛澤東寫一篇文章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使毛澤東又一次記起了陳獨秀。
他寫道:“陳獨秀不是也‘信仰’過馬克思主義嗎?他後來幹了什麼呢?他跑到反革命那裡去了。
潘蘭珍扶著陳獨秀到城東江津公園散步,和高語罕、歐陽竟吾、蘇鴻儀、鄧燮康等人聊天,他們邀請陳獨秀打牌,陳說:“弟遭喪在身,玩牌應酬必在百日之後,謝謝,謝謝。
鄧燮康等人聽了,不再勉強。
胡宗南、戴笠來訪(2)
潘蘭珍問陳獨秀:“他們每次邀你吃飯、玩牌,你為什麼沒有話?”陳獨秀說:“酒食應酬的事我不太習慣。
一日,高語罕正和陳獨秀閒談,戴笠、胡宗南來到陳獨秀家。
戴笠是特務頭子,胡宗南是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戴笠說:“蔣先生一直掛記陳老,他沒有時間來看你,特地叫學生和胡司令來看你。
一位隨從模樣的人將蘋果和茅台酒擺到了桌上。
陳獨秀說:“謝謝。
胡宗南拿出剪報資料,遞給陳獨秀,說:“受到人身攻擊一事,大家不平則鳴。”陳獨秀一看,是去年3月15日《大公報》上傅汝霖等人寫的公開信。
“今天特來請教,……大戰當前,如國策不能貫徹,前途實堪隱憂。為今之計,陳老意下如何?”陳獨秀說:“本人孤陋寡聞,更不願公開發表言論,致引起喋喋不休之爭。務請兩君對今日晤談,切勿見之報刊,此乃惟一的要求。言世界大勢,大不利於蘇,殊出意料。史達林之強權政治,初敗於希、墨的極權政治,蘇聯好比爛冬瓜,前途將不可收拾。蘇敗,則延安決無前途,此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改變,請轉告蔣先生好自為之。出門後,胡宗南說:“我知道,要白跑一趟。戴笠說:“都是張國燾,黔驢技窮,出此餿主意。
他把共產黨開山祖請出來,以此搪塞校長。張國燾叛逃後,到戴笠軍統從事策反活動。
他向蔣介石建議,利用陳獨秀的輿論對付延安的宣傳,比葉青等人反共文章的作用大。
蔣介石看了陳獨秀講話記錄,說:“陳獨秀的見解深湛,眼光遠大。
戴笠、胡宗南見蔣介石滿意,也沒有二話。
胡宗南、戴笠走後,潘蘭珍興奮地對來坐的高語罕說:“縣長到那裡去,要打掃街道;來看老頭子的人,比縣長大幾倍,也沒有人打掃街道。
高語罕說:“胡宗南、戴笠是微服私訪,如果縣長知道了,一定會來的。
鶴山坪石牆院(1)
1939年入夏後,敵機轟炸重慶、成都加劇。
日機轟炸重慶、成都,來回要經過江津。
每次飛機過後,陳獨秀都要大口喘氣,歇息半日才回過神來。
一天,他給楊鵬升寫了一封問候信。
楊鵬升任國民黨川康綏靖公署少將高參,兩人在武昌認識。
發信路上,陳獨秀在一個舊書攤前停了下來,上面有不少線裝書。
有一本線裝《皇清經解》手稿,引起了陳獨秀的興趣,作者是楊魯承,他問賣書人:“楊魯承是誰?”賣書人說:“只知道是江津鶴山坪人,清朝進士,其他的不知道。
陳獨秀翻了一會,見書便宜,把書買了下來。
隔日,陳獨秀和鄧蟾秋、鄧燮康叔侄在茶館中閒談,陳獨秀提到這事。
鄧蟾秋說:“楊魯承是清朝二甲進士拔貢,寫過不少書,家中有幾箱子手稿,來不及整理就死了。
陳獨秀問:“不知他家還有什麼人?”鄧燮康說:“楊魯承有3個兒子,都已去世,只有一個媳婦楊彭氏還健在,家中事都由她料理。
陳獨秀說:“如有可能,想和楊家後代見一面。
鄧氏叔侄便托鶴山坪人江津一中施懷清校長帶信給楊彭氏。
楊魯承有一個孫子,叫楊慶余,很想出版祖父遺著,希望有一位名人作校正並作序,聽說陳獨秀對他祖父書稿有興趣,正中下懷,立即趕到了縣城。
這時,陳獨秀身體陡衰,血壓高漲,兩耳日夜轟鳴,幾乎半聾。
潘蘭珍不得不大聲和他說話。
陳獨秀常坐在椅子上養神,打算靜下來寫一部書稿,不得不暫時放棄。
鄧仲純為陳獨秀抓了幾付藥,想降下血壓,結果沒有奏效。
一天,羅漢來坐,問陳:“可好些?”祖母去世後,北大同學會資助陳辦了喪事。
陳獨秀說:“血壓還高,耳朵日夜轟鳴,像是什麼東西堵塞,只聽到轟轟的聲音。
羅漢說:“安心靜養,這一段別再看書寫字。
陳獨秀說:“已有40餘日沒有寫字,前些時劉啟明來信,要我作文作書,怕一時半載無法兌現。
“住在這裡行嗎?”“恐怕不是久留之地。
鄧太太和潘蘭珍處不好。
羅漢點點頭,說:“近日我去一趟重慶,回來我再想想辦法。
這次和羅漢分手,陳獨秀再也沒有見到羅漢。
後來羅漢夫人方志強說,5月3日,日機狂轟濫炸重慶,數千人喪生於大隧洞倒塌,羅漢再也沒有回來。
陳獨秀含著淚水對潘蘭珍說:“羅漢出事了。
5月4日,延安報紙請毛澤東寫一篇文章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使毛澤東又一次記起了陳獨秀。
他寫道:“陳獨秀不是也‘信仰’過馬克思主義嗎?他後來幹了什麼呢?他跑到反革命那裡去了。
潘蘭珍扶著陳獨秀到城東江津公園散步,和高語罕、歐陽竟吾、蘇鴻儀、鄧燮康等人聊天,他們邀請陳獨秀打牌,陳說:“弟遭喪在身,玩牌應酬必在百日之後,謝謝,謝謝。
鄧燮康等人聽了,不再勉強。
胡宗南、戴笠來訪(2)
潘蘭珍問陳獨秀:“他們每次邀你吃飯、玩牌,你為什麼沒有話?”陳獨秀說:“酒食應酬的事我不太習慣。
一日,高語罕正和陳獨秀閒談,戴笠、胡宗南來到陳獨秀家。
戴笠是特務頭子,胡宗南是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戴笠說:“蔣先生一直掛記陳老,他沒有時間來看你,特地叫學生和胡司令來看你。
一位隨從模樣的人將蘋果和茅台酒擺到了桌上。
陳獨秀說:“謝謝。
胡宗南拿出剪報資料,遞給陳獨秀,說:“受到人身攻擊一事,大家不平則鳴。”陳獨秀一看,是去年3月15日《大公報》上傅汝霖等人寫的公開信。
“今天特來請教,……大戰當前,如國策不能貫徹,前途實堪隱憂。為今之計,陳老意下如何?”陳獨秀說:“本人孤陋寡聞,更不願公開發表言論,致引起喋喋不休之爭。務請兩君對今日晤談,切勿見之報刊,此乃惟一的要求。言世界大勢,大不利於蘇,殊出意料。史達林之強權政治,初敗於希、墨的極權政治,蘇聯好比爛冬瓜,前途將不可收拾。蘇敗,則延安決無前途,此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改變,請轉告蔣先生好自為之。出門後,胡宗南說:“我知道,要白跑一趟。戴笠說:“都是張國燾,黔驢技窮,出此餿主意。
他把共產黨開山祖請出來,以此搪塞校長。張國燾叛逃後,到戴笠軍統從事策反活動。
他向蔣介石建議,利用陳獨秀的輿論對付延安的宣傳,比葉青等人反共文章的作用大。
蔣介石看了陳獨秀講話記錄,說:“陳獨秀的見解深湛,眼光遠大。
戴笠、胡宗南見蔣介石滿意,也沒有二話。
胡宗南、戴笠走後,潘蘭珍興奮地對來坐的高語罕說:“縣長到那裡去,要打掃街道;來看老頭子的人,比縣長大幾倍,也沒有人打掃街道。
高語罕說:“胡宗南、戴笠是微服私訪,如果縣長知道了,一定會來的。
鶴山坪石牆院(1)
1939年入夏後,敵機轟炸重慶、成都加劇。
日機轟炸重慶、成都,來回要經過江津。
每次飛機過後,陳獨秀都要大口喘氣,歇息半日才回過神來。
一天,他給楊鵬升寫了一封問候信。
楊鵬升任國民黨川康綏靖公署少將高參,兩人在武昌認識。
發信路上,陳獨秀在一個舊書攤前停了下來,上面有不少線裝書。
有一本線裝《皇清經解》手稿,引起了陳獨秀的興趣,作者是楊魯承,他問賣書人:“楊魯承是誰?”賣書人說:“只知道是江津鶴山坪人,清朝進士,其他的不知道。
陳獨秀翻了一會,見書便宜,把書買了下來。
隔日,陳獨秀和鄧蟾秋、鄧燮康叔侄在茶館中閒談,陳獨秀提到這事。
鄧蟾秋說:“楊魯承是清朝二甲進士拔貢,寫過不少書,家中有幾箱子手稿,來不及整理就死了。
陳獨秀問:“不知他家還有什麼人?”鄧燮康說:“楊魯承有3個兒子,都已去世,只有一個媳婦楊彭氏還健在,家中事都由她料理。
陳獨秀說:“如有可能,想和楊家後代見一面。
鄧氏叔侄便托鶴山坪人江津一中施懷清校長帶信給楊彭氏。
楊魯承有一個孫子,叫楊慶余,很想出版祖父遺著,希望有一位名人作校正並作序,聽說陳獨秀對他祖父書稿有興趣,正中下懷,立即趕到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