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四、主要作戰經驗

  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一個大規模的城市保衛戰,它涉及的問題很多,經驗也十分豐富。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

  (一)建立大縱深、多地帶的陣地體系——1942年夏季,蘇軍為了抗擊德軍在戰場南翼的進攻,於6月底至7月中旬,在契爾河東岸一線構築了前進陣地,在契爾河與頓河大彎曲部之間構築了第一梯隊集團軍防禦陣地,在頓河與伏爾加河之間修復了1941年開始構築的外、中、內三道防禦圍廓,並增加了一道市區防禦圍廓。整個防禦縱深達160~180公里。在德軍主要進攻方向上,構築了縱深梯次配置的反坦克陣地。在市區,對地面建築物和地下設施,包括237個地下室和大量下水道等都進行了改造,組成了防空、防坦克的堅固支撐點和抵抗樞紐部。從而基本上形成了以支撐點為基礎,與溝壕網相結合,大縱深、多地帶的陣地體系。雖然這一陣地體系中永備工事不多,但是在抗擊德軍進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蘇軍利用前進陣地抗擊優勢德軍的進攻,迫使德軍提前展開主力交戰,並給以重大殺傷,為主要地帶的防禦贏得了6天寶貴的時間。在主要防禦地帶作戰中,蘇軍依託多道防禦陣地和市區建築物頑強抗擊敵人,使德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巨大代價,消耗很長時間。從發起進攻到兵臨城下,耗費了58天時間,在市區作戰中,被蘇軍街壘陣地阻滯67天,遭到重大損失而未能占領全城,從而,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二)實行守、反結合的積極防禦

  蘇軍在防禦作戰中,表現了空前的頑強性和積極性。在近接近地作戰中,蘇軍第87師的33名指戰員,依託陣地頑強地抗住了德軍70餘輛坦克和數百人的連續進攻,直至完成阻擊任務。第35師在全師無一完整連隊的情況下,仍然抗擊了德軍3個師的不斷進攻,師長犧牲時,全身中彈160處。市區防禦期間,巴甫洛夫中士等24人,堅守“一月九日廣場”的一幢四層樓房58天,使德軍付出了很大代價而未能攻克。市區作戰最危急時,蘇軍被分別包圍在三塊孤立的陣地上,最小的一塊僅0.28平方公里,人員傷亡很大,有的師僅剩下百餘人,仍拚死固守,表現了英勇頑強精神。蘇軍在頑強堅守防禦陣地的同時,積極採取攻勢行動,向德軍翼側實施反突擊,使防守與反擊緊密結合成一個整體,從而大大削弱了德軍的進攻力量。例如,7月下旬蘇軍先後4次向德第6集團軍翼側實施反突擊,給德軍以沉重打擊,制止了德軍的進攻,並使己方的兩個師解圍。9月上旬,堅守史達林格勒下面的第62集團軍面臨德軍的巨大壓力,蘇軍以3個集團從城北對德軍左翼實施反突擊,迫使德軍抽出11個師去抗反,從而基本解除了德軍對第62集團軍的直接威脅。

  不僅如此,蘇軍還把史達林格勒防禦戰役同其它方向有限目的的進攻戰役有機結合,從戰略全局上關照和協調各方向作戰行動。例如,1942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加里寧方向軍和西方方面軍聯合實施了勒熱夫——瑟橋夫卡進攻戰役,給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以重創,使該軍群準備調往史達林格勒方向的3個坦克師和數個步兵師被消耗掉。1942年11月,加里寧方面軍實施了持續兩個月的大廬基戰役,牽制德軍10個師不能調往史達林格勒方向。蘇軍在各方向實施的一系列有限目的的進攻戰役,使德軍在這些方向上的預備隊被牽制住,在史達林格勒方向的主要突擊集團得不到應有的補充和加強,從而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

  蘇軍守反結合的積極防禦,迫使德軍兩個軍群50個師于堅城之下,欲進不能,欲退不得,125天僅前進了160——180公里,平均每天前進不到1.5公里。蘇軍則利用持久作戰贏得的時間,積蓄力量,完成了反攻準備,一舉扭轉了戰局。

  (三)正確掌握和使用強大預備隊——蘇軍十分重視預備隊的作用,從最高統帥到各個方面軍都力求掌握強大的預備隊,重點用於三個方面:

  一是抽調戰略預備隊組建新的方面軍,形成新的防線。7月上、中旬,當南線德軍對蘇軍防禦構成嚴重威脅時,蘇軍從戰略預備隊中抽調3個集團軍,加上從前線撤回的4個集團軍,組成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在契爾河與伏爾加河之間組織堅固陣地防禦,從而,堵塞了戰略缺口,粉碎了德軍“從行進間”奪取史達林格勒的企圖。8月初和10月初,使用戰略預備隊分別組(重)建了東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結成一體,並積極採取攻勢行動,使德軍兩翼遭到嚴重威脅,不敢全力向史達林格勒進攻。

  二是及時補充新銳,增強防禦力量

  在市區作戰中,為增強堅守部隊的持久作戰能力,從9月10日至10月16日,陸續給第62集團軍調進了10個步兵師、2個坦克旅、1個步兵旅以及近5萬人的補充兵員。在市區爭奪戰最激烈的時刻,及時使用新銳力量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從戰略預備隊中調來的近衛13師,渡河進入史達林格勒後,立即對德軍發起反衝擊,在其他部隊的配合下,一舉奪回了要點馬馬耶夫高地,增強了防禦的穩定性。10月15日,當第62集團軍遭到德軍猛烈攻擊,傷亡很大,處境險惡的緊急關頭,預備隊第138師及時趕到,向進攻之敵實施反擊,奪回了“街壘”工廠的局部陣地,從而改善了第62集團軍的處境。在戰役過程中,統帥部陸續組建並不斷向史達林格勒方向機動大量預備隊,僅7月23日至10月1日,就向該方向調動了55個步兵師、7個坦克軍、9個步兵旅、30個坦克旅和大量的補充兵員,10月初至11月中旬,又向這裡調動了25個步兵師、9個騎兵師、6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以及大量的炮兵部隊。這樣,不僅抗住了德軍的連續突擊,而且為爾後反攻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