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由諸宮調演為院本雜劇,自應溯源於唐宋大曲,顧與俗講亦不無些許瓜葛,如《文序子》即其一例。《文序子》即《文漵子》,據王灼《碧雞漫志》,《文漵子》屬黃鐘宮,而在《劉知遠諸宮調》及《董西廂》,則俱為正宮調。宋以後詞及諸宮調中之《文漵子》,即當從唐代之《文漵子》嬗演而來。唯念觀世音菩薩在梵唄中不知屬何宮調,日本聲明書亦未及此,致唐代《文漵子》之宮調無由推知,令人不無遺憾。又《因話錄》紀文漵法師,謂"教坊效其聲調以為歌曲"云云。頗疑唐代教坊歌曲中,除《文漵子》一曲而外,遠承梵唄,近則俗講,仿其聲調,被諸弦管者,當尚不乏也。①

  宋朝說話人中之合生一科,唐已有之。《舊唐書·武平一傳》云:

  後宴兩儀殿。……酒酣胡人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淺穢……平一上書諫曰:……伏見胡樂施於聲律,本備四夷之數。比來日益流行,異曲新聲,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妖妓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質,詠歌蹈舞,號曰合生。

  是合生原出於胡樂。而與講史書說經說參請以及雜劇有若干關係之俗講,其中如變文之屬,雖似因襲清商舊樂,不能必其出自西域,而乃大盛於唐代寺院,受象教之孕育,用有後來之盛。此為中國俗文學史上一有趣之現象,其故可深長思也。

  俗講一事,宋以後遂不見於史冊,顧其痕跡未盡絕滅也。《佛祖統紀》卷三十九引《釋門正統》曰:

  良渚曰:准國朝法令,諸以二宗經及非《藏經》所載不根經文傳習惑眾者,以左道論罪。二宗者,謂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語,病不服藥,死則裸葬等。不根經文者,謂《佛佛吐戀師》、《佛說啼淚》、大小《明王出世經》、《開元括地變文》、《齊天論》、《五來子曲》之類。

  二宗經指摩尼教經典戒律而言,《開元括地變文》,疑即唐代俗講一類話本之遺存。良渚為南宋理宗時人,是俗講至十三世紀時似尚未盡絕,唯以政治的原因,不幸與摩尼教等同其命運。殃及池魚,俗講有焉!

  第95節:附錄一(1)

  附錄一 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①

  沙門△乙言:千年河變,萬乘君生;飲烏兔之靈光,抱乾坤之正氣。年□□日,彤庭別布於祥煙;歲歲重陽,寰海皆榮於嘉節。位尊九五,聖應一千。若非菩薩之潛形,即是輪王之應位。

  累劫精修□惠因 方為人主治乾坤

  若居佛國名調御 來往神州號至尊

  徒世界安興帝道 要戈息下天門

  但言日月照臨者 何處生靈不感恩

  金秋玉露塵埃 金殿瓊階列寶台

  掃霧金風吹塞靜 含煙金菊向天開

  金枝眷屬圍宸扆 金紫朝臣進壽杯

  願贊金言資聖壽 永同金石唱將來

  經 皇帝萬乘……

  以此開贊,大乘所生功功。謹奉上嚴尊號皇帝陛下,伏願:聖枝萬葉,聖壽千春。等渤澥之深沉,並須彌之堅固。 奉為 念佛

  皇后②伏願:常新全范,永播坤風。隸萬乘之寵光,行六宮之惠愛。

  淑妃②伏願:靈椿比壽,劫石齊年。推恩之譽更言,內治之名唯遠。然後願君唱臣和,天成地平。峰煙息而寰海安,日月明而干戈靜。 念佛

  適來都講所唱經題,雲《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序品》第一者:仁者,五常之首,王者,萬國之尊,護者,聖賢垂休,國者,華夷通貫;般若即圓明智惠,波羅密多即超度愛河;經者,顯示真宗;此即略明題目。然此經一釋曰,大聖昔在靈山召集十六大國王,擁從百千諸聖眾。爾時有菩薩天子波斯匿王,低金冠於海會眾中,禮慈 於蓮花台上。請宣《十地》,願曉三空。希護國之金言,望安時之玉偈。於時①世尊宣揚外理,付囑明君。遠即成佛度人,近即安民治國。令行十善,以息三災。心行調而風雨亦調,法令正而星辰自正。真風俗諦同行,而魚水相須;王法佛經共化,而雲龍契合。

  意願乾坤永晏清 淨心求法志心聽

  國中不忒雨風候 天上無虧日月星

  調御垂慈雖懇切 君王求法更丁寧

  如來與說安邦法 故號仁王護國經

  君王悲切禮花台 只望金言為眾開

  惠日照推心上惡 慈風吹散國中災

  殷勤敢望慈尊許 悟解方應翠輦回

  未審此經何處須 甚人聞法唱將來

  經

  將釋此經,大科三段:第一序分,第二正宗,第三流通。三分之中,且講序分。序分之中,依佛地論,科為五種成就。如是我聞,信成就;一時兩字,時成就;佛之一字,教主成就;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處所成就;與大比丘眾千八百人俱,聽眾成就。且第一如是我聞信成就者。如來說法,分付信心,或談億劫之因緣,動須河沙之功行。淺根難湊,深信方明。聞半偈而捐舍全身,求一言而只供千載,若生信敬,方肯受持。信為入法之初機,智為究言之玄術。亦如我 皇帝翹心真境,志信空一,修持三世之果因,敬重十方之佛法。若不然者,曷能得每逢降誕,別啟御筵。玉階許坐於師僧,金殿高懸於睿像。躬瞻相好,自香菸。都由一片①信心堅,方得半朝聞法坐。

  大覺牟尼化有緣 親宣護國向靈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