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7節:四 論敦煌發見之俗文變文與唐代佛曲之關係(2)

  還有一個旁證可以證明敦煌發見的俗文學受有外來的影響。敦煌發見的遺物還有印本書籍,其中最古的一本要算不列顛博物院藏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王玠刊《金剛經》。其餘都是唐末以至五代的印本,為數也不過二十幾本。將近兩萬卷的卷子中寫本居多,而印本卻寥寥可數,可見九世紀以降以至五代,敦煌刊書之風猶未甚盛。但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其他各處刊書的事,卻已司空見慣,長江、黃河兩流域間都已有印本流行,大部頭書如《玉篇》等至三十卷,《劉弘傳》一印至數千本;而四川刊本,尤其出名。①唐末天下大亂,而瓜沙兩州獨能晏然不見兵革,所以各處的人來歸於敦煌者不少,外間的文化也隨之以至。敦煌在昔本來綰轂東西交通,至此又益以各處人士的流寓,文化益呈錯綜之態;俗文學之受別處影響,自可不言而喻了。

  附記 我這篇文章作好之後,曾送給西諦先生一看,承他給我提了許多的意見。其中一條是論佛曲的,西諦先生大意以為:佛曲似為當時流傳的胡曲之一種,或用為舞曲,或用為歌曲,與《霓裳羽衣曲》之類並無大別。其所以名為佛曲者,或系其原來為頌佛之曲,或系來自佛國,故有此名云云。《隋書·音樂志》說西涼部舞曲有《于寘佛曲》,西諦先生說佛曲或用為舞曲,說亦可通。不過我們除了《于寘佛曲》之為舞曲而外,其他諸調佛曲,都沒有以之為舞曲的。所以我們可說佛曲中如《于寘佛曲》之類有為舞曲的,至於是否都為舞曲,卻不得而知。佛曲之為歌曲,自然是對的,因為既有宮調,當然有譜有辭。又說佛曲或者因來自佛國,故名佛曲,這也是一種解釋,不過唐以前樂曲來自佛國的很多,如天竺部歌曲之《沙石疆》,舞曲之《天曲》,不名為佛曲,似乎佛曲並不見得是因來自佛國而後有此名的。總之佛曲的材料太缺乏了,我們還待有別的新材料發見,才可以說較為確定的話。現在只能勉強說是這樣這樣,到底是否即是這樣卻不敢說了。所以西諦先生的意見同我上面所下的定義,都是可以並存不廢的。承西諦先生的好意,供給許多意見,並以多種難得的材料相假,敬此致謝。一八、四、二十夜於上海。

  (見《小說月報》第二十卷第十號頁一五七九--一五八八,一九二九年十月出版。)

  第88節:一 敘言

  9唐代俗講考

  本文初稿曾刊《燕京學報》第十六期。其後獲見英法所藏若干新材料,用將舊稿整理重寫一過。一九四○年五月向達謹記於昆明。

  一 敘言

  光緒季葉,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供職印度教育部,於吾國甘新一帶,首先發見敦煌石室藏書,捆載而歸。法國伯希和(P.Pelliot)聞風繼往,亦劫去一部分。於是清學部始收拾殘餘,運歸北平。斯坦因所掠古寫本以及刊本約七千卷,今藏英京不列顛博物院(British Museum)①。伯希和所掠約二千餘卷,今藏法京國家圖書館(Bibliotheque Nationale)①。我國所得殘餘約九千餘卷,②今國立北平圖書館所藏,稱為唐人寫經者是也。至於私家收藏,以目錄絕鮮傳布,確數不得而知,約計當亦近千卷。敦煌石室藏書總數,宜在二萬卷左右,繪畫之類,尚不在內也。

  石室藏書率為寫本,刊本約居百分之一二。寫本之時代,自公元後第五世紀至十世紀,綿歷凡六百年。形式多屬卷子,間見蝶裝小冊。

  咸、同間莫友芝獲唐寫本《說文》木部殘葉,一時說者便詫為驚人秘笈。③今敦煌石室藏書近二萬卷,多屬晉唐舊寫,莫氏所獲,視此真微末不足道矣。石室書以佛經為多,其餘四部諸籍亦復不少。四十年來以此二萬卷新材料之發見,經史之考證,宗教史之研究,俱因而突煥異彩。時賢因為之特創一"敦煌學"之新名辭。④至其大概,則東西諸老宿之書具在,學者可以覆按,非區區此篇所能盡也。

  顧在石室藏書中,尚有一種通俗文學作品,論體裁則韻散間出,其名稱則變文、詞文、押座文、緣起,不一而足;其內容則敷衍佛經,搬演史傳。慧皎所謂"凡此變態,與事而興"似正為此種作品而言。唯以作者之志在於化俗,是以文辭鄙俚意旨淺顯。敦煌學者之於此種作品,非意存鄙棄,即不免誤解;研究通俗文學者又多逞臆之辭,兩者俱未為得也。舊為《敦煌叢抄敘錄》及《唐代俗講考》,⑤於此一問題,曾稍參末議。年來所見略多,頗有足以證成前說,勘正舊失者。因重寫一過,藉以就正有道;至於論定,仍以俟諸博雅君子。

  第89節:二 唐代寺院中之俗講

  二 唐代寺院中之俗講

  梁慧皎《高僧傳》卷十三《唱導》第十論曰:

  昔草創高僧,本以八科成傳。卻尋經導二伎,雖於道為末,而悟俗可崇,故加此二條,足成十數。

  經者轉讀讚唄,符靡宮商,導者宣唱法理,開導眾心。蓋俱以化俗為務也。轉經唱導之制,逮於唐宋猶未盡衰,其間大師,具見道宣贊寧所續《高僧傳》中,顧敦煌所出通俗文學作品,有《禪門十二時》、《太子十二時》、《太子五更轉》、《太子入山修道贊》、《兩宗贊》、《辭娘贊》等,類似今日之小曲者甚夥。而為張議潮使唐之沙門悟真且有《謹上河西道節度公德政及祥瑞五更轉兼十二時》共十七首。①《樂府詩集》卷三十三伏知道《從軍五更轉》序引《樂苑》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