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二、德軍占領西歐(點擊顯示)
① 德國占領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
當德軍集中兵力進攻波蘭的時候,英法軍隊本應在西線進攻德國,以支援波蘭。然而它們卻按兵不動,靜坐西線,宣而不戰,被稱為“奇怪的戰爭”。在這種形勢下,波蘭軍民孤軍奮戰20多天,最終,波蘭覆亡在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之下。
(提問、引導討論:德國侵占波蘭後的戰略目標是向東還是向西?為什麼?)德國侵占波蘭後,集中力量對付英法集團。因為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爭奪的重點、掠奪的對象是殖民地,只有打敗英法,希特勒才能獲得所謂的生存空間。
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侵入占領了盧森堡、荷蘭、比利時。
[課件幻燈片:為了將德國在歐洲的版圖擴張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我通過PHOTOSHOP和PPT本身具有的圖形繪製和動畫設置,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擴張圖進行了全面的修改。也就是德國即將占領哪個地區,那個地區的顏色就連續閃爍幾次,最後變成與德國同樣的顏色(德國灰),即表明該國(或地區)被納粹德國吞併了。通過這一設計,使書本上的死地圖變活了。使同學們深刻感受了法西斯的兇殘和侵略本性。]
② 敦刻爾克撤退
德軍侵占波蘭以後,並沒有像英法希望那樣,繼續向東侵犯蘇聯。而是轉過頭來進攻西歐,對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入侵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然後在5月下旬,德軍直逼英吉利海峽,把40萬英法軍隊逼退到敦刻爾克港附近的一小塊地方,準備圍而殲之。但英法軍隊基本上得以撤離敦刻爾克,渡過英吉利海峽到英國。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的潰退,是英法縱容德國侵略擴張而吞食的第一枚苦果。(觀看影片《敦刻爾克撤退》片段)
③ 法國投降和“自由法國”運動
1940年6月初,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他們繞過法國自以為可以阻擋德軍入侵的穩固的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義大利趁火打劫,對英法宣戰。6月中德軍占領巴黎。新成立的法國賣國政府對德投降,法國潰敗。這是法國縱容德國法西斯侵略擴張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堅持抵抗德國侵略的戴高樂將軍,決不屈服,流亡到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與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堅持戰鬥。
簡介戴高樂: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初期,率軍隊堅決抗擊德軍入侵。巴黎陷落後,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招募軍隊,隨盟軍赴各戰場作戰。1944年8月,返回巴黎,領導軍民解放祖國。 1958年至 1969年任法國總統。執政期間於1964年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
④ 不列顛之戰
法國投降以後,德軍又準備大舉進攻英國。德國在沿歐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艦隻和陸軍。為了取得制空權,德國於1940年7月起對英國發動了“空中閃擊戰”,每天出動幾百、上千架次飛機,對英國狂轟濫炸,使英國陷入危險境地。(影片《倫敦上空的鷹》)英國新任首相邱吉爾堅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著應戰,遏止了德國要儘快摧毀英國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間,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國的計劃。
在德軍空中閃擊英國過程中,英國政府又一次嘗到了長期縱容法西斯侵略的苦果。英法兩國真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簡介邱吉爾:長期活躍在英國政壇,歷任議員、內閣大臣。二戰初,曾任海軍大臣,力主抵抗德國侵略。1940年5月張伯倫政府垮台後,出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抵抗德軍的侵略,直至二戰勝利。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⑤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點擊顯示)
A. 德國突然襲擊蘇聯
侵占蘇聯是法西斯德國發動戰爭主要目標之一。在它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進犯蘇聯做準備了。先是在蘇聯西部邊境之外集結大量兵力;後又侵入巴爾幹各國,形成從西南包圍蘇聯的態勢。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法西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190個師、37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的龐大兵力,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進一步擴大。蘇聯人民為捍衛國土,開始了衛國戰爭。由於蘇聯準備不足,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德軍深入蘇聯境內,北路圍攻列寧格勒、中路逼進莫斯科,南路深入烏克蘭。(觀看影片《基輔會戰》片段)
B.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於準備不足,使德軍在幾個月里,深入蘇聯境內,占領了大片領土。尤其是中路的德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形勢危機。1941年10月2日,德軍開始總攻莫斯科。希特勒狂妄宣稱要10天攻下莫斯科。蘇聯軍民團結一心,誓死捍衛首都。45萬市民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修築工事,其中3/4是婦女。市民們還自動組織了摧毀坦克組,巷戰班。11月7日,在敵人兵臨城下,炮聲轟轟的條件下,紅場照舊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的閱兵和遊行。史達林威嚴地站在列寧墓上發表演說,充滿勝利的信心。在“讓偉大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的口號下,紅軍指戰員從紅場奔赴前線。英勇的蘇聯軍民,在史達林和蘇聯政府的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寸土必爭,誓死保衛莫斯科,捍衛國家,12月初,蘇軍轉入反攻,到1942年1月中,在莫斯科戰役中,50萬德軍被殲滅,德軍被迫後退150公里至300公里。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國法西斯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極大鼓舞。
① 德國占領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
當德軍集中兵力進攻波蘭的時候,英法軍隊本應在西線進攻德國,以支援波蘭。然而它們卻按兵不動,靜坐西線,宣而不戰,被稱為“奇怪的戰爭”。在這種形勢下,波蘭軍民孤軍奮戰20多天,最終,波蘭覆亡在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之下。
(提問、引導討論:德國侵占波蘭後的戰略目標是向東還是向西?為什麼?)德國侵占波蘭後,集中力量對付英法集團。因為兩大帝國主義集團爭奪的重點、掠奪的對象是殖民地,只有打敗英法,希特勒才能獲得所謂的生存空間。
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侵入占領了盧森堡、荷蘭、比利時。
[課件幻燈片:為了將德國在歐洲的版圖擴張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我通過PHOTOSHOP和PPT本身具有的圖形繪製和動畫設置,對德國在歐洲大陸的擴張圖進行了全面的修改。也就是德國即將占領哪個地區,那個地區的顏色就連續閃爍幾次,最後變成與德國同樣的顏色(德國灰),即表明該國(或地區)被納粹德國吞併了。通過這一設計,使書本上的死地圖變活了。使同學們深刻感受了法西斯的兇殘和侵略本性。]
② 敦刻爾克撤退
德軍侵占波蘭以後,並沒有像英法希望那樣,繼續向東侵犯蘇聯。而是轉過頭來進攻西歐,對付英法。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入侵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然後在5月下旬,德軍直逼英吉利海峽,把40萬英法軍隊逼退到敦刻爾克港附近的一小塊地方,準備圍而殲之。但英法軍隊基本上得以撤離敦刻爾克,渡過英吉利海峽到英國。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的潰退,是英法縱容德國侵略擴張而吞食的第一枚苦果。(觀看影片《敦刻爾克撤退》片段)
③ 法國投降和“自由法國”運動
1940年6月初,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他們繞過法國自以為可以阻擋德軍入侵的穩固的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義大利趁火打劫,對英法宣戰。6月中德軍占領巴黎。新成立的法國賣國政府對德投降,法國潰敗。這是法國縱容德國法西斯侵略擴張而吞食的又一枚苦果。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堅持抵抗德國侵略的戴高樂將軍,決不屈服,流亡到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與反法西斯力量一道堅持戰鬥。
簡介戴高樂: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初期,率軍隊堅決抗擊德軍入侵。巴黎陷落後,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招募軍隊,隨盟軍赴各戰場作戰。1944年8月,返回巴黎,領導軍民解放祖國。 1958年至 1969年任法國總統。執政期間於1964年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
④ 不列顛之戰
法國投降以後,德軍又準備大舉進攻英國。德國在沿歐洲北海岸集中了大量艦隻和陸軍。為了取得制空權,德國於1940年7月起對英國發動了“空中閃擊戰”,每天出動幾百、上千架次飛機,對英國狂轟濫炸,使英國陷入危險境地。(影片《倫敦上空的鷹》)英國新任首相邱吉爾堅持抵抗政策,人民也沉著應戰,遏止了德國要儘快摧毀英國或迫其求和的目的。10月間,希特勒取消了入侵英國的計劃。
在德軍空中閃擊英國過程中,英國政府又一次嘗到了長期縱容法西斯侵略的苦果。英法兩國真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簡介邱吉爾:長期活躍在英國政壇,歷任議員、內閣大臣。二戰初,曾任海軍大臣,力主抵抗德國侵略。1940年5月張伯倫政府垮台後,出任英國首相,領導英國抵抗德軍的侵略,直至二戰勝利。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⑤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點擊顯示)
A. 德國突然襲擊蘇聯
侵占蘇聯是法西斯德國發動戰爭主要目標之一。在它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進犯蘇聯做準備了。先是在蘇聯西部邊境之外集結大量兵力;後又侵入巴爾幹各國,形成從西南包圍蘇聯的態勢。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大規模的突然襲擊,法西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190個師、3700多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的龐大兵力,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進一步擴大。蘇聯人民為捍衛國土,開始了衛國戰爭。由於蘇聯準備不足,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德軍深入蘇聯境內,北路圍攻列寧格勒、中路逼進莫斯科,南路深入烏克蘭。(觀看影片《基輔會戰》片段)
B. 莫斯科保衛戰勝利
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由於準備不足,使德軍在幾個月里,深入蘇聯境內,占領了大片領土。尤其是中路的德軍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形勢危機。1941年10月2日,德軍開始總攻莫斯科。希特勒狂妄宣稱要10天攻下莫斯科。蘇聯軍民團結一心,誓死捍衛首都。45萬市民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修築工事,其中3/4是婦女。市民們還自動組織了摧毀坦克組,巷戰班。11月7日,在敵人兵臨城下,炮聲轟轟的條件下,紅場照舊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的閱兵和遊行。史達林威嚴地站在列寧墓上發表演說,充滿勝利的信心。在“讓偉大列寧的勝利旗幟引導你們!”的口號下,紅軍指戰員從紅場奔赴前線。英勇的蘇聯軍民,在史達林和蘇聯政府的領導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寸土必爭,誓死保衛莫斯科,捍衛國家,12月初,蘇軍轉入反攻,到1942年1月中,在莫斯科戰役中,50萬德軍被殲滅,德軍被迫後退150公里至300公里。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國法西斯軍隊“天下無敵”的神話,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極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