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威告辭回國後,施佩爾奇怪地問:「元首,您為什麼會答應杜威提出的償還6億桶原油計劃?這不但打亂了我們的生產計劃,還會給石油馬克甚至歐元發行埋下陰影,1億桶可以接受,算是必要的補充,6億桶太多了!」

  「杜威地位不穩啊……」

  「不穩?」

  施佩爾大吃一驚:「何以見得?現在美國國內和政界不都控制在他手裡麼?要錢有錢,要權有權,要軍隊有軍隊,如果這樣還不穩,那怎麼才能穩?」

  「他和財團間的關係不穩,所以他想方設法在討好那些幕後的金主,甚至還在變革美國的族裔構成,可他忽視了這樣一個問題——他的妥協與改革體制之間是矛盾的,要徹底改造體制,就不能妥協,要妥協,就不要徹底改造體制……」

  「如果他要徹底改造體制,應該怎麼做?」

  「反過來做……」霍夫曼淡淡一笑,「學堀悌吉!」

  同樣是殺財團,堀悌吉和杜威是不一樣的,堀悌吉挑強的下手,最強的4大財團一夜殺光!然後大頭吃進,小頭從手指縫裡漏出來供其他中小財團享受;

  杜威是挑中小財團下手,弄了一批又一批,然後同樣是大部分利益自己吃進——化作賠款和軍費出去,小部分打賞給頂尖財團——可頂尖財團就看得上這點殘羹冷炙麼?

  「堀悌吉這麼玩,日本上下一下子就沒有了和他作對的人,然後他可以從容不迫地放手自己的手下去推行變革維新,自己可以輕鬆下野去印度逍遙,成不成不好說,至少改造的大環境和基礎是具備的;杜威這麼玩,剩下都是虎視眈眈的人,他必須自己頂在前面,稍有風吹草動便會釀成大災難,就算6億桶原油又如何?不過區區18億美元,相比美國2000億的開銷,只是百分之一而已……杜威靠百分之一就能穩住頂尖財團?我看夠嗆。」

  「那您為什麼還要答應?」

  「第一,杜威簽署了合同,如果後來新總統不認,我們就可以做做文章,杜威死了也不怕,還要SS亞美利加集團軍可以發動——為什麼我同意10萬SS亞美利加集團軍加入維和部隊,還讓斯坦因納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是有這層寓意在的;第二,給杜威一個面子,看他能不能挺過這一關,挺得過,一切OK,挺不過,美國還得再亂一次。」霍夫曼笑笑,「這次不用再打反布爾什維克戰爭的招牌了,聯合國維和部隊緊急出動防止人道主義危機擴散……嗯,你看著這名義怎麼樣?」

  施佩爾豎起大拇指:「這理由好。」

  霍夫曼心想:這理由能不好麼?這是本時空美國人用爛了的藉口!

  第083章 最後一場政變(8)

  「杜威還要去巴黎,不知道他和達爾朗會談些什麼。」施佩爾表示,「最近法國露出來的有些苗頭不是很對勁,我覺得……」

  「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現在法國已擺脫了當初那種控制,他們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完全正常,再者達爾朗和貝當是不一樣的任務,沒有這種想法才不正常。」霍夫曼笑笑,「我比你更理解法國人,法國這個民族背後蘊藏著驕傲和自豪,這是我們無法抹殺的存在,如果強行壓制,不但不利於對歐洲的一體化建設,也不利於法德關係的和睦,實際上,你要相信我們對歐盟體系的制度性安排,這是真正考驗我們決策是否有效的時候。」

  隨著大戰結束,德國也默默放棄了再任意穿越法國領土並駐軍的權力,取而代之的是聯合部隊指定駐紮,同時法國海軍又開始了復興,再加上德國總動員結束後,德國工業結構進行了調整,施佩爾安排了一批民用工業回流——德國不是沒有民用工業,只是戰爭期間強制轉移了,現在不打仗總不能再守著裝備業喝西北風吧?

  這種經濟結構調整當然要損害法國的經濟:一方面德國軍火訂單終結,法國少了賺錢來源;一方面德國自己開始搞民用工業,而且在很多領域並不亞於法國貨,加劇了市場競爭。

  「這種調整連義大利都有想法,何況法國?」霍夫曼分析道,「如果我們馬上壓制,互信就破壞了,我們可以適當松一松,讓法國人知道單槍匹馬的孱弱——美國資本家是來賺錢的,不是來法國扶貧的……再說,美國五大湖工業區打得一片稀爛,杜威忙於國內重建都來不及,哪有心思管法國人?多半又是兩個國家聯手唱雙簧問我們要好處,不必理會就是了。」

  這句話把施佩爾逗樂了,一想到法國人當初為了試驗飛彈把V2偷偷摸摸往累西腓打的那雞賊樣,他就笑了:「要不要把法國人幹的好事……」

  霍夫曼搖搖頭:「還不到時候,再過幾年,比如正要進入蜜月期咔嚓來一下就好玩得多。法國人就是小布爾喬亞的傲嬌,你捧著哄著他就膨脹了,你愛理不理他就哀怨了,所以要讓他感覺到光和熱,同時又不能貼太近——不跟我們混跟美國人混?他不想要南美和歐洲的市場了?等杜威離開法國後,您去一趟義大利,安撫一下老朋友,適當給點好處,理論上歐洲第二把交椅是義大利人麼……齊亞諾首相的地位我們是要尊重的!德意是鋼鐵和鮮血凝成的友誼,和法國還不太一樣。」

  施佩爾立即心領神會。

  按照歐盟白皮書和一體化策略:各主要強國由於享受更多的權利,所以他們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以歐洲聯合艦隊、聯合部隊為例,軍費並不是簡單的會費攤銷,而是從各國海關關稅中提取而來。如果法國進口較多的美國產品,那法國消費者需要交納更多的關稅——這種關稅最終是要與歐盟整體進行分配的,等於法國人民是在為歐洲整體提供費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