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貝利亞遞上來的情報,史達林點點頭,卻轉身問另外一個問題:「您如何看美日妥協的事?」

  「這是帝國主義相互勾結起來……」

  貝利亞剛剛說了一半,便被史達林擺擺手打斷了,他瞬間明白了:史達林同志不是要聽自己說那些公開場合說的話。

  他想了想,換了一個口吻道:「我認為日本統治者還是高明的,在德美停戰後,日本雖然占據了場面優勢,但我們都清楚這種優勢是不可能持久的,日本與美國國力相差太大,之所以前期能占據優勢是因為一方面給予了日本大力援助,另一方面德國給美國施加了極大的壓力,使得美國沒法集中全部力量去對付日本,如果日美不和平,則日本長期一定難以維持,所以日本以交還夏威夷為條件,從美國勒索了一筆款子——這筆錢對日本來說不少,但對美國而言,可能就只相當於收復夏威夷的軍費,所以……」

  「中國方面情況怎麼樣?」

  「雙方正迅速接近,重慶當局已基本完成和南京當局的談判,原南京政權控制區域將享受一定的自治權……領土方面,重慶當局同意把崇明島、海南島租借給日本,租期50年,另外在沿海地帶設置經濟開發區,原南京當局的軍隊改變為特別警察後入駐,總兵力不超過10萬人,其餘部隊由重慶當局接收,日本將在6個月之內從中國撤退,預計重慶方面會把新的首都定在武漢——當然也可能再去南京,象徵法理上的恢復。」貝利亞想了想,「海南島目前還是個不毛之地,沒什麼特殊之處,但崇明島是個很大的威脅,日本陸海軍一定會在上面駐軍。對了,各國租界當初南京當局已在日本幫助下收回,只有香港和澳門問題懸而未決。澳門基本還是由葡萄牙占領,英國和中國都在向日本索取香港,日本不情願給,還想拿香港做點文章。」

  第066章 世界和平(21)

  「什麼文章?」

  「日本想藉助聯合國把香港變成國際託管地——實質上是要變成日德共管。」

  「德國?」史達林眉頭一揚,「怎麼把德國牽扯進來了?」

  「一方面青島當初與德國有關,這顯然不可能歸還,因此德國便提出在中國找個港口插一腳,再加上德國亞洲領地恢復後,也希望向東亞輻射其影響力,而日本因為有很多需要德國合作的經貿和技術,所以打算在這個位置向德國讓步。」貝利亞想了想,「香港民政繼續由英國人管理,軍隊由聯合國派駐——日德為主。」

  看過閱兵照片的史達林忽然有些理解日本的想法:從本質上來說,日本是不會允許其他國家再染指中國,但德國太強勢,再加上日美停戰、日華停戰後美國與中國恢復往來不可避免,為平衡美國勢力,日本只能依靠德國,把德國勢力引進來。

  「這樣的條約重慶當局會簽麼?」

  「80%以上的可能性會簽,第一,日本允諾中日關係正常化後幫助中國作為亞洲代表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不過投票權只有1.4%左右,比非常任理事國高不了多少,只是不用輪換,不過對中國而言依然是個勝利;第二,日本提出了經濟利益優先原則——實際上是希望中國實現日本主導的有限門戶開放政策;第三重慶方面面臨的壓力很大,雖然有小道消息說蔣已派人去柏林尋求支持,但德國不會為中國兩肋插刀的……」

  貝利亞的情報工作確實非常不錯,孔祥熙在柏林閱兵儀式上也出席了,不過沒有明確是中國代表,所以會很滑稽的在歐洲勝利紀念日上出現一個中國代表,對他的來意,霍夫曼也已經知曉,雖然「反布爾什維克」是大勢所趨,但並不代表任何地方的布爾什維克德國都要去反,現在東亞的任務顯然是交給日本了——霍夫曼也希望史達林同志能給日本人找點麻煩。

  至於經濟、技術合作,這個都沒有問題,德國本來也想在東亞市場分一杯羹,問題是現在中國沒有太好的經貿機會:光日本手裡的舊軍火都堆積如山難以處理掉,德國遠道販賣就更不划算,至於利用中國的礦產資源進行貿易,如果是10年前,德國一定舉雙手歡迎,現在德國有非洲、巴爾幹、東方國家那一票礦場,對遠途販運中國礦產已不感興趣的……

  「你知道麼?中國同志這兩天一再打電報給我,說希望蘇維埃提高對日本的警惕,防止他們和中國反動派勾結起來對我們下手。」

  貝利亞笑笑:「重慶和南京政府合流,中日停戰後,中國同志受到的壓力便是空前的,所以他們急切間想擾亂視線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真信以為真就太傻了。」

  史達林的想法顯然還不太一樣,他當初是憋足勁希望向南發展、奪取新疆的,結果三區革命鬧騰之後,中共的態度很耐人尋味——出現了被史達林批判的「民族主義情緒」,讓他非常不高興,連帶和中共的背靠背計劃也鬆弛下來。

  「你知道麼?中國同志還建議和我們一起去進攻滿洲,由我們主攻,他們提供側翼牽制……」

  貝利亞搖搖頭:「他們太樂觀、太天真了,難道他們去進攻滿洲,重慶當局就不去打他們了麼?現在那些南方軍閥急於跳上德國人所謂的反布爾什維克戰車,正愁沒有藉口……」

  「對了,您說起這個,我忽然想起另外一條消息。」貝利亞匯報導,「他們的情報負責人李克農信誓旦旦地表示,日本在往國內抽調兵力,認為這些兵力會去進攻蘇維埃的遠東部分,讓我們提高警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