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超級坦克帶來的襯托效果很好,這時候再釋放超級炸彈就非常有震撼力了。

  「下面您見到的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彈——統稱原子彈或超級炸彈,這顆炸彈雖然只擁有4.5噸的重量,但其爆炸時可迸發出相當於50萬噸TNT炸藥的能量,足以將5個柏林這麼大的城市夷為平地,或直接摧毀一支艦隊。元首指出,這種威力巨大的超級炸彈是人類和平的終極保障,困擾歐洲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戰爭歷史將在今後予以終結,動盪不安的歐洲將在歐洲聯盟框架內變成和平歐洲、繁榮歐洲,各國人民將親如一家人,共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各國代表無論其立場和想法如何,最開始見到目光都是駭然的,貝當和愛德華八世彼此對望一眼,然後又迅速把目光挪開——彼此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熱切,同時又痛感目前的困難。

  德國以施佩爾計劃為引導,開始有意識地控制兩國大型企業並展開融合,比如造發動機的羅-羅公司現在有德國股份,開始聯合探索噴氣發動機,而法國造火炮出名的施耐德公司也有萊茵金屬入內,甚至於各方裝備都統一化。

  德國為歐洲聯合部隊劃定了裝備統一的圈子,而在聯合部隊以外的各國獨立軍事力量又規定得非常小——德國自身武力還不到70萬,英、法、義大利加起來一共才60萬,這可是包括三軍和火箭部隊在內的全部武裝實力,這個規模根本支撐不起龐大且獨立的軍工體系研究,而義大利軍工體系早就已和德國融合了,想掙脫也不可能;戰爭期間法國軍工與德國融合也很多,現在正向義大利這個過程演變,而英國雖然離心程度更多,但德國顯然也不想放過。

  這就逼得各國只能重點圍繞聯合部隊進行裝備投入,否則根本不可能實現研發經費的攤銷,而全歐競爭又使得融合變為非常必要。

  於是就出現了非常滑稽的一幕: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可能只有火箭和核武器開發德國才不會要求融合——這卻是英法唯一想融合的部門。

  第063章 世界和平(18)

  地面方陣完畢後接下去就、是空中方陣,所有觀眾都感受到這樣一個事實:螺旋槳戰鬥機的餘暉雖然還在,但已一去不復返了,今後將是噴氣飛機的時代。

  平心而論,為了勝利大閱兵,德國還是拿出了幾款堪稱先進的末日螺旋槳飛機——比如換裝軍刀發動機的Ta-252空軍制空戰鬥機,軍刀發動機的功率遠遠勝過格里芬發動機或者德國的DB603N,堪稱末代液冷發動機王者,不過缺點也很明顯,依靠高轉速的軍刀發動機壽命不長,只有格里芬或者DB603的30-40%,然後就要進入大修。

  英德兩國專家為提高耐用性試驗了無數材料,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也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提升,而為了那麼一點性能進步,付出的代價卻非常高昂。最後主管軍備生產的施佩爾看不下去了,說道:「提不上去就算了,反正今後沒有激烈戰事,飛機的使用頻率沒有這麼高,多準備幾個備用發動機不就完事了嗎?再說,活塞發動機的時代只剩下3-5年了,你們費盡心機延長他的壽命有價值麼?」

  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是大家愉快地放棄改進軍刀發動機材料的念頭,而把更多精力投放在新發動機上。

  但刨除耐用性差這個缺點,Ta-252的紙面性能是相當彪悍的,在裝備2門30mm阿登機炮(MK413,也可裝備4門20mm轉膛炮)的前提下,Ta-252最高飛行速度首次突破800公里大關,達到807公里/小時,比美國津津樂道的P-51H型還快上20多公里,除了最大航程略遜一籌外,無論速度、翻滾率、火力、爬升速度都超過了P-51H。

  海軍也不甘示弱,為對抗美國海軍新服役的F8F熊貓艦載戰鬥機,拿出同樣裝備軍刀發動機、以海毒牙艦載戰鬥機為基礎的Bf-419艦載戰鬥機,並迅速成為歐洲聯合艦隊的標配——法國人根據德國圖紙建造的軸心級航母上就搭載了部分Bf-419。

  在見識過德國飛機兇猛的機炮火力後,美國人終於也有了進步,不再抱著12.7mm傳家寶不放了,在F8F上裝備了4門20mmM3機炮,可惜M3依然不是阿登機炮的對手,而由於採用了輕量化思路,美國飛機原先的最大特點——皮實耐用在F8F上也進行了消退,到不是說F8F就不夠結實,而是以往F6F那種變態的結實再也看不見了。

  從性能對比而言,Bf-419依然略壓F8F一籌,考慮到德美雙方飛行員精銳程度對比,這個差距就更大。

  除了這兩種新銳戰鬥機外,其他螺旋槳飛機便不值得一提了,唯一能抓人眼球的大概只有公開展示攜帶原子彈模型掠過的Me-464機群,顯示六位一體核威懾的厲害。

  而在噴氣飛機領域,德國卻完全走在了世界各國前列,Me-262經過多次改進後已徹底宣布從一線退役,只用作高級教練機,現在噴氣機當家花旦是譚克博士的Ta-183,不過沃爾夫公司很快就要面臨新的挑戰,梅塞施密特公司的P.1101項目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霍夫曼提出兩側進氣設想後,素以「馬屁精」(外界攻擊梅塞施密特博士的說法)聞名的他立即指示手下重點向兩側進氣發展,恰好P.1101項目中也有兩側進氣的方案且效果在風洞試驗中還不錯,於是梅塞施密特立即命令這款型號成為主要的立項申報。

  1946年1月,P.1101項目獲得通過,兩側進氣方案獲得重視,被確定為優先發展,到4月份時,初定名為Bf-一百零七。從紙面數據來看,Bf-一百零七相當不俗,裝備2門30mm阿登機炮,最快速度1150公里/小時,最大升限1.55萬米,不掛副油箱的最大航程就可達1600公里——除從艦載機轉行而來的Bf-219,空軍幾乎就沒用過這麼大航程的飛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