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8月20日,《開羅宣言》正式公布。

  大德意志帝國元首、大日本帝國首相、義大利王國首相、法蘭西共和國元首、大不列顛及紐芬蘭聯合王國首相、俄羅斯國家社會主義共和國元首……等47個軸心盟國政治領袖、外交代表與軍事顧問日前在北非舉行會議,業已完畢,茲發表概括之聲明如下:

  我軸心各國關於今後對美及其附庸國作戰計劃已獲得一致意見:我各盟國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繼續從海、陸、空各方面加諸殘暴之敵人,此項壓力已在不斷增長之中。值此宣言發表之際,歐洲聯合艦隊正赴南美與美軍展開激戰,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赴中途島與美軍激戰……我軸心各盟友決心東西對進,消滅敵軍。

  我軸心各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反抗美國資本壓迫與侵略,解救在美國資本家壓迫下呻吟與煎熬的各國勞苦大眾,各國決不為自己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野心。

  直至今日,軸心盟國依然呼籲美國政府放棄戰爭,與軸心締結不賠款、不割地、不懲辦責任人之公平合約,奈何操縱美國政府之殘暴財團和不良政客置若罔聞,繼續揮霍美利堅民眾福祉、繼續以謊言欺騙人民、繼續犧牲廣大官兵之生命與軸心陣營敵對,故我盟國不得不聯合作戰。

  軸心的戰爭目標早已闡明:旨在停止美國資本繼續對外輸出壓迫與侵略的能力;旨在促進美國真正建立民主、自由之政治制度;旨在剝奪美國自從1880年代起占領的海外領土,使美國所竊取之領土,如夏威夷、波多黎各、薩摩亞、菲律賓、古巴等宣布獨立;旨在使美國控制下的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國真正獲得獨立與自主。

  根據以上所認定之各項目標,我各盟國將進行堅忍不拔之重大而長期戰爭,剝奪美國繼續持續戰爭之能力,懲辦美國發動戰爭之禍首。

  軸心各國再次正告美國人民:我各盟國無奴役美利堅人民之企圖;無索取人民財產與自由之企圖;無剝奪美利堅自身領土之企圖;但戰端持續,美國全境皆為戰場,美國全民不可倖免,何去何從概請反思。

  《宣言》正式發表後,霍夫曼、齊亞諾和東久邇宮稔彥王三大主要領袖又接受記者採訪,明確表態:

  「……所謂德意或日本會與美國單獨媾和,撇開其他盟友,拋棄軸心盟約的猜測純屬無稽之談。三大軸心創始國自訂立同盟以來,一直同心同德,相互支持、共同作戰並經受了歷史考驗,其鋼鐵意志、共同信念、將士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牢不可破,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追求始終不渝,反對美國資本壓迫的決心毫不動搖。在今後作戰中,三國將進一步加強協調,以裝備、物資、人員等要素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實現全球戰略,共同對美作戰並堅持到底。

  三國商議在北非組建全球作戰總司令部,以德國元首為最高總統帥,義大利首相、日本首相為最高副統帥,建立軸心同盟參謀長聯席會議機制,悉數調度各軸心武裝力量並實現聯合作戰……」

  最後定格在報紙上的是三人一起攜手,共同高呼「軸心萬歲!」的照片……

  第080章 軸心的進攻(1)

  《開羅宣言》也好,軸心全球作戰總司令部也好,三國叫囂「戰爭到底」的口號也罷,其實都是放出來恐嚇美利堅儘早認輸停戰的。

  理由很簡單,在這個沒有衛星、通訊手段還極其低下的時代,根本不可能靠著一個身處後方,離前線幾千公里的總司令部來指揮一線。就是德國自己在東線的各大戰役,也不是靠遠在柏林的最高統帥部制定的。那希特勒那樣喜歡干涉前線集團軍甚至軍一級指揮官的事,霍夫曼從來不干,甚至他當了陸軍總司令後在東線呆的時間很少。

  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昆古尼爾戰役,那一次霍夫曼靠前到了一線,因為戰役成敗非常關鍵,輸了的話,不但昆古尼爾集團軍會全軍覆滅,就連後退引誘蒙哥馬利上鉤的古德里安所部也免不了元氣大傷。所以他自認為這是關鍵性的轉折戰役,但即便這樣他也沒有干涉隆美爾的指揮,只出面鼓舞了士氣,安安靜靜等在指揮部里聽電報。

  別說柏林管不著一線,就是曼施坦因也管不了東線那幾百萬的軍隊,大多數時候作戰都是依賴德國特有的目標管理制來協調,靠一線指揮官的經驗、技能、智慧和勇氣來推進,這也是將帥閃光的最後時代。等到高科技滿天飛,作戰人員可躲在安全掩體裡依賴各種衛星、傳感器、遙測手段來感知對手信息、控制作戰單元、甚至實現自動操作後,戰爭已失去了原有魅力,逐漸變成了一場電子競技——是技術而不是戰術和指揮更決定戰役成敗。

  所以北非這個總司令部的牌子只是掛掛而已,頂多就是展開一些物資、裝備、情報的交流和溝通而已,不可能承擔指揮重任,也不可能真正指揮全部軸心軍隊——日本陸海軍自己都不能統一指揮,哪裡還談得上歸德國指揮?

  至於「戰爭到底」,也是三國形成政治默契後放出來的煙霧彈。軸心主體三國已達成諒解:允許德意或日本在不損害其他盟友利益,不放棄軸心陣營前提下實現與美國的單獨和平。

  德國的媾和底線是歐洲、非洲、中東全部和南美大部由軸心勢力控制,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德美對半控制(德國通過英國進行,因為這裡有不少英國殖民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