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東久邇宮稔彥王老臉一紅,立即閉口不言。

  「好了,好了。兩位,這條件答應不?」

  「堀君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

  多田駿也道:「堀君的意見就是陸軍的意見,哦,坦克分配要82開,陸軍8,海軍2,其他對半,軍艦都歸海軍,鐵道炮都歸陸軍。」

  「成交!」

  第079章 開羅宣言(6)

  8月17日,日英簽署《開羅停戰協議》,正式宣布停止日本與大不列顛(倫敦)之間敵對關係,雖然雙方力圖保密,但大部分內容各國高層還是知道了。

  第一條就是包括承認英屬印度獨立,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領。

  該自治領以真納為總理,與歷史上的印巴分治相比有不同特點:首先是沒有東巴,後者留在日屬印度構架內;其次是得到了克什米爾地區,而不是像歷史一樣懸疑不定,由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控制一塊;最後是與伊朗的西部界限做了有利於伊朗的調整,巴列維多撈了4萬多平方公里,雖然都是山區和不毛之地,但也算開疆拓土。

  這些都在各國預料內,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同意了廓爾咯(尼泊爾)獨立並歸入英國自治領,為此英國又多給了一筆報價。

  是日本貪圖英國軍火麼?當然不是。廓爾咯大小也是塊肉,又卡住中國西藏地區,位置非常重要。但廓爾咯人與印度人不同,在日軍占領後很不馴服,三天兩頭鬧事,廓爾咯男子又人手一把大砍刀,十分彪悍,不沒收砍刀到處都是惡性事件,沒收後群情激奮是群體性事件。再加上特殊的人文和環境,讓山下奉文十分頭疼。

  偏偏廓爾咯對英國人觀感還可以,真是怪事一樁。最後東京大本營幹脆大筆一揮,讓廓爾咯獨立算了,也算大不列顛自治領,前提是英國不得駐軍,只能文官統治。倫敦政府大喜過望,立即掏錢買下來。

  英國最終對日賠款和巴基斯坦、廓爾咯購買代價變更為:

  1、4艘巨人級航空母艦,120萬噸商用船舶噸位;

  2、3000輛坦克(1000輛克倫威爾、1000輛十字軍戰士、1000輛邱吉爾),6000架飛機(2000架颶風、1000架噴火、1000架蚊式、1000架威靈頓或英俊戰士、1000架哈利法克斯或蘭開斯特),500門100mm口徑以上的火炮;

  3、300萬噸石油(伊朗代償);

  4、400萬噸鋼鐵,其中特種鋼占一半;

  5、轉讓雷達、梅林發動機、17磅炮三項技術。

  所有裝備、軍艦、物資交付時間從1944年9月1日開始,總體交付完畢時間為2年,按照進度交付,由德國等歐盟國家作保。日本根據英方交付情況遣返英國戰俘,英國基本沒有日本戰俘。

  最後三項技術是日本特意挑的高新技術,英國方面頗不情願,但最後還是交了出來,因為這些都在印度戰場上露過臉,想保密也保不住。霍夫曼認為日本真正要吃透、自造沒有5-8年積累不可能,而日本不知道的其他技術,如噴氣發動機、格里芬發動機、高溫合金配方等等他授意英國不要交——對德國當然瞞不住。

  看著東久邇宮稔彥王和谷正之簽完字,多田駿非常滿意:等這批軍火到手,再加上與德國交易幾內亞所能得到的數目,日本也是機甲過萬的陸軍大國了,這世界上除德國、美國過萬,似乎還沒其他國家坦克能過萬。等德國監造的狼瓘步兵戰車一裝備,日本陸軍機甲力量就更完美了!

  日本和法國也商談了武器、物資裝備換印度支那南部的想法,奈何法國武器除火炮外沒有多少日本看得上眼的,出錢法國交不出,石油、鋼鐵法國也不是強項,法國擅長的奢侈品和民用工業日本需求很少,最後一直卡著不得寸進,不過法國現在已從德國拿到並消化了三號、四號全套技術,獲得了DB601\605和BWM801發動機生產授權,也拿到了意志輪、軸心級全套技術,技術裝備正和德國迅速靠攏並統一。

  因此日本留了活口,如果法國建造的德國坦克和發動機、軸心航母質量過關,可考慮用這部分沖抵印度支那購買費,前提是必須先有大量產品,雙方約定幾個月後再細談,對此法國也接受了,現在法國軍事工業還在恢復中,整體產量不高,即便按英國的數目打個對摺,法國也一下子拿不出來,再說法國國防軍自身軍備還沒完全配備到位——在法國正式對英宣戰後,霍夫曼同意法軍擴容到120萬,其中陸軍不超過80萬,海空軍不超過40萬,並進而同意1945年底前擴軍到150萬,現在法國正奮起直追。

  德國和日本簽署了備忘錄,準備在南非戰役結束後正式履行德屬紐幾內亞交割條約,兵力、武器都可以搭載船隻走,日本對此表示滿意,當然還要回國走一下程序。

  各國在會面間都彼此探討今後的雙邊合作,弗拉索夫親自上陣,向歐洲各發達國家示好,準備搞「招商引資」,發展「三來一補」貿易,西俄將給予優惠條件,甚至農業也希望各國能投資,最大、最好的地盤和產業肯定都被德國預定掉了,但德國不可能包攬一切,還有很多合作機會等著各國。

  日本代表團看後也頗為心動,表示希望歐洲各國將來去印度投資辦廠,同時還願意向各國敞開提供橡膠和其他熱帶特產。現在巴西陷入戰火,橡膠園停滯,東南亞橡膠成為日本第一大出口創匯產品,各國普遍需要。

  至於真正的《開羅宣言》文本,早在會議展開前就已送至各國審核,大體都表示了同意,連義大利、日本這樣的軸心二三把手都在會議上搶著表示贊同和附和,聰明人絕不會跳出來對德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提出反對意見,再說德國給的方案是多方討論、醞釀、斡旋的,誰也不能斷然否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