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最讓人詬病的雷達和火控水平也在奮起直追,大和級上全是進口的舶來貨,大量黃金讓德國方面笑得合不攏嘴——按德國出廠價3倍的價格賣給日本還比日本國造的裝備更便宜、更好。所以日、英停戰條件中單獨列了一項,英國要向日本轉讓有關雷達技術,不過英國顯然不會把自己的看家本領轉手出去。

  鑑於上述種種理由,雙方都在不約而同調整戰術,最後走上了殊途同歸的道路。德國基於流星改的技術開發了融雷擊和俯衝轟炸於一體的Ju-198,而美國同樣採用了融雷擊和俯衝轟炸於一體的BTD,但在具體側重點上兩家又有所區別:

  Ju-198載彈能力不如BTD,但速度快、升限高、航程遠,適宜優秀飛行員使用;

  BTD速度慢、航程近,但載彈量大、機身相對更堅固,適宜美國新手飛行員居多的特點——既然命中率短期難以提高,乾脆攜帶量翻番,這樣在命中率不變的情況下,命中結果會有成倍增長的效果。

  這一次尼米茨為3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各自配備了48架BTD,準備加強雷擊強度。

  這一幕又與霍夫曼熟知的歷史不同:在歷史上1944年時,俯衝轟炸才是絕對的主流,除攻擊武藏、大和動用較多的魚雷機外,SBD和SB2C才是美國航母編隊絕對的主角,誰都不知道尼米茨的創新居然是另一種形式的復古。

  第049章 尼米茨的反擊(3)

  威武雄壯的鋼鐵巨龍並未給坐鎮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艦橋的尼米茨上將帶去安定感,他的眉頭依然緊鎖且心神不定。

  幾個小時前,他接連收到了兩份電報:第一份是運輸部隊司令官休伊特海軍中將發來的,通報疑似發現德國潛艇的消息。

  尼米茨知道休伊特是個很謹慎的將領,他說疑似,應該有70%以上的概率。這段時期以來,在加勒比海、中美洲海域和東海岸一直有德國潛艇活動,休伊特的判斷估計有九成可能性。

  海軍單獨成立了反潛警備司令部,預計這片海域至少有不少於20艘德國潛艇活動,不但數量逐步增多且屬於性能較先進的新潛艇——速度快得超越美軍認知。

  美國剛剛參戰時,德國潛艇曾經在東海岸進行過聲勢浩大的潛艇戰,這是德國潛艇的第一個高潮,剛剛參戰的美國在反潛方面十分笨拙,既沒有護航體系,也沒有燈火管制,甚至連Z字型反潛路線也不走,白白損失了不少貨輪,隨著美軍強化反潛與護航體系並注重自身隱蔽後,無謂損失逐漸減少,撈不到油水的德國潛艇艇長將重心轉回北大西洋方向。

  德國占領亞速爾後,U艇進入了第二個活躍期,雙方一直在東海岸外圍展開拉鋸戰,但整體而言,德軍潛艇主要作戰使命還是為了切斷北大西洋航運,對東海岸與加勒比海地區以騷擾、偵查為主,雖令人討厭卻不難受。

  北大西洋絞殺戰標誌著U艇部隊進入第三個活躍期,這一次以XXI級潛艇批量服役為標誌,特別是紐芬蘭戰役期間,德國潛艇為德國海軍立下了汗馬功勞,繳獲的百萬噸級貨輪就有潛艇一份大功。

  美國清楚地知道德國投入了新潛艇,且數量越來越多,雖然也擊沉過幾艘,但由於一直沒完整俘獲或找到潛艇殘骸,專家們絞盡腦汁都弄不清楚為什麼這種新的德國潛艇能跑這麼快。本來自我感覺美國潛艇技術也不算落後,但目前一比較之後,遠遠落於下風。

  金上將為此已發過好幾次火:先進潛艇本方造不出來也就罷了,連敵人的工作原理都沒弄清楚,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罵歸罵,弄不清楚就是弄不清楚,再逼也沒有辦法。再說美國海軍弄不清楚的東西多了,也不差潛艇一樣——海軍明明知道德國、日本有一種威力特別巨大、速度特別快、隱蔽性還好的魚雷,但到目前為止,依然不能完整解釋其工作原理。有部分專家推測是氧氣動力魚雷,但遭到更多人反駁——因為美國不是沒嘗試過氧氣魚雷,無一不以失敗而告終。

  在美國的情報通報體系中有超級魚雷、超級潛艇的說法,專門用於應對無法解釋的德國裝備。

  隨著英國進入停戰倒計時,美國即將迎來U艇攻擊的第四個活躍期:鄧尼茨對潛艇部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一口氣停掉了300多艘VII級、XIV級潛艇服役,把上面服役的潛艇官兵部分轉入驅逐艦,部分轉入先進的XXI級潛艇服役,甚至連更先進的XXIII級(23型)潛艇也已開發成功,準備批量新建。

  23型是在21型潛艇基礎上改良而成的,標準排水量擴大為2300噸(滿載時接近3000噸),採用MAN公司3台共計9000匹馬力的柴油機,擁有前6後4共計10個魚雷發射管(共攜帶28條魚雷),最高水面速度19.7節,最高潛航速度18.4節,11節狀態時續航力1.6萬海里。

  這不只是指標上的進一步改善,最大的改進是開始向現代潛艇靠攏——提速降噪。

  3台3000匹馬力的MAN公司低速柴油機驅動著2軸5葉傾斜螺旋槳——這是現有技術條件下最先進的螺旋槳。螺旋槳快速轉動時形成的空泡是噪音加大的罪魁禍首,因此減少空泡是降低噪音根本途徑,德國科學家已知道奇數葉片比偶數葉片更不容易產生氣泡,而且葉數越多,氣泡越小,但葉數越多加工難度就越大。

  霍夫曼知道7葉大側傾螺旋槳要等5軸聯動數控工具機研發成功後才有機會搞出來——當初歷史上蘇聯一直搞不出來,直到東芝賣給他們巴統管制工具機後才加工處理。現在德國潛艇螺旋槳的加工水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