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調查委員會如獲至寶,決定深入挖掘,但一會兒他們就挖不出來了。

  「這麼做的原因很好猜,蘇聯人肯定化整為零用單條運輸艦艇去沖封鎖線,誰也不知道哪艘船會出事,這樣安排非常妥當的,偶爾有幾條被擊沉不會導致某類物資全面喪失。」

  2月10日,筋疲力盡的委員們找上了蘇聯駐美國大使和武官,請他們談談保護費的事。

  大使表示不太清楚,一般都是武官們負責聯繫,而武官則說:「40%的數字我大概清楚一點。」

  「能不能請您詳細談談,我們會完全保密。」

  「當然可以,在12月份物資被攔截後,我方提出了替代方案,建議貴方將交貨地改在阿留申群島,然後由我方派遣船員將物資輸送回國,回國不按照船隊編組,由單艦利用夜色、天氣掩護突進……」武官不緊不慢地道,「當時說了個40%的比例,是我們參考了英加航線上的損失作出的綜合評估,認為大概會有這麼多損耗,具體是高是低誰都沒嘗試過。」

  「那為什麼要定在阿留申呢?由我方直接運過來並解散編隊不就行了嘛?」

  「貴方不是一直顧慮這樣做麼?」

  「顧慮什麼?」

  「這麼做有很大可能被日方軍艦或潛艇擊沉,貴國很可能損失大量人員。而貴國是最重視公民生命的,只怕這樣一來會讓某些人找藉口掐掉運輸線。為打消貴國顧慮,史達林同志指示派遣不怕死的蘇維埃將士來執行最後一段最危險的航程。」武官當然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可他收到過最高指示,事件真相哪怕他死了都不能透露半個字,怎麼可能告訴調查委員會呢?

  現在調查委員會完全抓瞎了:本方這裡根本找不到證據,蘇方又完全矢口否認,總不能求證於日方吧?

  羅斯福聽到消息後非常高興:「哈里果然有辦法!」

  霍普金斯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幾句,他點點頭:「特納這樁事也找到了人,明天讓哈里去提審他,是該做個了結了……」

  第029章 歷史轉折中的羅斯福(4)

  2月12日晚上,即獨立調查委員會向國會報告「保護費」事件初步結論的前一天,民主黨全國委員長、同為調查委員會成員的聖路易斯民主黨領袖羅伯特·E·漢尼根找到了杜魯門交換意見,兩人平日關係十分密切,一直相互支持,說話並不會兜太多圈子。

  「現在結論很明顯,所有細節查證、知情人詢問和檔案研究都不能讓『保護費』這件事成立,也就是說,不管真相如何,起碼定罪證據不足!」漢尼根道,「在事實面前,我相信共和黨人無話可說。」

  杜魯門點點頭:「我們花了這麼多心血、費了這麼多腦筋、聽了這麼多抱怨,最終就要這個結果,這很好。」

  「但特納的案子比較棘手,大家還在爭論中,有一種意見認為:即便這樣做是必要的,光英格索爾上將攬下責任似乎還不夠,特納也應該要辭職——但這與總統要求不符。不僅共和黨是這個態度,我們黨其他幾個委員似乎也有這麼點意識,無非沒表露出來而已。另外,共和黨人在煽動陸軍基層部隊對海軍的不滿情緒,說假如沒有處置不公的因素存在,為什麼2個師是『陣前起義』而不是坦然投降?試圖通過反證來推導出海軍居心不良……」

  杜魯門點點頭,苦笑道:「其實還有一種更明顯挑撥離間的說法:特納那天說陸軍有很多這樣的師,而海軍艦隊只有1支,言下之意是2個陸軍師不如艦隊重要,那將來海軍遇到緊急情況還可能再繼續放棄陸軍部隊嘍?中下級軍官持不滿態度者甚多。」

  這一點很讓人頭疼,到底是一支艦隊重要還是2個陸軍師重要,凡懂軍事的都知道該如何選擇。就像在日常,到底是一個風華正茂、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更有價值還是一個垂垂老矣、行將就木的老年人更有價值其實很容易判斷,但這種明顯的結論卻不「正確」,或者說不符合「政治正確」原則——憲法說人人平等,沒有誰比誰更高貴、更重要。放這個場合里,難道能旗幟鮮明地表示陸軍重要還是海軍重要?

  「所以特納這件事非常麻煩,我不知道該如何說……」漢尼根嘆了口氣,「特別是他們查證資料後又發現特納原來提出過很多作戰計劃設想,包括用50-60艘護航航母去進攻亞速爾拼掉德國飛機,為後續艦隊登陸開闢道路這樣瘋狂的念頭。」

  杜魯門搖頭道:「我不這麼看問題,我其實認為特納是對的,不僅如此,我們之所以遭遇一連串失利都是因為我們沒發揮最佳優勢所致。」

  「您能說說看麼?」

  「我查閱了參聯會的作戰指揮記錄並對照了戰役公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在去年聯合艦隊與德國人和我們在非洲一線大打出手時,尼米茨將軍的太平洋艦隊和麥克阿瑟將軍的地面部隊正在東南亞持續反攻,島嶼上的日軍一片一片地死——完全是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死亡。如果是我國軍隊,陸軍一定憤憤不平地抗議,我們的飛機呢?我們的艦隊呢?但是,日本人用數萬人的死傷拖住了我們的步伐,給聯合艦隊的勝利創造了良機。雖然我不喜歡日本人,但不得不承認,這種瘋狂的犧牲精神比我們那該死的『政治正確』要高明得多,難道日本陸軍就心甘情願為海軍而死?難道陸軍的命就賤一點?沒上層壓著,可能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