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史汀生雖不懂海軍,但簡單算術還是會做的,現在大西洋艦隊實力並不是很充分,到6月份局面才會完全改觀,但如果皇家海軍中立甚至加入軸心,美國海軍哪怕在6月份拿到新軍艦後還照樣要被軸心艦隊壓著打,更何況太平洋上還有咄咄逼人的日本。

  「假設沒這檔事,坎寧安將軍的應對辦法是妥當的,我們只需抽調一部分艦隊去南非就可以完成任務。」米切爾苦笑道,「按我的想法,對付擁有2艘艦隊航母、1艘戰列巡洋艦為核心的德軍艦隊,我們抽調2艘埃塞克斯級,1艘獨立級,1艘獨角獸號再加1艘戰列艦就足以應付,哪怕最後按照1:1戰損交換,我們應該還能剩下2艘航母,然後可以讓剩餘艦隊去遠東增援哈爾西。」

  按照尼米茨的設想:要照顧英國人的情緒也不難,大不了再把3月份服役的提康德羅加號給對方,這樣北大西洋方向屆時還有3艘航母,進攻不足,防守還是很穩健的;而南下艦隊吃掉敵軍再趕赴遠東增援也比較穩妥。但現在坎寧安的變故一出,整支艦隊根本不敢動。剔除皇家海軍後南下兵力根本籌措不出來——抽多了,北大西洋方向捉襟見肘;抽少了,南大西洋不敷使用。

  受影響的不僅是南非方向,參聯會正策劃的非洲戰役同樣受到牽連。考慮到西非有英國殖民地(奈及利亞),登陸戰役中準備動用的部隊還有英國陸軍,現在沒法合作了,以前英美是打生打死的鐵哥們,一個拼了命給英國送物資、送裝備,一個拼了命把軍艦、兵力、技術和工人往美國送,現在大家都說自己虧了,以後可怎麼辦?

  沒人說「總統不是和邱吉爾首相溝通得很好」這樣的傻話,如果光華萊士,沒杜威後來的問詢,說不定這件事也就這麼對付過去了,現在倒好,獨立調查委員會都要成立了,英人英艦也執行了,兩國再要恢復如初就難嘍。

  商議了半天眾人最後決定:不宜冒險,派幾艘潛艇和岸基航空兵去截擊下算了。

  本來這話題討論都告一段落,米切爾嘟囔著又補了一句:「簽個紀要吧,說是參聯會共同討論決定的,要寫清楚基於什麼理由、什麼考慮、什麼判斷才作出了該決定,萬一將來國會又有瘋狗撕咬我們說縱敵,哪怕停職也有個說法,紀要多保留幾份……」

  眾人一頓苦笑,幾個一起參會的校級軍官難過得眼淚都快要掉出下來了——長官們都被逼到這份上了,能打贏才有鬼。

  2月7日,國會批准了以杜魯門為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組建,決議通過後第一個小時,不但參聯會近期的檔案和資料全部被扣押,凡前期參加參聯會會議的中低級軍官,甚至連外面執勤的警衛都接到了傳喚通知,原本滿滿當當的五角大樓居然有人去樓空的感覺。

  走馬上任的杜魯門主席工作勁頭很足,不顧勞累連夜提審嫌疑人,還下達了嚴厲的指令:讓他們寫出這段時期幹什麼、對保護費的看法以及他們與三位上將的接觸內容,並讓他們回憶參聯會內部有沒有不正常的決策流程……

  架勢之大、力度之猛、口吻之嚴肅、態度之兇狠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一開始共和黨人還歡欣鼓舞地認為羅斯福又看走眼了,怎麼提名了這麼一個傻子上來?難道不是應該左推右擋、遮遮掩掩好矇混過關麼?現在這種場面,據國務院知蘇派人士透露,都趕得上史達林老爹搞大清洗時內務部的排場了——除了沒有刑訊逼供。

  但慢慢地他們就覺察出不對勁來,杜魯門這小子絕對是故意,他包藏禍心——故意激起軍人對調查委員會的反感和不滿。誰都知道杜魯門一直負責軍中審計,其辦事作風平時早就為人所了解,突然變成這樣肯定不正常。而杜魯門本人的立場在那天會議上闡述得非常清楚——攻擊華萊士動搖軍心、是叛國,還要彈劾他。突然間風格大變只有一個解釋:他後面有人逼他,是誰呢?共和黨人和杜威!

  於是愕然的場面一幕又一幕出現了:凡問詢到的軍官,不論軍銜高低,對保護費一節一概說不知道、不清楚、從未聽說過,「長官們還會討論這個?是你們瘋了吧?」、「長官要賣國還這麼麻煩?直接把艦隊位置、兵力部署告訴日本人不就結了?」等言論層出不窮。

  最搞笑的是審訊金上將的副官,問金上將平時做什麼,他把金上將幾時起床、幾時出門、幾時看病、幾時吃飯說得清清楚楚,就差答覆金上將一天拉幾次屎,但一問關鍵內容全都說「我不知道。」

  「你怎麼可能不知道?」

  「我怎麼可能知道?」副官反問道,「他是我的長官,他開什麼會,做什麼決策、討論什麼內容還能告訴我?我又不是美國總統,他憑什麼和我匯報?」

  「你讓他簽署的文件呢?」

  「諾,你們不是都查檔案了麼,我記不清了,檔案里都有。」

  「平時閒聊時總會說幾句吧?」

  「不說!一句也不說!」副官頭一梗,「像長官這種保密意識這麼強的人,怎麼可能說這些?倒是說讓我多鍛鍊身體、多學點其他技能,今後別當軍官了,免得將來受議員們的氣!」

  「你!」這分明是指著和尚罵禿驢了,議員們惱羞成怒又沒有辦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員都查遍了,結果對保護費的事都異口同聲地表示:「我不知情!」、「我不相信!」、「不可能!」最後總算查到了一點有關聯的蛛絲馬跡,一個後勤軍官報告:「長官要求準備30條船,貨物儘可能裝勻點,每種物資每條船上都該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