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八點整,伴隨著威武雄壯的《軍艦進行曲》,高音喇叭開始播送這幾日才擬定的《聯合艦隊遠征歐美勝利歸來戰報》,男女播音員用亢奮的語氣進行宣讀,雖然各戰役情況早已為民眾所熟知,但前後串起來一併講述還是頭一次:

  「……此番遠征,聯合艦隊足跡遍布五大洲,威震七大洋,前後轉戰十萬里,擊沉敵艦數以百萬計,我軍損失微不足道,十不及一……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

  雖然日本修辭手法一貫驚人,不過這次用的數字都還算實誠,一點都沒誇大,就算百萬二字也當得起——累計被聯合艦隊擊沉的軍艦船舶噸位早已超過百萬噸,唯獨形容自身損失略微有點縮水,不是十不及一,而是將近15%,差不多是七不及一,因為光主力艦中就損失了包括陸奧、比睿、榛名、飛鷹、隼鷹等一大批軍艦,再加上巡洋艦、驅逐艦、運輸艦、商船等損失,加起來的噸位損失就日本的體量來說絕不算小。

  但這點損失因為與戰果相比都微不足道,都被選擇性地無視了,甚至戰果中公布的戰損還大於實際戰損——軍令部為彌補前次中途島「大捷」中的謊言和破綻,把早就沉沒的那幾艘航母都安排在這次遠征戰役身上。伏見宮博恭王算盤打得很好,雖然謊報軍情的人是島田,但打了敗仗、實實在在損失軍艦的卻是山本五十六,他好得和堀悌吉穿一條褲子,讓後者「分擔」一些損失也沒什麼大不了,對國民也可以交代。

  這手當然是夠陰的——即便堀悌吉有心抗議,將來破壞的也是聯合艦隊上下與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海軍省之間的關係,軍令部不會有什麼風險。但他萬萬沒想到,堀悌吉的赫赫戰功實在過於驚人,如果不加上中途島那些損失,看上去似乎不太「可信」。另外3艘損失往他身上一「栽贓」(中途島戰役中損失的4艘航母當初只公布了1艘),反而讓遠征歐美的戰績看上去更加信服。

  現在日本國民心目中堀悌吉已成功超越山本五十六大將成為首屈一指的名將,甚至連東鄉平八郎的名頭都蓋過了。東鄉元帥打敗的只是俄國海軍,俄國海軍雖然比當初日本海軍強一點,但不是世界頂尖的,而堀悌吉對付的英美海軍無論規模還是實力在世界範圍內都數一數二,更何況聯合艦隊還有摧毀巴拿馬運河、襲擊紐約、襲擾澳新、攻克錫蘭的壯舉,遠遠超過偷襲珍珠港戰役的價值。

  堀悌吉在海軍內部的人氣就更高,山本雖然有珍珠港和南洋戰役的勝利,但中途島卻是慘敗,堀悌吉從南太平洋戰役以來歷經大小數十戰,幾乎未嘗敗績,連損失都不算太大,塔拉瓦戰役損失已算是比較高了。更要緊的是,經連續作戰,聯合艦隊給日本掙來了大把的票子和無盡的面子,光德國答應支援的物資和裝備就超過了9艘大和,作戰過程中繳獲的戰利品及利用德方授信政策獲得的物資更滿滿當當充實著已空空如也的國庫和海軍軍費。

  任何接受正規軍事教育的人都能看出日本戰略態勢有了極大改善,整體溢出效應還在持續:占領印度南部後,日德間貿易往來更加密切,東南亞的農產品、橡膠和礦產資源源源不斷地通過海路輸入歐洲,而歐洲工業產品、武器裝備和中東原油也開始輸入印度。雖然德國自己的燃油供應仍然比較緊張,但比起一年以前好了許多,霍夫曼爽快地答應給印度方向提供充足的燃油,山下奉文沾了4個德軍海軍陸戰旅的光,一點也不用擔心燃油問題,婆羅洲的原油則全部運回日本本土使用。

  九點缺十分,裕仁在大隊隨從簇擁下,穿著整齊的軍裝,騎著白馬出現在街道上,引起民眾陣陣歡呼,後面跟隨著大批軍政要員,首相宇垣一成以下的內閣成員悉數出席,在皇宮南面、日比谷公園門口搭建的凱旋門下駐足。

  「來了!來了!」不知誰率先喊了一句,然後周圍全都喊叫起來,所有人都伸長脖子探頭探腦觀看,只聽見隆隆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眾人都在談笑風生,唯獨伏見宮博恭王的臉色不太好看,一方面他給堀悌吉「栽贓」的目的沒達成,後者不僅爽快地將本不屬於自己的損失都應承下來,甚至還將南洋部分島嶼失守之責也大包大攬地歸在身上;另一方面,有關歡迎儀式上的安排雙方在昨天夜間已隔空交過一次手——堀悌吉堅持今天在隊伍最前列的並不是艦隊高層,而是清一色的陣亡者牌位和靈幡,遠遠看去一片雪白。

  而且堀悌吉還特意區分了各戰役層次,第一層是南太平洋戰役死者,後面是印度洋戰役、大西洋戰役死者等等,特別重要的人物還專門由豎起的靈幡表明,其中就有海軍大佐石井敬之(榛名艦長)的名字,至於最後出場的塔拉瓦戰役陸戰隊死者,那場面幾乎就是一排排,一片片,看上去著實令人觸目驚心。

  凱旋日出現這場面著實讓人掃興,但在「政治正確」原則下,誰也不敢說什麼。所有軍民,包括裕仁、伏見宮博恭王等人在內,對靈位全部鞠躬恭送。

  這批隊伍之後才輪到堀悌吉帶艦隊軍官出現。

  日本是統帥權獨立的國家,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理論上不受政府管轄,是受天皇任命並統帥各艦隊的長官,軍令部總長只是代行統帥權,裕仁本人在場時要向其直接匯報:「臣堀悌吉領受軍令,率艦隊出征,前後與敵交戰數十次,幸不辱命,今率大軍得勝歸來,特來覲見,回報凱歌,陛下萬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