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羅科索夫斯基說不出話來,他想說信,但一想到部隊裡那些30好幾、40來歲的鬍子兵,後面半句話底氣就不足了。

  「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數字,1925年出生的孩子去年秋天我們已征光了——一共140萬,別說你沒看見他們。」

  羅科索夫斯基瞪大了眼睛,他以為那些還不如步槍高的孩子兵只是部分現象,沒想到真相是冷冰冰的三個字——「征光了!」

  「如果形勢緊迫,過完夏季我要開始徵募1926年出生的孩子。實際上,前15個月我們就損失了760餘萬部隊,要不是這半年損失程度略有降低,每周的平均損失還要難看。」朱可夫嘆了口氣,「現在部隊的戰鬥力別說與戰前相比,就是與莫斯科保衛戰時相比也下降了不少——你知道這個冬天為什麼沒像去年一樣發動大規模反攻?因為史達林同志自己也信心不足。」

  這還是羅科索夫斯基第一次聽到這種內幕消息,他不禁狐疑起來:朱可夫告訴自己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你說德國人沒有堅持長期戰爭的能力,那要看什麼場合、與什麼國家做對比——美國人大概有資格說這個話,我們恐怕就不行。從波蘭戰役開始,德國人已連續打了3年半戰爭,不但沒露出疲態,反而越打越強——現在連海軍都能嘗試與英國人一較高下了,戰前你能想像?我和華西列夫斯基同志聽說德國海軍衝出北海、占領亞速爾的消息後震驚不已。現在德國人有全歐洲的工廠幫助他們生產軍火與工業品,有包括中東、非洲、歐洲的糧食和資源供他們揮霍,不存在耗不下去的問題。至於傷亡,總參謀部估計在150-200萬之間,考慮到上次大戰德國承受了600萬左右的傷亡,他們還遠遠不到支撐不下去的時刻。」

  羅科索夫斯基沉默不語,他知道朱可夫說的是對的:紅軍戰鬥力下降得非常厲害,而德軍幾乎沒什麼影響——德國人橫掃非洲與中東才用了30萬!放在東線頂多就是一次中等規模的戰役,但卻打得大英帝國丟盔棄甲,幾乎生活不能自理。誰都知道支撐大英帝國全球霸業一共有四根支柱:第一是皇家海軍;第二是蘇伊士運河與中東石油;第三是印度次大陸殖民地;第四是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四大自治領。現在四根支柱斷了兩根半:皇家海軍損失慘重,地中海霸權喪失殆盡,北海絕對制海權難以維繫;蘇伊士運河與石油丟得一乾二淨;印度洋航線幾近斷絕;唯獨四大自治領看上去影響不大,還在往母國拼命輸血。

  兩人的看法其實有些片面,之所以30萬德軍能橫掃非洲與中東是因為一些不可複製的條件:一方面是這30萬全抽調了精銳的王牌軍;另一方面是日本聯合艦隊加入戰場——沒有聯合艦隊乾脆利落地掃清印度洋的英美艦隊並封鎖相關海域,德軍根本沒辦法在短期內取得勝利。

  「所以,您判斷德國的戰略從大規模攻城略地變為持續的消耗戰或者說殲滅戰?」

  「不,確切地說是窒息戰!德國人在窒息我們的戰爭潛力。單論軍事人口,我們手裡還有900萬軍隊,規模大約是德國的1.5倍,可惜實際戰鬥中經常打出1:4、1:5的戰損,這優勢很難維持。當然,不是說沒這900萬軍隊我們就徹底完蛋了,把蘇維埃逼瘋了再拉900萬也沒問題,問題在於沒能力為這1800萬人提供足夠的軍事資源。」朱可夫認真解釋道,「最近我總在思考德國的戰略轉變,隱隱約約抓住了敵人的思路。這幾個月沒爆發大規模戰役,北面戰區更是一片平靜,但平靜之下對我們軍事潛力的破壞比打幾個戰役要大得多。」

  羅科索夫斯基靜靜地聽朱可夫說下去,他已意識到對方手裡掌握著比他更全面和充分的數據。

  「我們還有900萬軍隊,如果按前21個月的消耗速度,還能維持近2年——事實上你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種狂風暴雨般進攻的勢頭已過去了,目前我們的平均傷亡在緩慢下降,但軍事資源枯竭的速度遠遠快於兵員枯竭的速度。以坦克為例,我們目前的生產量是2500輛一個月,大約是德國人的2倍,但德國人大部分是4號或虎式,小部分是突擊炮,沒有一輛輕型坦克,而我們生產了大約800輛輕型坦克,這一點價值也沒有。如果完全轉產T-34或更新的T-43,產量馬上就會掉到2000輛內,哪怕再加300輛一個月的美國物資——雖然美國人還沒達到他們做出的承諾,我們也只能達到2300輛,而德國將會提高到1500輛以上。按這個水平,別說1:4(坦克第4集團軍打出的交換比水平),就是1:3甚至1:2的戰損我們都耗不起。」

  有一點朱可夫沒說,羅科索夫斯基也心照不宣地不提:最近坦克質量下降得很厲害,有些防禦裝甲質量差到離譜,別說50mm反坦克炮,就是德軍已淘汰的37mm反坦克炮配上鎢芯彈都能洞穿。

  「德國人窒息我們的第二點證據是破壞我們的外援通道。看上去都是巧合,但敵人明顯在圍繞這個目標執行,他們掐掉了北極航線,占領伊朗和中東後又掐掉了南部航線,現在只有太平洋航線還能維持一點運輸噸位,能持續多久我表示十分懷疑。我和英國代表交流過,他們自己的坦克現在都開口問美國人要,根本沒餘力再支援我們,在德國得到中東後,他們甚至連原油都開始嗷嗷待哺。第三點證據是原油,德國人逼著我們炸毀了巴庫——破壞程度比他們用飛機轟炸還徹底。美國人雖然強大和富裕,也願意支持我們,但現在根本不可能輸送足夠的物資,前兩天莫洛托夫外長提出加大成品油供應的請求,他們同意了,但隱晦地表示他們可能會優先保證英國人的需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