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憤憤不平:弗朗哥倒是會抓機會,不論哪頭都能占到便宜。

  「關鍵是即便我們同意交付直布羅陀他也只肯答應中立,其他我們給不了更多利益,就算肯給他也不敢要,因為西班牙在最樂觀的情況下也不會加入盟軍——他那點部隊擋不住德國人。」艾德禮嘆了口氣,「我建議應儘可能強化防禦,但也要做好直布羅陀失守的準備。」

  眾人心中都是一片悲涼,一旦失去直布羅陀,地中海的軸心海軍力量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沖入大西洋了。

  邱吉爾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我們會儘可能做好防禦工作,千方百計為盟軍爭取時間。但退一步說,哪怕失去直布羅陀也不是世界末日,我相信羅斯福總統絕不會坐視不管的,他一定會調遣更多海軍兵力進入大西洋支援我們,或許還能藉機消滅軸心海軍力量。」

  與會眾人神色凝重地點點頭,可那樣一來大英帝國的全部希望就只能寄托在美國身上了。

  討論了半天邱吉爾都下不了決心,一直處在患得患失的猶豫中:他既想保住直布羅陀,又不能放棄非洲戰區——英國可以接受丟掉非洲戰區,但美國人不會接受,現在一切都靠著美國,所以羅斯福的要求不能簡單拒絕的。

  「美方有關肯亞戰役的建議請求我們應該如何應答?他們已明確表示,可抽調大西洋艦隊全部力量,但太平洋艦隊不會調動。」布魯克眼看遲遲沒有結論,急了,站起來直截了當地問。

  美國人如此焦急是有道理的,因為非洲戰區大部分是美國陸軍,還有兩個好不容易才訓練起來的裝甲師;處在羅斯福的立場這樣決策也沒錯,他的海軍抽不出更多力量來,他不可能為了挽救幾萬人就把所有海軍都開到印度洋,必須讓英國承擔起一部分軍事責任來,如果英國連這點擔待也沒有,他實在沒法說服國內民眾繼續下力氣支援不列顛;布魯克的焦慮也有道理,幾艘英國軍艦已從太平洋啟程赴美國補給,有關決策不能無限制拖延下去——下決心需要時間,完成計劃、擬定作戰方案、調集力量與物資更需要時間。

  眾人都默然,邱吉爾半天都不肯吭聲。

  「首相,各位先生,我認為可以答應美國人的要求,情況或許沒我們估計得這麼悲觀……」一直沒發表意見的國防部長參謀長黑斯廷斯·伊斯梅中將眼看會議陷入僵局,忽然站了起來,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與眾人意見不一致的觀點。

  邱吉爾眼睛一亮:「說說您的看法。」

  伊斯梅走到地圖前,舉著教鞭侃侃而談:「雖然德國非洲集團軍目前的進攻勢頭很猛,但他們沒那麼容易打到肯亞來。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在蘇丹勢如破竹是因為他得到了尼羅河內河船隻伴隨支援的水上物資線,這條補給線的終點在蘇丹與衣索比亞邊境處,他越往前走,補給線就拉得越長,損耗就越大。德軍另一條可利用的重要補給線是通過海運抵達法屬索馬利蘭的港口,然後再利用從法屬索馬利蘭到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但即便這樣,他的後勤系統頂多也就夠支持他占領衣索比亞全境。」

  「不知道諸位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實,德軍每一輛坦克、每一發炮彈都需要從本土運來,到衣索比亞的運輸路程超過8000公里——該距離與巴西運到南非的距離幾乎是一樣的,相當於從美國東海岸輸送到南非路程的三分之二,這樣脆弱而漫長的補給線德國人究竟能支持多久?」

  第027章 北宅的咆哮(4)

  伊斯梅的話立即引起了眾人高度關注,邱吉爾一直緊皺的眉頭忽然鬆開了,他欣慰地說:「請繼續講下去,我們都在認真聽。」

  「德國人除面臨補給問題外,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地形特徵對戰局推進的影響。」伊斯梅給眾人打了一針強心針,「這也是有利於我們的。」

  經過伊斯梅的分析與判斷,眾人都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肯亞北部有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其交通地形都不利於重武裝的大兵團作戰,巴頓率領徒手兵乘坐汽車輕裝前進都繞了很大圈,重裝備決然通不過該地段。要想從陸地進攻肯亞只能迂迴——一是從索馬利亞迂迴,通過肯亞東部狹長的平原地帶向蒙巴薩方向進軍,另外是從西面的烏干達迂迴,在巨大的維多利亞湖北側插入肯亞。

  「後一條德國人肯定不會選,因為他們沒法得到補給。」伊斯梅用教鞭在地圖上描繪德軍可能的進軍路線,「德軍要進攻肯亞只能從索馬利亞走,而索馬利亞自身道路系統也非常糟糕,我對德國人最樂觀的估計是3月中下旬他們能跨過索馬利亞與肯亞邊境,因此我們還有時間。如果有足夠的海軍兵力,我們很容易遏制德軍攻勢——東面那條狹窄的平原通道全在艦炮火力威懾之下,擁有制海權的肯亞是非常安全的。」

  「可現在我們並不擁有制海權。」托維小聲反問道,「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我們還擁有一個優勢——制空權。」伊斯梅解釋道,「我發現德國人幾乎不干擾目前的非洲航線,不是他們不清楚這條航線的意義,而是他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可以利用大量轟炸機對德國人的補給線、通行道路進行大規模轟炸,遏制、遲滯他們的進攻速度,破壞他們的補給路線,削弱其進攻能力,哪怕德國人獲得了制海權也沒用,艦載機是沒法和重型轟炸機較量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