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知道這條足有上萬公里的航線是戰後歐洲獲得原油供應的主要運輸路線,問題是戰後的油輪越造越大,10萬噸級以上的船比比皆是,現在油輪還處於幾萬噸的水平,3萬噸的油輪就屬於大型了,裝運起來頗為麻煩,而且現在也根本騰不出手來建造大型油輪。

  他最後拍板道:「雙管齊下!輸油管道讓法國人、荷蘭人、比利時人生產,苦力嘛——讓猶太人和波蘭戰俘來干,再通過伊拉克政府僱傭一些當地工人,我們用武器和伊拉克人換就行;至於第二條,在管道未建成之前,暫時通過油輪運輸。馬爾他的事你不要擔心,下一步就會是我們的目標。我關心的是原油供應問題現在算解決了沒有?」

  「只能說基本解決。」施佩爾說道,「專家們經過評估,認為現有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年度產油量可穩定在600萬噸左右,隨著修復工程的推進,明年可上升到800萬噸以上。我原預估本年度從7月份開始會有500萬噸缺口,現在這缺口能補上了。利比亞方面的石油勘探也取得重大進展,我們發現了幾口高產油井——需要一年半建設周期,也就是最快到1944年7月開始可提供200-300萬噸原油,這有助於填補1944年可能出現的缺口。」

  霍夫曼露出了失望之色:「我原以為原油夠了,還考慮把煤炭液化停下來呢。」

  「這個……為什麼?」

  「首先,液化油質量很差、成本太高;其次,這些煤炭我考慮有別的用途——打算用來發電。」

  一聽霍夫曼說起發電,施佩爾馬上反應過來——這是給超級炸彈項目準備的,雖然其他專家重新計算後的方程式沒能完全推導出「情報」顯示的結果,但至少和海森堡的結論不一致,這表明當初的計算是有問題的,包括海森堡在內的專家們都認可了這一點,同意繼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雖然用鈾-235還是用鈽作超級炸彈的裝藥依然存在爭議,但鑑於經費已撥付到位和霍夫曼的一力堅持,項目專家組準備同時嘗試濃縮鈾和鈽的提煉,這都需要大量電力。除此以外,不斷上升的飛機製造需要大量鋁合金,這也是通過電解獲得的。因此電力供應在原油之後迅速地成為第二大能源缺口。

  「那就只能再指望把波斯油田拿下來。」施佩爾盤算了一下,「如果能在波斯再搞到600萬噸原油,不考慮運輸限制的話,基本上可代替液化部分了,唯一可惜的是阿巴丹煉油廠被英國人炸了,工程師們說經過緊急修復只能提供100萬噸的提煉能力,恢復到300萬噸可能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有100萬噸也好,至少中東地區的部隊用油不需要千里迢迢再從本土運過去了。至於額外的600萬噸……」霍夫曼咬牙切齒地說道,「好吧,那就只能繼續往前打了,看來我還得往中東再投10-15萬人,凱塞林和古德里安還準備要去打肯亞和馬達加斯加。」

  肯亞尚在眾人心裡預期之內,馬達加斯加就實在太遙遠了,看了老半天地圖才找到這個離德國本土足有上萬公里之遙的海島——位置很重要,距離也著實夠遠。

  「我不懷疑我們能打下來,可占領容易固守太難。」不是軍人出身的施佩爾都感覺到其間風險,「這就全靠海軍維持了,日本艦隊不可能常駐印度洋,而偏偏我們海軍又如此薄弱。」

  「五天後開海軍軍備會議,你先和雷德爾元帥溝通一番。」

  施佩爾最後匯報的是對日裝備輸出問題:按當初約定,核心部分是給日本提供1000輛坦克和1000架飛機,雖說要求最新型號,但這是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德國最新的坦克是虎式,別說給日本1000輛,德國自己造到現在都沒1000,飛機同樣如此。

  經過日方留德三人組的斡旋溝通並經東京同意,雙方約定坦克型號以4號為標準,可惜德國自己4號供應也不足,無論是1943型裝甲師擴軍增補還是部分裝甲師現有編制缺口的填補都在翹首盼望新坦克下線,1943年整個生產任務都排滿了,因此最後又提了折中方案,以4號26噸的重量為單位,折算提供給日本。

  第024章 物資(中)

  這個折算方案一制定,德國的供應壓力頓時減輕了很多,施佩爾還塞了部分義大利坦克放在上面湊數,總體包括:

  67輛KV-1\KV-2,他們與另外89輛T-70、T-60坦克組合在一起,折算成134輛;

  47輛邱吉爾、61輛瑪蒂爾達(不區分1、2型),他們與另外98輛十字軍、瓦倫丁坦克組合在一起,折算成216輛;

  34輛法國B1坦克,51輛M3格蘭特將軍坦克與28輛38T,39輛義大利M13,37輛M3斯圖亞特坦克組合在一起,折算成170輛;

  330輛T-34坦克,這是唯一不折算的坦克;

  214輛德國3號坦克,折算成150輛——這是去年冬天德軍各部隊換裝換下來的,除一部分送給軸心小兄弟外,剩下缺口全都用這一款填補了。

  除這些完整車體外,部分從破損車輛拆除下來的零件、配件、火炮也一併塞給了日本,以日本人的精明,不難從中再拼湊出幾十輛坦克來。

  經過施佩爾的調度,德軍現有庫存中幾乎全部繳獲自其他國家的坦克都釋放了出去,當然T-34不能完全算繳獲,目前斯柯達管理的捷克生產線一個月可以產300輛T-34,霍夫曼認為T-34很適合日本人用,他總結了4個方面的優點:第一,日本兵身材小,擠進T-34車裡不會感覺擁擠;第二,日本現有戰車大多使用柴油機,對T-34的柴油機會比較滿意,且日本也不缺柴油;第三,日本與蘇聯是中立狀態,主要對英美開作戰,採用T-34不會產生識別問題;第四,T-34的戰鬥力足以抗衡盟軍包括謝爾曼在內的大多數坦克,對日本而言夠用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