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國除零件以外還直接向這些工業國訂購成套產品,瑞典的博福斯高炮,比利時FN公司的手槍,法國的野戰口糧,更不必說義大利工業體系全面倒向德國後,已開始按德國標準與要求在生產軍火了。更關鍵的是,德國人下了這麼多訂單幾乎沒花多少錢——通過釋放俘虜、減少直接占領區面積、部分允許其重建國防力量等手段,德國從上述幾國政府獲取了大量軍費。而且,由於德國軍事力量的成功與赫赫戰績,這些國家在重建國防力量時自覺不自覺地模仿德國編制、採用德國裝備——這也讓德國賺到了錢。

  現在,西歐幾個主要工業國的工業機器正在復甦,正在為德國的戰爭機器提供基礎性、輔助性的幫助,而且作用越來越大了。

  為此報告特意提出:「……我們對前述情況深感憂慮,前線指揮官一再要求加大對這些地方和工廠設施的打擊力度,但一直來我們受到了很多限制,我們希望總統能給予我們更多、更大的授權。」

  羅斯福知道,這些國家雖在為德國生產,但卻是通過正常貿易行為開展的,哪怕德國利用俘虜、占領區軍費等手段充當支付能力也是當事國主動接受的,這種行為不但緩和了德國與西歐占領國之間彼此的緊張關係,也緩解了被占領國自身的經濟困難——為德國生產總好過挨餓!這件事明顯可看出來德國在為推動歐洲聯盟做準備——從政治立場而言,完全是應該徹底打擊的。

  但身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羅斯福知道政治和軍事從來就不是純粹的行動,必須要充分考慮民眾反應,如果第八航空隊肆無忌憚地對西歐國家進行空襲,必然會牽涉到民用目標,哪怕精確打擊了工廠也會造成工人失業與流離失所——這容易引起當地民眾的仇恨,如果德國軍事力量藉機把自己打扮為抵抗美國空軍的軍事力量,並藉機挑起歐美衝突,那政治上丟分就更多——民眾是不會理解為什麼美國人要把炸彈投在自己頭上而不去直接打擊德國人。如果引起當地民眾的普遍反對,將來永不會有反攻歐洲的那一天。

  羅斯福輕輕蓋上報告,對親自前來匯報的陸軍航空兵司令、亨利·阿諾德上將和顏悅色地說道:「你們的心情我很能理解,但擴大打擊範圍這件事還需要從長計議,至少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英美參謀長聯合會議這個層次應該達成統一認識。」

  阿諾德點點頭:「我們深知您在這件事上決策的為難,但陸航的損失實在太大了,第八航空隊最近幾個月的損失一直在快速增加,轟炸機被擊落/不可逆轉性損失的比例持續上升,9月份是9.74%,10月份是11.97%,11月猛增到15.86%,12月剛剛過去一周多,第一周損失率接近18%。」

  羅斯福也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皺著眉頭問道:「很可怕的比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原因很多,首先,德國人加強了對防空體系的建設——用他們的話說叫『天網』,這是一套包括地面觀察哨、密集雷達網、核心防空指揮部、高射炮陣地、戰鬥機聯隊等一系列設施架構起來的防空體系,覆蓋範圍從英吉利海峽一直到全德本土,而且密度越來越高,特別是這幾個月他們利用『托德組織』和當地勞動力,哦,還有很多猶太人,在西歐各地加大了建設力度;其次,調整了部分防空裝備的優先生產順序,加大了戰鬥機、高射炮的生產力度,以前德國飛機生產的順序先是轟炸機,然後才是戰鬥機,但現在是戰鬥機優先——特別是Fw-190,這種有著高速度、堅固防禦、4-6門20mm航炮的重火力戰鬥機對我們的威脅特別大。情報人員搞到了德國內部生產的情況,包括Do-217,He-177,He-111數個型號在內的轟炸機全面停產,而Fw-190的產量猛增,據說12月份預定出產的Fw-190會高達800架,最終要增加到1200架以上;再次,德國人調整了空軍戰略,目前對英國的轟炸完全終止了,9、10月份還有零星空襲,11月份以後在大不列顛上空再也看不到德國飛機了,同時德國人還對空軍體制進行了劇烈改革,取消了航空軍、師一級的編制,擴大了聯隊構成,其直接後果是減少了冗員,加大了飛行員比例,而那些優秀的王牌飛行員——比如,馬爾塞尤被強行從前線帶回塞進航校執教,後備飛行員的隊伍猛烈擴張到原先的5-6倍。」

  「馬爾塞尤?等等,我好像聽到過這個名字。」

  「這是德國宣傳部最近幾個月重點宣傳的所謂英雄人物,這傢伙號稱非洲之星,曾經一天之內擊落了一打多的英國飛機,還全是戰鬥機,個人總成績突破200架,是王牌中的王牌!還有一個是號稱『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的蘭克,後面那傢伙帶著突擊隊炸掉了英國人的超級機密,德國人以他的經歷和故事拍了一部電影——《蘭克突擊隊》,情報人員說刨去絮絮叨叨的法西斯主義宣傳,全片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戰鬥場面激烈火爆,雖然具體情節和實際上他們在英國的所作所為差得離譜,但超級好看,簡直就是萬人空巷,要放在好萊塢保管是年度最佳電影——媽的!這傢伙為什麼不是我們這邊的呢。」說到這裡,阿諾德忍不住罵了一句。

  羅斯福沒介意部下的粗話,反而開導他道:「這也是好事情,起碼德國人停止空襲了,英國人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國內生產,邱吉爾首相徹底贏了不列顛航空戰。至於超級機密……本來我認為英國人要負一半責任,在知道有蘭克這個人後,我認為英國人起碼要負60%以上的責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