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安德魯默然不語,他知道哈伍德說的是事實,空軍雖有不少飛機,論性能比起艦載機強多了,但駐紮在埃及的空軍常年沒有像樣對手,更談不上用飛機攻擊水面目標,所以他們對海的進攻能力幾乎等於零,水平遠不如航母上那些飛行員——至少義大利的軍艦沒少吃後者的苦頭。

  安德魯建議道:「要不把馬爾他島的飛機調過來?他們有經驗。」

  「來不及了。如果我估計得不錯,這支艦隊卸完貨後會馬上離開港口,不會傻乎乎地等在那裡和我們交戰,所以航線不要直撲馬特魯港,航向轉向280度,準備他們回程的路上截住他們。」

  安德魯立即將命令傳遞了下去,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想了半天后才恍然大悟,驚問道:「離開,他們不要馬特魯港了?」

  哈伍德聳了聳肩,用詼諧的口氣反問道:「難道我們能奪下這個港?我可不記得海軍能上岸,再說我們也沒有陸戰隊。」

  「長官,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想法是……」參謀長說了他的策略,「等德國艦隊離開,整個港口全部暴露在我軍艦炮火力之下了,哪怕我們沒有陸戰隊,要奪取港口也輕而易舉,為什麼您不去港口,反而要在半途截殺呢?」

  「你錯了,我們暫時奪不回港口。」哈伍德嘆了口氣,耐心地解釋起來,「亞歷山大、蒙哥馬利將軍全部上當受騙了,這個騙局現在連我都能看出來——德國人利用非洲軍犀利的攻擊力誘使他們不斷把後方兵力投入到前線,造成後方空虛,給了敵人可乘之機,結合今天轉過來的戰況電報和飛機收集到的情報,我們趕過去需要7個小時,再加上前面耽擱的幾個鐘頭,這點時間足夠德國人完成一個裝甲師的登陸了。除非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主力能夠回援,否則靠現在的印4師和72旅根本打不過,就是把全埃及剩下的部隊都拉上去也打不過。我們有艦炮優勢又如何,敵人往後一退,退到射程外啥都不在乎,你只能幹瞪眼著急。」

  「不對啊,如果我們控制了港口並逼迫敵人後退,他們豈不是不能再利用港口投放兵力和物資?」

  「問題是他們還有機場——一個裝甲師所需的補給通過空運解決毫無壓力,至少在蒙哥馬利將軍的補給耗盡之前,德國人的補給還暫時不會斷絕。」哈伍德又用擔心的口吻講述了第二個不去馬特魯港湊熱鬧的理由,「另外,德國人還有大量飛機,他們對付水面目標可是很有經驗,如果我們去馬特魯港,飛機很快就會找上門來,那時候被動挨打的就是我們了。」

  「這個……」安德魯他一時語塞,雖然空軍允諾提供空中支持,鬼知道這種支持力度會有多大。

  「該死!」越想越氣的安德魯憤憤地將拳頭砸在聲望號司令塔牆壁上,整隻手都隱隱作痛。

  艦隊調整好了航向,以最快速度朝西偏北方向駛去,雖然說的是最高速度,但其實也不過只有21節,因為羅德尼、納爾遜兩艘老艦設計時的最高速度只能跑到23.8節,這麼多年過去,這個速度早就成了理論速度,連長時間跑21節都是奢望,但兩艦的火力與防護十分突出,這次軍情既然如此緊急也不可能不帶他們出來,那會會對速度有所拖累也在所不惜了。

  亞歷山大將軍還算夠意思,考慮到艦隊沒有航母又有防空的需要,指示空軍派出了32架P-40或戰斧戰鬥機護航,不是他不肯拿出更多的飛機,實在是戰鬥機損耗很大,而颶風、噴火一個比一個腿短,在沒有航母可供降落補充油彈的情況下根本無法伴隨作戰,唯獨P-40加掛了副油箱之後的航程還可以一觀,最後讓他們勉為其難地執行這種掩護任務。

  「海鷲,海鷲,老鼠出來了,老鼠出來了,距離港口還有180公里,上面飛著一堆蒼蠅。」

  「收到,收到,按計劃讓3號機群先去驅散他們。」

  12月10日下午1時,哈伍德指揮的海軍艦隊在阿拉曼以北附近海域被德國偵察機發現,一場根據A4號計劃開展的海空絞殺戰即將開始……

  第029章 華盛頓的早晨(上)

  由於時差的緣故,華盛頓時間比倫敦時間晚5個小時,比開羅時間晚7個小時,當阿拉曼已是激戰正酣的下午,華盛頓才剛剛從早晨中醒來,沐浴在12月10日的陽光之下,儘管天氣有點冷。

  白宮,總統辦公室內,羅斯福總統正在認真研讀各方面發來的電報抄件和情報匯總,這是歷代總統的慣例,在戰爭期間尤其如此。這場世界大戰對歐洲來說已是第三個年頭,對美國而言也已進入第二年,但從當前的局面來看,局勢似乎還不太理想。中途島戰役後湧現出來的樂觀又被所羅門海戰的慘敗打到了谷底,而除了太平洋戰場上的情報,特別讓他揪心的是陸軍航空隊報上來的有關於部署在英國的第八航空隊報告,話里話外顯示的情況都很不樂觀。

  「……自德國啟動總動員體制並加大有關『歐洲聯盟』宣傳後,有關德國工業能力特別是與軍事工業相關的聲生產、製造能力在飛速增長,而消費性的民用工業與則向周邊國家轉移與滲透,情報顯示德國主要裝備的月生產數量急劇增加,個別產品諸如坦克、飛機的產量成倍增加,這對利用戰略轟炸削弱德國軍事潛力的設想構成了極大挑戰——目前通過戰略轟炸所削弱的損失遠不及德國增加的產量。」

  羅斯福知道這封報告並未誇大事實,相反,事實比報告說得還糟糕,美國有關通過戰略轟炸摧毀德國經濟潛力的設想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德國除了在本土加速發展軍事工業外,還盡力將軍事工業中相對技術含量較低的配套產業向西歐國家轉移,對包括一系列鋼鐵、冶金、化工、機械、軍需、醫藥等行業在內分發了基礎性訂單,甚至直接將很多不太重要的零件也轉移到法國、荷蘭、比利時生產,這些發達的工業國能夠很方便地依據德國圖紙生產出德國所需要的產品,質量一點也不比德國自產的差。比如比利時的幾大鋼鐵聯合企業上個月就接到了為德國4號坦克生產1萬組輪子和履帶的訂單,而法國也接到了大量鋁合金、航空發動機的訂單——毫無疑問這些產品最終會成為戰場上馳騁開火的坦克和飛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