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特本來顧慮西南方面軍割裂自己與曼施坦因集團之間的聯繫,又害怕瓦圖京威脅曼施坦因的側翼,所以一直不敢隨意行動,但現在既然曼施坦因放手讓他去干,他立即發布命令準備向北進攻,即便布良斯克方面軍有60多萬兵力,他手頭只有40萬而且羅馬尼亞和義大利人還占了近一半,但他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很有信心。

  三天前他剛剛得到了2個基數的燃油補給(根據德軍規範,全軍所有車輛運動100公里所需的汽柴油總數視為1個基數),加上原有儲備和上次短暫突擊沃羅涅日方面軍手裡繳獲的部分,他手裡一共捏著近5個燃油基數,完全可以好好打一場了。這次補給時他還得到了70多輛4號G坦克的增援,他知道曼施坦因手上現在只有2個裝甲師,在這樣緊張的時刻他還把全集團軍群的坦克補給全劃給自己,這讓他很感動,他考慮後最終決定把部隊裡所有三號坦克一共40多輛全抽出來加強給曼施坦因——現在第四裝甲集團軍是第一個實現三號坦克全面換裝的集群了,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雖然很眼饞這批換下來的三號坦克,可聽說是支援給曼施坦因中央防線的,也都知趣地不再吭聲。

  他在地圖上研究了半天,這次再打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結合部是不行了,兩家接受了上次沃羅涅日方面軍被擊破的教訓,對結合部看得死死地,但霍特很快想出了辦法——打西南方面軍的側翼!

  「曼施坦因元帥不是讓我們去進攻布良斯克方面軍麼,為什麼又變成了西南方面軍?」一堆人奇怪地問他。

  「等西南方面軍渡河時我去狠狠踢他的屁股,你們說瓦圖京是自己縮回來重新對付我好呢還是讓布良斯克方面軍協助遏制我們的攻勢好?」

  眾人想了一想,認為很可能是後者。

  「這就對了……」霍特微微一笑,「布良斯克方面軍現在像個刺蝟縮在那裡我拿他沒辦法,但西南方面軍馬上就要動起來渡河南下,只要他們試圖支援瓦圖京,就會有破綻露出來……」

  第041章 大河曲部之戰(5)

  「轟」的一聲炮響,一顆105mm榴彈炮炮彈在人群中炸響,聽著威力很大,彈片橫飛的範圍也不算小,但落在稀疏的進攻人流中卻收效甚微,只打倒了兩個人,從效費比來評價,這發炮彈完全有浪費的嫌疑,但從聲勢而言卻完美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這一段是德國第6集團軍第57步兵師的防禦陣地,紅軍連日來的高歌猛進終於結束了,就像一波接著一波的浪頭到最後總要碰到防波堤那樣,第27軍三心二意的進攻最終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天塹,57步兵師的防禦陣地成為他們無論如何也沖不過去的障礙。

  卡爾波夫雖然也嘗試著用坦克第10旅沖了一次,但那錯落有致而又密集的火力讓這些坦克吃到了十足的苦頭,不到半個小時,就被反坦克火力擊毀了17輛,而整個坦克第10旅一共也只有41輛坦克,迫於無奈,他最後停止了這種徒勞無益的進攻。戰場上散落著紅軍坦克的殘骸,有T-26的,有KV-1的,當然最多的還是T-34,好些坦克乾脆就是被德國人繳獲的76.2mm俄制反坦克炮擊毀的,對紅軍而言,再也沒有比這種結果更傷害士氣的行為了,而等到88mm高射炮也加入反坦克行列之後,卡爾波夫就知道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打不下這片陣地了。

  他對拿不下德軍陣地是有預期的,在前面幾輪進攻中並沒有用盡全力,進攻隊伍也沒有使出紅軍最著名的「人潮攻勢」,反而更像是一次試探性舉動,如果不是坦克旅指揮官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這一次試探性進攻的損失將會更小。

  「打不動了……」他喘著粗氣,告訴自己的老搭檔馬斯諾夫,「地上有堅固的工事群,掩體裡有充分的反坦克火力,天上還有敵人數量可觀的飛機,我們不可能再進攻了……」

  「有一點很奇怪,敵人為什麼不反擊呢?」

  「反擊?為什麼要反擊?」卡爾波夫奇怪地問道,「我們又沒有攻進去,敵人所有陣地都捏在手裡,在這樣寒冷的氣候里,有溫暖舒適的戰壕不呆非要跳出防禦體系和我們在外面進行對攻,只有腦子壞了的人才選擇這麼做。這對他們半點好處也沒有。」

  「現在怎麼辦呢?」

  「還能怎麼辦?撤唄!希望能有某個笨蛋不知死活地追擊我們。」卡爾波夫一字一頓地說道,「向司令員報告,我軍遭遇有嚴密工事和密集火力支援的敵防禦部隊,部隊進攻了5次均告失敗,現後退5公里整頓,請求集團軍主力予以支援。」

  「27軍的進攻毫無疑問是失敗了,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卻也是成功了,至少他們探明了敵人的現實,也了解了敵人的底線——他們現在是不肯繼續無原則地向後撤退了。」21集團軍司令員奇斯佳科夫一直在關注27軍的進攻,他早就命令其餘部隊做好了準備,一旦27軍攻勢不利有被敵人反包圍的風險,集團軍主力部隊就跳出去接應,同時對那幾個不開眼硬要追擊的德國師狠狠咬上一口,但現在德國人的反應有些奇怪——堅決防禦卻不反擊,這讓他精心準備的後招落了個空。那種感覺就像釣魚的人準備好了誘餌,結果魚兒對著誘餌居然毫不動心,這讓釣魚的人有些沉不住氣了。

  「我認為敵人正面防禦的兵力可能不足。」奇斯佳科夫對布欽說了自己的判斷,「我了解卡爾波夫同志的性格,他肯定沒用全力,但即便這樣德國人居然也能忍氣吞聲,這絕不是他們的作風,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防禦的兵力不是很充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