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多田駿這麼沉穩的人也被刺激得有點飄飄然起來,說道:「既然這樣,我們還在中國戰場苦捱幹什麼呢?中國人窮哈哈的,下鄉收集糧食還不如維持部隊需要付出的多,中國軍更比叫花子好不了多少,很多士兵身上的子彈都超不過10發,德國人看我們的75野炮正眼都不瞧一眼,中國軍繳獲我們的迫擊炮興奮地像過年,早該去印度搶英國人啊……」

  「陸相,你魯莽了……」

  多田駿原以為裕仁不贊同他的觀點,在古正之的提醒之下才反應過來——陛下面前怎麼可以公然用「搶」這個字眼呢,應該是用「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這樣文明的說法啊。他笑了起來,連忙道:「臣出言無狀,請陛下責罰。」

  井上成美代表海軍、下村定代表陸軍也闡述了執行乙案中的不利因素,比如除了從中國戰區大量撤軍外,還需要在保證本土安全和航路暢通的前提下從南洋部分島嶼撤軍並收縮兵力,但總體而言均認為乙案是「積極而富有建設性」的。眾人注意到,就連一貫持穩健態度的山本五十六海相也對印度洋戰略表示認可,認為是日本死中求活、扭轉局面的關鍵一步。

  最後,內閣首相宇垣一成總結道:「臣等已就乙案問題形成一致意見,現恭請陛下聖裁……」

  「陛下有詔……」內大臣木戶孝一宣布了裕仁的觀點:

  「……擁有幾千年歷史和光輝文化傳統的印度,今天已處在掙脫英國暴虐統治的絕好時機。帝國殷切期望印度作為印度人的印度恢復其本來地位,對其愛國努力將不惜給予援助,若印度不顧這種歷史和傳統,不覺悟其所負使命,仍為英國的甜言蜜語和誘餌所迷惑並任其驅使,朕不禁為印度民族將永遠失掉其復興機會而深切憂慮、夙夜不安……」

  「臣等遵旨。」

  1942年11月1日,《日、德、意三國關於印度及阿拉伯問題的共同宣言》正式簽署並一致同意在戰略執行後公開發表:

  ……印度和阿拉伯雖都具有光輝的文化傳統,但卻成了英帝國主義壓榨的對象,至今尚在其桎梏下呻吟,這是現代文明的最大污點,也是祝願各民族各得其所、為建設世界新秩序而戰的日、德、意三國深感遺憾的。英國之所以擁有龐大帝國,固然是靠其無與倫比的偽善欺騙與老奸巨猾的分而治之政策,同時也仗恃其武力,現如今英國在東亞的軍事據點已完全被毀滅,其在歐洲的勢力亦早已為德意軸心所肅清,不甘心失敗的英帝國妄圖利用印度和阿拉伯民眾及其美麗國土作垂死掙扎……如今印度和阿拉伯處在成為英帝國走狗並為其效勞到底或是起而將英帝國主義趕出印度和阿拉伯,建設光榮的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之十字路口……三國將堅決為打倒英帝國主義而全力以赴,若印度和阿拉伯繼續充當走向滅亡的英帝國國防據點,三國斷然不能漠然視之。

  日、德、意三國現嚴正聲明:三國並沒有在印度和阿拉伯取代英國的野心,三國希望迅速實現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期盼印度和阿拉伯作為自由民族早日重新為世界文化做出寶貴貢獻,印度人和阿拉伯人若起來為獲得自由而希望三國援助時,三國將不惜給予一切可能的援助。

  ……當英國在印度與阿拉伯勢力即將被全面摧毀之際,三國再次期望印度和阿拉伯全體民眾為粉碎英國多年羈絆,真正實現印度人的印度、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而努力奮鬥,為實現印度和阿拉伯的偉大復興與歷史崛起而奮勇前進!

  第五卷 碰撞:鋼鐵的較量

  第001章 貝當的選擇

  一戰英雄、法蘭西國家元首兼維希政府靈魂亨利·菲利浦·貝當元帥完全老了,所有接近、了解這位已是86歲高齡仍擔任著法蘭西最高統治者的人都這麼認為。

  他的頭髮全白了,皮膚鬆弛下來,步伐也變得踉蹌,不依賴拐杖或者他人攙扶根本走不了路,精力和記憶力大幅度衰退,一雙老眼軟弱無力地低垂著,口角時不時不由自主地滲出口水,甚至在高層開會時他都可能隨時打瞌睡。在平時的行政工作中,他將日常事務與具體工作全部委託給了總理兼政府首腦賴伐爾去操辦,他只是簡單地說好或者不好,然後履行一下必要手續而已。但即便這樣,依然沒有人敢小看這位聲名顯赫的風雲人物,因為在議論大事、做出重大決定時他那渾濁的眸子裡總會迸射出震懾人心的精光來,他的威望仍然足以統領全局,沒有他的拍板,維希政府不可能做出任何重要決定——這時候他就是法國的王,連賴伐爾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今天他要會晤的是弗朗索瓦·達爾朗,法蘭西海軍上將、三軍總司令,剛剛風塵僕僕地從北非返回國內。貝當元帥的侍從們知道,為了這次召見,老元帥已整整斟酌了五天,最後才下定決心,同樣為了準備這次會面,這位86歲的老人特意在下午先午睡了3個小時,為的是保持在會談中的充沛精力。

  「尊敬的元首,看到您身體健康、氣色出眾,我感到無比高興。」達爾朗現在才不過61歲,正是政治家的黃金年齡,他看到貝當似乎想站起來迎接他,連忙三步並作兩步上前攙扶住這位老人並表示問候,同時示意他不必起身。

  「看到您渾身充滿幹勁的模樣,我就感覺法國還有希望。」貝當問道,「北非近來情況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