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美國人、德國人都有代表前來秘密活動、拉攏,但我沒理會太多,僅僅予以一般性地敷衍。」達爾朗說道,「局勢在我控制之下,所有官兵都始終如一地忠誠於法國與元首您。」

  「那些戴高樂分子呢?」

  「有一些活動得比較厲害,但讓我抓了起來,整體而言無損大局,具體如何處理還需要徵求您的意見。」

  「秘密關押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韌勁,如果幾個月以後他們還能不改初衷,可以秘密放他們去倫敦——既然他們這麼想去找戴高樂的話。」貝當交代道,「我想他也不喜歡容易變節的分子吧?至於那些首鼠兩端、很容易就叛變的動搖分子,放著也是禍害,該處理就處理吧。」

  「是,閣下。」達爾朗沒想到貝當居然會這麼說,他露出奇怪的神色,但還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對我的意見有異議?」

  「這個……略微有點奇怪。」達爾朗說道,「我還記得您當初一力要求以叛國罪缺席審判戴高樂死刑呢。」

  「呵呵。」貝當忽然露出如頑童般的笑容,「那是做給德國人看的,不然我們怎麼過關?真想要他死我為什麼不派刺客?英國方面有的是我們的人。」

  「可惜他不能理解您的寬宏大量與一片苦心,居然肆無忌憚地攻擊我們,還甘願為邱吉爾火中取栗。」

  「戴高樂是個人物,他只是和我們政見不合,但為了法國的心思我是理解的,行事操之過急、不擇手段也是年輕人辦事的通病,只希望他別中了邱吉爾的圈套。再說,政壇不就是這樣奇怪麼?1916年抵抗到底的法國英雄變成了1940年投降敵人的賣國賊……」

  達爾朗知道貝當說的是他自己,早在1939年就有人建議貝當去競選總統,他笑著拒絕了,並說道:「總統是戰敗後的元帥來充任的職務。」沒想到後來一語成讖。達爾朗誠懇地安慰貝當道:「您千萬別這麼想,這對您不公平,是您將法國從懸崖邊拉了回來,任何一個有良心的法國人或者歷史學家都不會忘記您不惜聲名拯救法國的功績,這種功績不會因為戴高樂分子的抹黑而消失,有些時候忍辱負重比慷慨一死更為艱難。」

  「算了,先別說這些了。」

  寒暄完畢,達爾朗奇怪地問道:「您這次急著召我回國有什麼重要事情?」

  「確實有重要決策。」貝當揮了揮手,侍從們機敏地退了下去,「聽說過德國人和我們秘密洽談的消息麼?」

  「有一點,但不知道詳細情況。」達爾朗露出憤慨的神色,說道,「您知道的,賴伐爾總理把持著一切,他對我有成見。」

  「不能完全怪他,是我吩咐保密的——因為這件事情太大了。」貝當遞給達爾朗一份文件,「不過現在可以告訴你,文件上面是一個月前德國人發來的照會,上面列舉了一些合作事宜,內閣與政府經過深入討論,除個別條款進行修改外已基本同意接受,明天是德國人給我們的最後答覆日,但我想在此之前聽聽你的意見。」

  達爾朗慢慢地逐條看下去,最初的疑惑表情逐漸變成了嚴峻與不安:

  1、德國在2個月內交還50萬名法國戰俘,並承諾按每年50萬的標準在今後3年釋放所有法國戰俘(備註:德國人附有經濟條件,要求我們後續用相關物資或產品償付);

  2、德國交還包括巴黎在內,根據《德法停戰協定》中規定由德國暫時占領的部分法國領土,並承諾在戰後交還所有被占領的法國領土,作為交換德國軍隊在戰爭期間享有在法國國土(包括殖民地上)的自由通行權利(附有新的分界線地圖,自由區擴大到法國國土的60%,並備註:不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

  3、法國政府遷往巴黎並聲明戰後將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礎上參與歐洲聯盟;

  4、德國政府同意法國當局利用釋放的俘虜組建5-10個國防師,法國總兵力可以擴大到30萬人,其中可包含2-3個裝甲師;

  5、法國目前本土港口所有海軍軍艦完整無缺地移交給德國方面;

  6、法國軍事工業將在透明通報的前提下得以復興,德國將採用公平價格予以採購;

  7、……

  「這是陰謀。」沒全部看完條款的達爾朗驚叫出聲,「這是德國人為奪取我們艦隊以便將法國拖下水的更深層次的陰謀……」

  「說說你的想法。」

  「單純從這些條件來看德國人似乎對我們很寬大,不但在領土、軍隊、國防、軍工、行政等各個方面予以放鬆限制,而且需要我們付出的東西並不多,除了那些本身就在德國監管之下、根本無法利用的艦隊外似乎沒有什麼額外付出。但是……」達爾朗用手指彈了彈文件,「這消息德國人一定會透露出去的,他們會利用這支艦隊對英美施加心理壓力,同時讓英美誤以為我們已全面倒向了德國。」

  「對英美施加壓力不好麼?難道就許他們對我們施加壓力,或者動不動就威脅摧毀?」貝當很不高興地說,「在這次大戰中,擊毀我們軍艦最多的不是德國人,恰恰是我們從前的盟友英國人。」

  在前兩年的弩炮行動和威嚇行動中,英國海軍擊沉擊傷了包括布列塔尼號、黎塞留號、讓·巴爾號等戰列艦在內的多艘法國軍艦,引發了英法關係的決裂,也使得法國海軍最痛恨的目標牢牢樹立為皇家海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