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秀聽罷眉頭一皺,問道:“既說余睹心忌耶律大石,卻無實據,如何做得准?此事干係不小,劉兄切勿輕忽。況且遼國朝廷貴人之中。並無我大宋可用之人。要如何挑唆耶律余睹出手對付大石?”

  劉晏見石秀如是說,亦覺有理。便道:“適才所言,半是從遼國諸府書吏中耳聞,半是聽秦檜所言,他每常對我言,遼國自遼主至耶律余睹、蕭特末等人,無不願出兵攻打金國,獨有耶律大石一意阻攔,上下頗有疑心。石三爺,不若請秦檜前來商議此事?他在此經年,多與遼國貴臣相往還,我見他頗有城府,又是為官之人,多半比我等熟稔遼國貴人如余睹輩之心意。”

  石秀沉吟道:“此人出自鄭居中門下,衙內對他又有門師之恩,倒也用得……”

  劉晏笑道:“石三爺,如今我等在遼國朝廷之中既無可靠內應,秦檜身為大宋使人,便是一顆不得不用的棋子,況且事關宋遼之間盟約大事,秦檜遲早也會知道我等圖謀。若是等到余睹將此事告知於他,也不曉得此人要生出什麼事來,倒是先將他拉了進來為是。”

  石秀悶悶不樂,想起當日高強部署對付蔡京之時,和燕青、許貫忠等人說得頭頭是道,自己根本就跟不上,這官場中的傾軋排擠,諸般鬼蜮手段,果然不是江湖上地直性漢子所能了解的。石秀自負也算個有心計決斷的梟雄,江湖上的爭鬥從來也沒落了下風,也見過些江湖中的智者,然而若與這些官場中的老手相比,他的心計卻如同三歲嬰兒一般地簡單!環顧身邊,緊急間能用的上地,還真是無人能過秦檜。

  秦檜身為常駐遼國的正使,一舉一動都頗受遼人矚目,輕易也不得出四方館,劉晏便與石秀二人換了裝束,悄悄溜進四方館,到劉晏房中又換過常服,方去求見秦檜。

  秦檜這兩日甚是清閒,高強攻克黃龍府的消息傳來,遼國上下為之震動,耶律余睹兩次登門,明里暗裡只想知道,大宋是否有可能將此地交還遼國,畢竟宋遼盟約之中,也並未劃定遼東的疆界,而大宋既然與遼國有盟約,便不當確認金國對此地的占據合法,如此一來,遼國伸手索要黃龍府,道理上倒也說得通。

  不過此事說來丟人,遼國不敵金國丟掉的土地,現今被大宋攻下了,空口白牙就要索討,顏面何存?傳揚出去的話,只怕已然衰弱無比地遼國威信掃地,其治下諸國都要考慮是否改而向當今最強的大宋朝結好。很簡單的實力對比,金國強過遼國,大宋又強於金國,遼國落到現今這田地,還拿什麼來稱雄大漠,威壓各國!

  因此被秦檜冷嘲熱諷了幾句之後,耶律余睹也不敢再提此事,餘人更是連頭也不露一下,秦檜樂得清閒,整日在四方館中讀書寫字為樂。這日聽說劉晏求見,秦檜忙降階相迎,卻見劉晏身邊跟著一個大漢,一看便是個武人,面生的緊。

  兩下廝見了,石秀只說是太尉府的統制官。奉命來遼國幹辦工事,言語中提及相隨高強十餘年之久,秦檜立時曉得此人非同小可,在高強身邊的地位更遠在劉晏之上,不敢怠慢,忙請入內堂奉茶,言語中好生結納。

  石秀與秦檜文武不同。三兩句客套話說過便覺話不投機,當下向劉晏使了個眼色。自己緘口不言。劉晏也不多說,便將高強給石秀的傳書呈給秦檜看過,笑道:“此事關係到宋遼邦交,自須請使人相與,使人多與遼國權貴交結,頗覺此事可為否?”

  秦檜手捻鬍鬚,作沉吟狀。心裡卻已經是波浪滔天:“自被留遼國之後,整日閒閒無事,只道在此蹉跎,哪知這樣一個天大的機會掉到懷中!倘能辦成此事,不但為國家立下大功,亦復見重於高相公,甚或上達天聽,也未可知。他日回返朝中,單憑這年餘地出使之功,再加上鄭相公與高相公的提攜。這兩府之位也未必無望啊!”

  本朝官員升遷地奇蹟一個接著一個,蔡京手下提拔了張康國,趙佶自己先後提拔了高強與燕青,都是幾年之中從底層直竄到高位,燕青眼看著就要進入宰執班中,餘人怎不眼熱?只是文官集團天生在拍馬屁上有劣勢,論根腳、論途徑和手段,都與天子近臣無法相比。因此想要快速升官,就得靠上參天大樹才行。而高強,年輕功高,聖眷又濃,又不是正統的文官出身。這輩子都作不得宰相。正是秦檜這等文官的天然盟友,現今有這樣現成的機會邀功賣好。怎不令他心動?

  稍一轉念,秦檜便下定決心,哪怕是賭上自己的前程身家,也要辦成這件大事,他實在是受夠了這樣遠離大宋權力中心地日子了!

  “以在下看來,”所謂愛屋及烏,又所謂宰相家人七品官,秦檜有意向高強邀功,便對石秀也高看一層,把大宋朝尊文抑武的傳統也丟到腦後去了,對著石秀自稱起“在下”來:“高相公此計,實乃高瞻遠矚,發必有中,倘若真能令遼國內訌,扳倒了耶律大石,則遼國再無能戰之將,民心士氣亦為之低沉,幾十年內都翻不過身來。只是此事牽連甚廣,又不好叫人覺得皆出自我大宋手筆,如何出手,倒要仔細斟酌一番。石統制,不若且在這館中盤桓幾日,待在下籌思周詳,才說與統制?”

  石秀皮笑肉不笑地應了一聲,道:“相公限期甚嚴,如今已過了半個月,石某卻等不及,秦台端不妨直言,縱使一時計議不周,我等有商有量,將之補齊,也就是了。相公常言,兩人智勝一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