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爭到最後,終究是謀良虎地意見占了上風,當下便由吳乞買寫了封信,信中對黃龍府地戰事一筆帶過,卻大大褒揚了蕭干穩守泰州和長春州至今無事的功勞,賜予大批金帛子女,並遣謀良虎為使者,前往長春州勞軍。

  使者是派出了,可是對於要如何守住混同江,眾女真人仍舊是意見不一,最終也只是商定,先向寧江州派出援軍,徵集人夫在混同江邊開始建立烽燧亭障,預備守江,會寧府這裡的堅壁清野照舊進行,打定了一旦江邊守不住,便即腳底抹油向後撤地主意。

  婁室沒了部帳,無處存身,吳乞買便撥了一個謀克與他,叫他暫且統領,監督國中各處守備。婁室謝過了,出得帳來,望見來去奔波的眾女真人,心中忽然一片淒涼:“蕭干若反,我金國頃刻便有覆滅之險,謀良虎此計特使其生疑而已!也不知我金國能否支撐到第一場雪落下之時?”

  第七十八章

  遼國中京大定府,樞密院中。

  “貴使,非是我不顧盟約,委實是我國兵微糧少,西北諸部多生變亂,方務一一撫定,如何出得兵?”耶律余睹一臉無奈,坐在椅子上的姿勢卻穩如泰山,絲毫也不見侷促:“何況南朝高相公善能用兵,近聞連女真國主也都擒拿了,何須我遼國些少援兵?”

  打從今年正月起,他和秦檜便幾乎天天見面,並且每次見面都談論同一個話題:遼國究竟何時出兵攻打金國?秦檜的態度有時激昂,有時低首,耶律余睹也有時無奈,有時徘徊,不過關於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能說出口的和只能意會的,雙方都早已說過無數遍了。到今天還要重複同樣的話,耶律余睹也確實是無可奈何。

  秦檜亦是滿臉的無奈,他被留在遼國便是心不甘情不願,偏生又攤到這樣的差事,一頭是遼東高強那裡三番五次的來催,這個人是他萬萬得罪不起的;另一頭遼國又是左推右擋,死樣活氣,好話說盡就是不發兵,他一個使人夾在中間,怎一個苦字了得?

  好容易傳來開州得勝的消息,秦檜只道可以鬆一口氣,就算遼國還是不出兵,總之是不會鬧到遼東失守,自己頭上扣一頂碩大黑鍋的地步了。哪知緊跟著高強一封信來,將他罵了個狗血淋頭,毫不客氣地威脅他,若是遼國仍舊對宋金戰事作壁上觀的話,罪同逗撓!

  攜著這封書信前來的,乃是新任的大宋常駐遼國副使,原燕山宣撫司朝散郎劉晏,秦檜心知肚明,此人出身高強幕府,必是奉命前來監視他在遼國的使命。身邊多了這麼一雙眼睛,秦檜縱使千般無奈,也只好每日裡來尋耶律余睹的晦氣了。

  余睹一張口。他便料到了對方的說辭,好歹耐心等余睹說完了,看了看坐在角落裡一言不發的劉晏,乾咳一聲道:“耶律太師,那女真人兇殘暴虐,屢次攻打大遼,如此深仇,豈可不報?如今我大宋王師北征,要一舉蕩平此小國。倘使能與貴國共獵塞北,不亦快哉?”

  耶律余睹又何嘗不知此理?開初宋軍與金國在開州大戰,勝負未分之時。駐紮上京的耶律大石便屢屢上書,請求出兵攻打金國,以聲援宋軍。無奈其時遼國粗定,人心思安。更重要地是遼國上下對於大宋趁火打劫,奪走三道土地的行為亦是常懷耿耿,好容易盼到宋金這兩個遼國大敵彼此相爭,還不樂得看熱鬧?於是朝中一片反對出兵的聲浪,耶律余睹也無可奈何。

  等到開州會戰的消息傳來,遼國上下為之震驚,當日那個令無數契丹人聞風喪膽的女真人阿骨打,竟然被大宋軍給俘虜了!震驚之餘,耶律余睹也意識到,如今金國勢弱。大宋在北疆的影響力卻要急劇增強,倘若遼國在這時還不奮起,等到大宋從容收拾了遼東局勢之後,恐怕遼國也就再也無法挑戰大宋的強國地位,只能甘心屈居其下了。

  在其他契丹貴人的眼中。此時也不啻是一個痛打落水狗的大好良機,起碼能收回些被金國占據地土地,也是好的。哪知此時,上京的耶律大石態度大變,又是連番上書。痛陳不可出兵之狀。簡直成了逆潮流而動地代名詞,朝廷不肯出兵他就要出兵。朝廷要出兵時他卻死活不肯出兵!

  對於此等明顯不遵從朝廷號令的行為,本當力加申斥,甚或解除耶律大石的兵權,另委他人。無奈耶律大石不比尋常人,收復上京的功勞使其聲望正隆,遼國大兵過半都在他手中,況且他也是當日擁立天慶帝地有功之臣,若是只因區區政見不合便拿掉了他,倒有鳥盡弓藏之嫌。

  於是便只見秦檜每日往樞密院中去奔忙,又見中京和上京之間信使來回奔忙,日子在這種種奔波中一天一天的耗過去,偌大的遼國依舊死樣活氣,不見半點起色,耶律余睹每天看著秦檜這張臉,已經快要看不下去了。

  又扯了一通廢話,秦檜見還是余睹還是老生常談,只得依舊告辭。回到四方館中,便向劉晏道:“子游兄,你這幾日也見來,不是本官不盡心使命,實是契丹口是心非一意推搪,這……”

  劉晏將手一擺,微笑道:“會之兄言重了,小弟也已知遼國之託詞,只是我等既受朝廷使命在此,便當為國分憂。自昔女真起兵之後,我大宋又收復燕雲,契丹五京存二,八道只存三道,自當痛入骨髓,有此良機焉得不報?倘若年初之時不肯出兵,還可說是(炫)畏(書)懼(網)金兵,只今我軍開州大勝,金兵已不足為慮,契丹若要重振聲威,正其時也,何以仍舊百計推脫,不肯出兵?會之兄常在遼國,於此當有以教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