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蔡京等百官一聽,皇帝居然已經差不多有了定議,這還了得?有宋一代,臣子的權利有時比皇帝還要大,關鍵就在於皇帝的意志還沒有達到明清時那種“金口一開,有去無回”的地步,縱然皇帝要辦一件事,也得和臣子們議定了才能發付施行。

  建造明堂這麼大的事,蔡京等自然不能輕慢,於是從內侍手中接過那幾封奏摺一一觀瞧。蔡京看了片刻,心頭一塊石頭已然落了地,無論是高家父子還是童貫、鄭居中,都異口同聲的贊成建造明堂,至於理由也大同小異,口徑基本上是與蔡京保持一致。

  抬頭看時,那邊張商英等的臉色都相當難看,眼看這邊蔡京若是代表政事堂一發言,此事就成定局,張商英把握這最後的機會,疾步出班奏道:“還請陛下三思!今年歲收不登,府庫不振,若要興造明堂,誠為力所難及,勢必要由陛下內庫支吾,所費不菲,恐傷了元氣。”這是他冥思苦想出來的殺手鐧,說白了兩個字:沒錢!要造,你陛下自己掏錢造,看你花起錢來心疼不?

  滿以為趙佶至少要猶豫一下,哪知趙佶臉上笑得更加歡了,起手處又捻起一本奏章來:“台丞公忠體國,朕心甚慰,只是一味儉省,並非理財之道。今有東南應奉局上奏,提出造作明堂之預算,令朕耳目一新,其中頗多奇思妙想,若以此行之,非但不靡費國用,尚且有利社稷。眾卿可看一看。”說著叫內侍將幾個副本發給百官。

  這一招卻大出蔡京意料之外,首先“預算”這個提法就是聞所未聞,仗著蔡元長國學底子深厚,望文生義,大概是事先算籌的意思。等到打開一看,頭一行大字就是:明堂建造計劃書與預算書。

  一看到這麼古怪的標題,蔡京便料到了個八分:此事定是出自高強之手,好小子,在這等著呢?:他年屆六旬,精力依然漸衰,才看了個開頭,那邊梁士傑依然看了大半,忽然抬起頭來,神情竟有些激動,急急對蔡京道:“共相,這奏本真是絕妙!士傑自問遍閱古今典籍,卻從來不曾想到,建造此類重大工程,居然還能有利社稷!”

  第一章(下)

  原來高強剛一得到這消息,立刻想起了現代的政府大工程項目建議書。在儒家的傳統觀念中,興建這種大型工程都是勞民傷財的事,能免則免,然而以現代的觀點看來,政府投資進行大型工程建設,對於社會生產其實有著相當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北宋的土地政策就是不抑兼併,又寬待士大夫,導致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於官僚地主階層手中。

  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社會財富在某一個環節上積聚過多,最終必然導致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缺乏,進而帶來市場蕭條。如何解決呢?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增加投資和消費,讓已經堆積起來的財富重新進入流通當中。而明堂的建造,客觀上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契機。

  這並不是說,明堂這類大型工程造的越多越好,相反,最適合拉動經濟增長的消費,不應該是建造這類面子工程,而是應當用於大型的民生工程,如增加國民福利,建設大型水利設施和道路橋樑之類。但歷史的教訓告訴高強,對於徽宗趙佶這樣的皇帝,和他講道理是沒用的,他嘴上都說你有道理,屁股一轉照樣想怎麼辦就怎麼辦,而那些讓他看不順眼的人,沒幾天就會從朝中貶斥到地方上去了。

  有了這種認識,高強才不會拿自己的事業開玩笑,去硬頂趙佶。他一面聯絡自己老爹以及童貫、鄭居中等政治盟友,約定日期一同上書,以達到一舉促成明堂建設決議的效果;另一方那個面通過燕青。提出關於明堂建設的具體方案,憑藉方案本身的新穎性給趙佶帶來的刺激,再有幾人一同上書所造成的“勢”,定可如願取得明堂的建造大權。

  而高強的這份明堂建造方案,說穿了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無非是工程招標和政府採購相結合而已。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已經有了一點雛形,比如熙寧年間一度推行的均輸法,就很有點政府採購的苗頭,但是如高強這樣系統性的提出。對當時人絕對是一種震動。

  此外,高強手中還有一個別人所不具備的優勢:應奉局。應奉局的設立初衷,就是為官家提供享樂的物質。其營設範圍開始是花木奇石,很快便被高強塞進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奢侈品和玩具所代替,趙佶這幾年玩的不亦樂乎,對應奉局是一千一百個滿意。如今高強大力贊成他修建明堂,又有應奉局自告奮勇總覽其事,他哪裡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對高強的這一路組合拳。蔡京也有些措手不及,他就算有心要爭奪明堂的建造權。一時間又哪裡能提出堪輿高強的方案相媲美的計劃來?當然,以蔡京的老辣和沉狠,若是一心要給高強下絆子,那麼這計劃就算制定的再好,施行起來也會處處受阻。最終可能連個地基都打不起來。

  只是蔡京經過了這場旱災時的艱難處境,他也明了了高強一派的支持對自己乃是極大的助力,最起碼一點。如果沒有大通錢莊,那樣的大災他是絕對挺不過去的。因此雖然高強將這明堂的差事搶了過去,念著大家還是同一道戰壕里的戰友,蔡元長還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只是高強這小子,近來越發狂妄了,怎生給他敲打敲打才好……”蔡京這裡打著小九九,那邊翰林學士待制已經開始商量奏章,熱烈討論一番之後,大宋明堂的建設議案就此敲定,應奉局總其外,梁師成以入內省都知(相當於大內總管)總其內,期以兩年竣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