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党項人自遷入西北地區的慶州、銀州、夏州一帶以後,他們已由自 然崇拜發展到對鬼神的信仰。據北宋沈括的記載: “蓋西戎(即西夏党項族)之俗,所居正寢,常留中一間,以 奉鬼神,不敢居之,謂之‘神明’”②。
《宋史·夏國傳》說“篤信機鬼,尚詛祝”。
在党項人的心目中,神鬼先知先覺,神通廣大,主宰一切,但他們 有著明確的分工。據西夏文字典《文海》的記載,神主善,叫做“守護”。
神有天神、地神、富神、戰神、大神、護羊神,等等。鬼主惡,叫做“損 害”。鬼有餓鬼、虛鬼、孤鬼、厲害鬼、殺死鬼,等等。對於主善的庇 護人類的神應當尊崇、供奉、祭祀、禱告,對於主惡損害人類的鬼,則 應用迷信的方法驅逐和詛咒。
党項族由早期的自然崇拜,發展為多神信仰,是與党項社會的發展 階段相適應的。隨著党項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党項社會也由早期向晚期 過渡,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相應有所提高,從籠統崇拜天,到崇拜各種具 體的自然現象,並將它加以人格化,使之變為具有生命的和意志的自然 神,這在認識上是一種深化的表現。
西夏對多神的信仰,在其建國之後仍然存在。如公元1038年,元昊 稱帝後,曾“自詣西涼府祠神”①。公元1176年(夏乾佑七年)仁孝曾 在甘州黑水河邊立黑水橋碑,祭告諸神,祈求保護橋樑,平息水患。仁 孝在祭告的碑文中,以九五之尊,凌駕於諸神之上。“敕鎮夷郡境內黑 水河上下,所有隱現一切水土之主,山神、水神、龍神、樹神、土地諸 神等,咸聽朕命”②。在仁孝看來,皇帝受命於天,應當主宰一切(包括 諸神在內),其所以產生這種思想,是與當時封建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 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相適應的。
党項族在崇拜鬼神的同時,還崇尚巫術。在党項人的宗教活動中, 巫占有重要的地位。党項人稱巫為“廝”,巫師被稱為“廝乩”。巫是 溝通人和鬼神間的橋樑,其手眼通天,因此,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巫 術的職責之一是驅鬼,咒鬼。如何驅鬼、咒鬼?其法,挖一坑,將“鬼”
①《隋書》卷83,《党項傳》。
②沈括:《夢溪筆談》卷18,《技藝》。
①《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②王堯:《西夏黑水橋碑考補》,《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送入坑中,同時在坑邊咒罵,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禍。另據《宋史》記 載: “不恥奔遁,敗三日,輒復至其處,捉人馬射之,號曰‘殺鬼 招魂’”③。
說明“殺鬼招魂”,是西夏人在戰爭中經常施行的一種巫術。
巫術的職責之二是占卜。占卜的目的是問吉凶,占疑難。占卜在黨 項人的日常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西夏統治者出兵作戰,往往先 占卜以問吉凶,然後決定進止。《宋史》載: “每出兵則先卜。卜有四:一,以艾灼羊髀骨以求兆,名‘炙勃焦’; 二,擗竹於地,若揲蓍以求數,謂之‘擗算’;三,夜以羊焚香祝 之,又焚谷火布靜處,晨屠羊,視其腸胃通則兵無阻,心有血則不 利;四,以矢擊弓弦,審其聲,知敵至之期與兵交之勝負,及六畜 之災祥,五穀之凶稔”①。
這說明党項人的占卜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用於軍事,而且滲透到党項 人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西夏除了盛行党項族的占卜術外,還從中原王朝傳入了易卜。如西 夏學者斡道沖用西夏文作《周易卜筮斷》一書,在國內廣為流行。另外, 甘肅省武威下西溝峴山洞中發現的西夏文占卜辭,採用的是以天干地支 計時日的占卜方法。如“寅後日變甲時安,巳後日變丁時安,申後日變 丑時安,亥後日變(癸)時安?.”②這種方法明顯受到漢人占卜的影響。
二、西夏佛教 佛教興盛的原因 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李德明母罔氏下葬,要求到宋山西五台 山修供10寺,並派致祭使護送供物至五台山,這表明至少自德明開始, 統治者開始崇尚佛教。西夏建國後,由於元昊等統治者的提倡,佛教日 益興盛起來。西夏佛教之所以興盛,究其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點: 第一,西夏統治期間,戰爭比較頻繁。災難深重的西夏人民,為了 擺脫戰爭苦難,尋找精神寄託,比較容易信仰佛教。“邊塞之干戈偃息, 倉箱之菽麥豐盈”①。反映了西夏人民希望停止戰爭,天下太平,五穀豐 登的美好願望。
第二,西夏統治者對佛教的高度重視。不僅大力提倡,而且帶頭信 仰。
西夏立國後,其統治者鑑於党項族信仰的“天”,“鬼神”和巫術, 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鬥爭形勢的需要。在充滿著階級對抗和民族矛盾經常 成為主要矛盾的形勢下,要想加強對老百姓的思想控制,使其統治長治 久安,必須大力提倡佛教。在西夏最高統治者中,有的如開國之君元昊, 不僅帶頭崇信佛教,而且還通曉浮圖(即佛學)之學。為了發展佛教, 他曾廣搜舍利(傳說中佛涅盤火化後的骨殖),妥為安置,規定每一季 ③《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①同上。
②轉引自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第23頁。
《宋史·夏國傳》說“篤信機鬼,尚詛祝”。
在党項人的心目中,神鬼先知先覺,神通廣大,主宰一切,但他們 有著明確的分工。據西夏文字典《文海》的記載,神主善,叫做“守護”。
神有天神、地神、富神、戰神、大神、護羊神,等等。鬼主惡,叫做“損 害”。鬼有餓鬼、虛鬼、孤鬼、厲害鬼、殺死鬼,等等。對於主善的庇 護人類的神應當尊崇、供奉、祭祀、禱告,對於主惡損害人類的鬼,則 應用迷信的方法驅逐和詛咒。
党項族由早期的自然崇拜,發展為多神信仰,是與党項社會的發展 階段相適應的。隨著党項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党項社會也由早期向晚期 過渡,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相應有所提高,從籠統崇拜天,到崇拜各種具 體的自然現象,並將它加以人格化,使之變為具有生命的和意志的自然 神,這在認識上是一種深化的表現。
西夏對多神的信仰,在其建國之後仍然存在。如公元1038年,元昊 稱帝後,曾“自詣西涼府祠神”①。公元1176年(夏乾佑七年)仁孝曾 在甘州黑水河邊立黑水橋碑,祭告諸神,祈求保護橋樑,平息水患。仁 孝在祭告的碑文中,以九五之尊,凌駕於諸神之上。“敕鎮夷郡境內黑 水河上下,所有隱現一切水土之主,山神、水神、龍神、樹神、土地諸 神等,咸聽朕命”②。在仁孝看來,皇帝受命於天,應當主宰一切(包括 諸神在內),其所以產生這種思想,是與當時封建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 封建中央集權的加強相適應的。
党項族在崇拜鬼神的同時,還崇尚巫術。在党項人的宗教活動中, 巫占有重要的地位。党項人稱巫為“廝”,巫師被稱為“廝乩”。巫是 溝通人和鬼神間的橋樑,其手眼通天,因此,受到人們的普遍尊敬。巫 術的職責之一是驅鬼,咒鬼。如何驅鬼、咒鬼?其法,挖一坑,將“鬼”
①《隋書》卷83,《党項傳》。
②沈括:《夢溪筆談》卷18,《技藝》。
①《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②王堯:《西夏黑水橋碑考補》,《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
送入坑中,同時在坑邊咒罵,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禍。另據《宋史》記 載: “不恥奔遁,敗三日,輒復至其處,捉人馬射之,號曰‘殺鬼 招魂’”③。
說明“殺鬼招魂”,是西夏人在戰爭中經常施行的一種巫術。
巫術的職責之二是占卜。占卜的目的是問吉凶,占疑難。占卜在黨 項人的日常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西夏統治者出兵作戰,往往先 占卜以問吉凶,然後決定進止。《宋史》載: “每出兵則先卜。卜有四:一,以艾灼羊髀骨以求兆,名‘炙勃焦’; 二,擗竹於地,若揲蓍以求數,謂之‘擗算’;三,夜以羊焚香祝 之,又焚谷火布靜處,晨屠羊,視其腸胃通則兵無阻,心有血則不 利;四,以矢擊弓弦,審其聲,知敵至之期與兵交之勝負,及六畜 之災祥,五穀之凶稔”①。
這說明党項人的占卜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用於軍事,而且滲透到党項 人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西夏除了盛行党項族的占卜術外,還從中原王朝傳入了易卜。如西 夏學者斡道沖用西夏文作《周易卜筮斷》一書,在國內廣為流行。另外, 甘肅省武威下西溝峴山洞中發現的西夏文占卜辭,採用的是以天干地支 計時日的占卜方法。如“寅後日變甲時安,巳後日變丁時安,申後日變 丑時安,亥後日變(癸)時安?.”②這種方法明顯受到漢人占卜的影響。
二、西夏佛教 佛教興盛的原因 公元1007年(宋景德四年)李德明母罔氏下葬,要求到宋山西五台 山修供10寺,並派致祭使護送供物至五台山,這表明至少自德明開始, 統治者開始崇尚佛教。西夏建國後,由於元昊等統治者的提倡,佛教日 益興盛起來。西夏佛教之所以興盛,究其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點: 第一,西夏統治期間,戰爭比較頻繁。災難深重的西夏人民,為了 擺脫戰爭苦難,尋找精神寄託,比較容易信仰佛教。“邊塞之干戈偃息, 倉箱之菽麥豐盈”①。反映了西夏人民希望停止戰爭,天下太平,五穀豐 登的美好願望。
第二,西夏統治者對佛教的高度重視。不僅大力提倡,而且帶頭信 仰。
西夏立國後,其統治者鑑於党項族信仰的“天”,“鬼神”和巫術, 已經不能適應新的鬥爭形勢的需要。在充滿著階級對抗和民族矛盾經常 成為主要矛盾的形勢下,要想加強對老百姓的思想控制,使其統治長治 久安,必須大力提倡佛教。在西夏最高統治者中,有的如開國之君元昊, 不僅帶頭崇信佛教,而且還通曉浮圖(即佛學)之學。為了發展佛教, 他曾廣搜舍利(傳說中佛涅盤火化後的骨殖),妥為安置,規定每一季 ③《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①同上。
②轉引自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