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早已消失了的城市一個又一個地被添標到地圖上,但在這令人興奮不已的年代裡,
考古工作卻似乎僅僅是男人的事。考古事業的早期,偶爾也會有一位考古學家的姐妹或
妻子(如亨利·謝里曼的妻子索菲亞)陪伴著他們出現在凱旋歡慶的場面上,但搜尋埋
藏於荒漠之下或隱藏於熱帶綠色叢林深處的廢墟的那些探險家卻都是男性,發現了有趣
事物的探險家們成了公眾崇敬的英雄,婦女們難免會感到奇怪,難道在考古史上就不曾
有過女英雄嗎?
在19世紀,大多數婦女幾乎都沒有機會單獨去探險,從而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然而,即使在那樣一個婦女被普遍約束的時代,也有過幾位勇敢的女性投身到了考古事
業之中。阿米里姬·愛德華茲就是對考古學作出了一定貢獻,並為大家所認可的早期歐
洲女性之一。
1831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愛德華茲經常去歐洲旅行。1873年她寫了一本備受大眾喜愛
的書,書中講述了她穿越義大利北部唐拉米提山脈的漫遊。翌年她再次去歐洲旅行,那
段漫長的淫雨季節驅使她向南方去尋求晴朗的藍天。她到達了一個她從未打算過要去的
地方——埃及,並立刻被那裡的景色所述住。正如她後來所描述的:“埃及之旅的魅力、
迷人的尼羅河、沒有料見到的那無比浩瀚的沙漠以及堪稱世界奇蹟的那些古代遺蹟。”
愛德華茲考察了開羅,繼而租用了一條船及其全體船員,他們沿尼羅河逆流而上,
作了一次漫長的旅行。而她顯然並不是一個悠閒的旅遊者,一路上她勤奮地速記和測繪
了那些古蹟、寺廟和其他遺蹟,並將沿途見到的所有古蹟的勘查報告彙編成冊,並於
1877年以《尼羅河上1000哩漫遊記》為題發表。這本書不僅是一篇生動的旅行經歷,而
且也是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受到了當時許多最賦聲望的考古學家的讚譽。愛德華茲這
本書的面市,引起了廣大讀者和考古學界的極大興趣。不僅如此,她還幫助在英國大學
中設立了旨在研究古代埃及文物的專門學科——埃及學。愛德華茲繼續從事她的研究工
作,1891年又出版了另一本有關埃及的書,在她去世的那一年,她被公眾推崇為第一位
埃及學家。
阿格尼絲和瑪格麗特·史密斯是1843年在蘇格蘭出生的一對孿生姐妹,雖然她們主
要是從事古代文獻的研究,而並非涉足尋找消失的城市這一領域,但她們作為無畏的旅
行者,對聖經考古學這門年青的學科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由於對旅行和古代語言的愛
好,她倆都是和學者結為伉儷的。1891年她們都不幸喪偶。次年,為了參觀西奈山,她
們結伴到埃及旅行,瑪格麗特稱西奈山為“在聖經歷史記載中最令人驚嘆的奇蹟之一。”
據聖經所述,摩西曾在西奈山的山坡上接受了基督教十戒。
一座非常古老的被稱之為聖凱塞琳的女修道院就座落在西奈山腳下。婚前,瑪格麗
特的丈夫曾考察過這個修道院,看見它的圖書館裡堆滿了許多年代久遠的,很久未被人
翻閱過的手寫本,這倆姐妹曾答應幫一位學術界的朋友去拍攝這些手稿,沒想到這一幫
忙竟導致出了一個純屬偶然的非凡發現。
當在應朋友的要求對文獻拍照時,她們注意到一份羊皮紙的短文是用兩種文字書寫
的:希臘文和敘利亞文。敘利亞文用阿拉米語(譯者註:古代西亞的通用語言)的書寫
形式寫成,是耶穌和他的門徒講話的譯本,這倆姐妹熱切的尋找這個敘利亞文本的其它
部分,共找到了358頁。文件展現出《基督教徒福音》(譯者註:新約四部福音書之一)
是早期的公元4世紀的譯本,被稱為敘利亞西奈半島主義。這份厚稿對研究聖經的學者
和研究古代基督教徒世界的歷史學家都具有巨大價值。
福音經文的發現使阿格尼絲·史密斯·劉易斯和瑪格麗特·史密斯·喬普森名噪一
時。兩位女士離開聖凱塞琳女修道院後繼續旅行,考察了埃及和黎巴嫩的其他修道院,
出版了許多古老的敘利亞和阿拉伯經文的翻譯本。瑪格麗特和阿格尼絲分別逝世於1920
年和1926。這時婦女們在世界考古事業和學術界中開始嶄露頭角,有一位女士甚至還發
現了一座消失了的城市。
哈麗特·博伊德是在愛琴海地區領導自己的探險隊的女性,當亨利·謝里曼在18世
紀70年代發掘特洛伊城(譯者註:小亞細亞的古城)和1900年亞瑟·伊文思發掘克諾塞
斯宮殿時,這個區域成了世界頭條新聞密切關注的地區。博伊德於1900年到達克里特島
(希臘)。僅僅幾天之後,伊文思的發現就開始了。她是當時熱情洋溢又勇於跨越島嶼
的探險者之一,期待著能夠找到更多的古代邁諾斯文化的遺蹟(譯者註:在公元前3000
一前1100年希臘克軍特島人的文化稱為邁諾斯文化)。
考古工作卻似乎僅僅是男人的事。考古事業的早期,偶爾也會有一位考古學家的姐妹或
妻子(如亨利·謝里曼的妻子索菲亞)陪伴著他們出現在凱旋歡慶的場面上,但搜尋埋
藏於荒漠之下或隱藏於熱帶綠色叢林深處的廢墟的那些探險家卻都是男性,發現了有趣
事物的探險家們成了公眾崇敬的英雄,婦女們難免會感到奇怪,難道在考古史上就不曾
有過女英雄嗎?
在19世紀,大多數婦女幾乎都沒有機會單獨去探險,從而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然而,即使在那樣一個婦女被普遍約束的時代,也有過幾位勇敢的女性投身到了考古事
業之中。阿米里姬·愛德華茲就是對考古學作出了一定貢獻,並為大家所認可的早期歐
洲女性之一。
1831年出生在英格蘭的愛德華茲經常去歐洲旅行。1873年她寫了一本備受大眾喜愛
的書,書中講述了她穿越義大利北部唐拉米提山脈的漫遊。翌年她再次去歐洲旅行,那
段漫長的淫雨季節驅使她向南方去尋求晴朗的藍天。她到達了一個她從未打算過要去的
地方——埃及,並立刻被那裡的景色所述住。正如她後來所描述的:“埃及之旅的魅力、
迷人的尼羅河、沒有料見到的那無比浩瀚的沙漠以及堪稱世界奇蹟的那些古代遺蹟。”
愛德華茲考察了開羅,繼而租用了一條船及其全體船員,他們沿尼羅河逆流而上,
作了一次漫長的旅行。而她顯然並不是一個悠閒的旅遊者,一路上她勤奮地速記和測繪
了那些古蹟、寺廟和其他遺蹟,並將沿途見到的所有古蹟的勘查報告彙編成冊,並於
1877年以《尼羅河上1000哩漫遊記》為題發表。這本書不僅是一篇生動的旅行經歷,而
且也是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受到了當時許多最賦聲望的考古學家的讚譽。愛德華茲這
本書的面市,引起了廣大讀者和考古學界的極大興趣。不僅如此,她還幫助在英國大學
中設立了旨在研究古代埃及文物的專門學科——埃及學。愛德華茲繼續從事她的研究工
作,1891年又出版了另一本有關埃及的書,在她去世的那一年,她被公眾推崇為第一位
埃及學家。
阿格尼絲和瑪格麗特·史密斯是1843年在蘇格蘭出生的一對孿生姐妹,雖然她們主
要是從事古代文獻的研究,而並非涉足尋找消失的城市這一領域,但她們作為無畏的旅
行者,對聖經考古學這門年青的學科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由於對旅行和古代語言的愛
好,她倆都是和學者結為伉儷的。1891年她們都不幸喪偶。次年,為了參觀西奈山,她
們結伴到埃及旅行,瑪格麗特稱西奈山為“在聖經歷史記載中最令人驚嘆的奇蹟之一。”
據聖經所述,摩西曾在西奈山的山坡上接受了基督教十戒。
一座非常古老的被稱之為聖凱塞琳的女修道院就座落在西奈山腳下。婚前,瑪格麗
特的丈夫曾考察過這個修道院,看見它的圖書館裡堆滿了許多年代久遠的,很久未被人
翻閱過的手寫本,這倆姐妹曾答應幫一位學術界的朋友去拍攝這些手稿,沒想到這一幫
忙竟導致出了一個純屬偶然的非凡發現。
當在應朋友的要求對文獻拍照時,她們注意到一份羊皮紙的短文是用兩種文字書寫
的:希臘文和敘利亞文。敘利亞文用阿拉米語(譯者註:古代西亞的通用語言)的書寫
形式寫成,是耶穌和他的門徒講話的譯本,這倆姐妹熱切的尋找這個敘利亞文本的其它
部分,共找到了358頁。文件展現出《基督教徒福音》(譯者註:新約四部福音書之一)
是早期的公元4世紀的譯本,被稱為敘利亞西奈半島主義。這份厚稿對研究聖經的學者
和研究古代基督教徒世界的歷史學家都具有巨大價值。
福音經文的發現使阿格尼絲·史密斯·劉易斯和瑪格麗特·史密斯·喬普森名噪一
時。兩位女士離開聖凱塞琳女修道院後繼續旅行,考察了埃及和黎巴嫩的其他修道院,
出版了許多古老的敘利亞和阿拉伯經文的翻譯本。瑪格麗特和阿格尼絲分別逝世於1920
年和1926。這時婦女們在世界考古事業和學術界中開始嶄露頭角,有一位女士甚至還發
現了一座消失了的城市。
哈麗特·博伊德是在愛琴海地區領導自己的探險隊的女性,當亨利·謝里曼在18世
紀70年代發掘特洛伊城(譯者註:小亞細亞的古城)和1900年亞瑟·伊文思發掘克諾塞
斯宮殿時,這個區域成了世界頭條新聞密切關注的地區。博伊德於1900年到達克里特島
(希臘)。僅僅幾天之後,伊文思的發現就開始了。她是當時熱情洋溢又勇於跨越島嶼
的探險者之一,期待著能夠找到更多的古代邁諾斯文化的遺蹟(譯者註:在公元前3000
一前1100年希臘克軍特島人的文化稱為邁諾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