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軍內密謀集團形成之初,第三軍區司令維茨勒本、最高統帥部諜報局局

  長助理奧斯特等人是該集團的核心人物。1938 年捷克危機期間,該集團積極 活動,準備在求得英國政府的支持後,逮捕或刺殺希特勒,組織新政府,避 免與英法兩國正面對抗。1939 年下半年,由於擔心德國進攻波蘭會導致英法 參戰,最終會導致德國滅亡,集團成員又多次嘗試謀刺希特勒,但都未成功。

  自 1940 年 6 月部分西線軍官暗殺希特勒的嘗試失敗後,密謀活動曾一度停

  頓。德軍進攻蘇聯,美英《大西洋憲章》的發表又使一部分軍官感到國家前 途渺茫,軍內密謀集團重新開始活動。這時,中央集團軍群參謀長特雷施科 夫成了該集團的核心人物。

  1943 年起,德國在各條戰線上步步失利,戰爭前景黯淡,密謀分子加緊

  活動,一年中 6 次謀刺希特勒,均未成功。在這一年的活動中,掌握部分兵 權又能見到希特勒的國內駐防軍司令部參謀長施陶芬貝格成了密謀集團的關 鍵性人物。

  1943 年底,密謀集團擬定了代號為“女武神”(一譯“伐爾克里”)的 新的行動計劃,準備再次謀刺希特勒。計劃規定在行刺後的兩小時內切斷希 特勒大本營同各地的通訊聯繫;奪占柏林的電台、電報局、總理府和政府各 部;解除黨衛隊和蓋世太保的武裝;然後通電全國,宣布陸軍接管政府,成 立以貝克為國家元首、前萊比錫市長格爾德勒為總理的反納粹政府;同西方 國家進行和平談判,結束戰爭。1944 年夏,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蘇軍在 東線發動強大攻勢,德國的處境每況愈下,希姆萊又加強了對密謀分子的監 視和逮捕。為了不使暗殺計劃敗露,密謀集團加快行動步伐。同年 7 月中旬, 施陶芬貝格先後兩次企圖行刺,俱因希特勒改變活動日程而未得手。7 月 20 日中午,他再次奉召前往臘斯登堡大本營,參加希特勒舉行的每日軍事匯報

  會。他尋機將一個裝有英制定時炸彈的公文包放在會議桌下面,希特勒腳邊, 隨後離開會議室。不料。另一名與會者為了看清地圖,把礙事的皮包提到橡 木桌子厚底座的外側,由於厚厚的橡木擋住了炸彈的威力,希特勒保住了性 命。留在柏林的密謀分子不知謀刺是否成功,未按原定計劃在首都採取行動, 直到施陶芬貝格返回後才倉促行動,因而喪失了有利時機。在進占政府各部 的過程中,一部分政變參與者聞知希特勒未死而倒戈,致使政變失敗。事後, 希特勒下令成立“七月二十日事件特別委員會”懲罰參與者,先後處決了包 括貝克、格爾德勒、施陶芬貝格、隆美爾等在內的 4980 人,其中的核心人物 都被用鋼琴琴弦加肉鉤子絞死。軍內密謀集團就此消失。七二○政變表明希 特勒已眾叛親離。

  納粹政權的覆亡

  1944 年秋冬,盟軍逼近德國本土,納粹政權瀕臨滅亡。希特勒決定孤注 一擲,趁西線盟軍攻勢減弱之機,在英美盟軍防守最薄弱的阿登地區發動一 場大規模的反攻,從而扭轉西線不利局勢。

  1944 年 12 月 16 日,德軍集結 25 個師共 25 萬人,在預定地點實施突擊。

  盟軍猝不及防,德軍順利突破盟軍防線,向縱深推進,至 12 月 25 日,先遣 坦克部隊已突擊到離馬斯河僅 4 英里的地方。盟軍急忙抽調兵力加強防守, 並從 12 月 22 日開始實施反突擊。阻止了德軍的進攻。1945 年 1 月初,德軍 又對阿爾薩斯地區的美軍部隊兩翼實施突擊,3 天內向前推進約 30 公里。但 該地盟軍隨即轉入反攻。1 月底,實施阿登突擊的德軍部隊全部被趕回到原 出發陣地,希特勒的企圖徹底破產。

  1945 年 1 月 12—14 日,蘇軍應邱吉爾的請求,提前 8 天在東線對德軍

  發起強大攻勢,以增援西線盟軍的反擊行動。2 月底,東線德軍已退守奧得 河一線。同年 2—3 月,西線盟軍在萊茵河以西肅清德軍,開始強渡萊茵河。

  4 月 2 日,盟軍兵分 3 路,以中路為主要突擊力量,向東推進。4 月 25 日,

  蘇軍和美軍在托爾高地域的易北河上會師。 希特勒眼看末日來臨,一面唉嘆:戰爭已經證明德意志民族是地球上的

  弱者,而且該民族中的優秀者已經戰死,剩下的都是“劣等貨”;1945 年 3

  月 19 日,下令“必須破壞德國領土上的一切軍用的交通、通信、工業和後勤 補給設施以及其它重要設施”①。只是由於部分下屬消極抵制,盟軍快速推進, 才使該陰謀未能得逞。

  4 月 10 日,希特勒為了負隅頑抗,把德國尚未被占領的地區分為南北兩 個行政作戰區,北部地區由海軍總司令鄧尼茨指揮,南部地區由原西線總司 令凱塞林指揮。4 月 16 日,蘇軍發動柏林戰役,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指 揮德軍頑抗。然而,此時戈林逃到南方山林中,希姆萊則背著希特勒與盟國 秘密談判。26 日起,蘇軍強攻市中心區。希特勒眼看大勢已去,於 29 日口 授了政治遺囑,在遺囑中號召全體德國人“決不放棄鬥爭”、“無情地打擊 一切民族的毒害者國際猶太人”,宣布將戈林和希姆萊開除出黨,任命鄧尼 茨為德國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戈培爾為政府總理。30 日,希特勒在總

  ① 《希特勒戰爭密令,1939—1945 年》,第 70 號文件,聯邦德國科布倫茨 1983 年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