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 月 13 日舉行全國投票,結果興登堡獲票 49.6%;希特勒 30.1%;台 爾曼 13.2%;迪斯特貝格 6.8%。由於無一人獲得絕對多數票,按憲法規定,

  將舉行第二輪投票。 在第二輪競選中,迪斯特貝格宣布退出競選,要求支持者投票給希特勒。

  希特勒則租了一架飛機,每天在四五個城市發表競選演說,演說重點從攻擊 現行體制轉向描繪美好未來。共產黨提出的口號是:“誰選舉興登堡,就是 選舉希特勒;誰選舉希特勒,就是選舉戰爭!”

  4 月 10 日舉行第二輪投票,結果興登堡獲票 53%;希特勒 36.8%;台 爾曼 10.2%。興登堡再度當選總統。

  在第一次全國投票日,即 3 月 13 日,衝鋒隊參謀長羅姆以傳聞社會民主 黨的防衛組織國旗社將用暴力阻止希特勒合法掌權為藉口,下令衝鋒隊在突

  擊地點集合,並處於“緊急戒備狀態”。同時,“政變”這個字眼也在衝鋒 隊內廣為流傳。3 月 17 日,普魯士警察搜查了納粹黨大區辦事處和衝鋒隊中 心,找到一些衝鋒隊組織打算在希特勒獲勝後採取暴力行動的材料。布呂寧 和國防部長兼內政部長格羅納應普魯士和巴伐利亞等邦的要求,決定取締沖 鋒隊,以消除內戰的危險。4 月 13 日,再度當選總統的興登堡簽署《保障國 家權威性的總統法令》,正式宣布取締衝鋒隊及其下屬組織黨衛隊。翌日, 國旗社理事會認為“興登堡當選為總統是憲法和民主制度的一個勝利,消除 了德國內戰的直接危險”,因而宣布解散自己的核心組織“保衛團”。

  格羅納查禁衝鋒隊的行動引起了國防軍大部分高級軍官的反對,他們擔 心此舉會破壞國防軍利用衝鋒隊防守東部邊界的努力,施萊歇爾呼籲興登堡 收回總統法令,或者對等地取締國旗社。儘管興登堡於 5 月 3 日簽署《保障 國家權威性的第二號總統法令》,規定一切武裝政治團體都要置於內政部長 的監督之下,從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國旗社的行動,但施萊歇爾等國防部官 員仍以辭職相威脅迫使格羅納於 5 月 13 日辭職。布呂寧邀請施萊歇爾出任 國防部長,然而對布呂寧政府的政策不滿,自己又懷有政治野心的施萊歇爾 回答說:“我願意出任,但不是在你的政府中。”

  巴本執政與“巴本政變”

  隨著德國政治局勢日趨複雜,施萊歇爾要操縱政局的野心也日益膨脹, 他制訂了一個所謂“馴服”方案,打算對衝鋒隊開禁,邀請納粹黨參加政府, 以此擴大政府的國會基礎,同時把衝鋒隊、鋼盔團、國旗社和其它準軍事組 織合併,組成一支由國防軍控制的民兵部隊。他希望選擇一個個性較弱的總 理在前台執政,自己在幕後操縱局勢,因此竭力勸說興登堡撤換布呂寧。

  布呂寧政府為了緩和日益嚴重的農業危機,於 1932 年 5 月 20 日擬定了

  一項新的墾殖法令,打算強制購買不再具有償還能力的東部莊園,向遷徙農 民提供土地。大莊園主對此極為不滿,紛紛向興登堡請願,指責布呂寧“已 完全倒向農業布爾什維主義”。在各種勢力的壓迫下,5 月 30 日,布呂寧被 迫辭職。6 月 1 日,興登堡任命由施萊歇爾推薦的巴本為總理。巴本出身天 主教貴族兼大資本家家庭,曾在總參謀部任職,1920 年參加天主教中央黨。 由於他參加了推翻中央黨提名的總理布呂寧的幕後活動,又違背該黨領袖的 旨意,因此被迫脫黨,巴本內閣屬純總統制內閣,以資本家“右翼凱恩斯主 義”集團為後台,主要由保守的貴族分子組成,沒有工人和小資產階級政黨 的成員,因此被稱為“男爵內閣”。施萊歇爾出任國防部長。

  6 月 4 日,巴本越過國會,直接向報界發表政府聲明,聲稱必須結束“議 會民主的混亂管理”,最終制止“文化布爾什維主義”,停止“無神論—馬 克思主義思想的腐蝕”。巴本政府在政治上反對議會民主制,鼓吹獨裁統治, 遭到了包括社會民主黨、中央黨、基督教工會、原布呂寧政府閣員在內的各 種政治集團的反對。在經濟上,巴本政府前期基本上延用傳統政策,增加捐 稅,削減社會保險,頒布法令允許資本家將法定工資削減一半,實行有利於 大地主利益的農業定額分配製。從 8 月起,開始放棄通貨緊縮政策,試圖用 “引爆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如向增加勞工僱傭數額的企業發放稅收有價 證券,資本家可以此充當稅款。同時通過分配國家任務和削減企業稅收來刺

  激私人經濟,間接解決勞工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巴本政府還規定實行“進 口限定製”,以保護國內市場。這些措施首先使資本家得利,因而引起了工 人的強烈反對。

  早在巴本政府執政前,即 1932 年 4 月 24 日,普魯士舉行了邦議會選舉, 結果納粹黨贏得約 38%的選票,比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所獲選票的總和還 多,成了議會第一大黨。但是,該邦邦議會的議事規程規定,任免邦總理必 須獲得議會絕對多數的贊同。當時普魯士中央黨拒絕同納粹黨聯合,因而社 民黨人布勞恩繼續留任總理。布勞恩政府素有魏瑪共和國民主制度的“堡壘” 之稱,右翼勢力和國防軍一直將它視作眼中釘。當社民黨失去大量議席後, 國防軍軍官團便要求德國總理以全國總督身份用國家管制的名義接管普魯士 政府,但遭到布呂寧拒絕。巴本執政後,便與施萊歇爾一起策劃摧毀普魯士 政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