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38 年又轉移到美洲繼續活動。 納粹黨黨內矛盾的另一表現是部分衝鋒隊組織的反叛活動。由於經濟危

  機期間衝鋒隊向隊員提供食宿,大量失業工人和青年湧入該組織,致使其成 員中底層群眾的比例比納粹黨高得多。在少數野心家的挑動下,部分不滿於 希特勒投靠權勢集團行為的衝鋒隊組織向納粹黨領導集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 經濟要求。1930 年 8 月,施滕納斯任隊長的柏林衝鋒隊提出 7 點要求,呼籲 希特勒放棄“合法”路線,以暴力行動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要求提名 衝鋒隊領袖為國會議員候選人,縮小黨的大區領袖的權力,並給衝鋒隊為黨 的集會維持會場秩序支付報酬。這些要求遭到拒絕後,該隊在國會選舉中消 極怠工,並於 8 月 29 日襲擊納粹黨柏林大區指導處,砸壞大部分辦公用具。 希特勒親自趕到柏林,用安撫的手段平息了事態,隨後於 9 月 2 日撤換衝鋒 隊全國領袖扎洛蒙,自任衝鋒隊最高領袖,並規定全體衝鋒隊員必須宣誓對 其個人無條件效忠。1931 年 1 月,希特勒任命羅姆為衝鋒隊參謀長,隸屬於 全國最高領袖的領導。羅姆曾任衝鋒隊首領,20 年代中期希特勒想把該組織 建成納粹黨的政治宣傳工具和打手別動隊,羅姆進行抵制並堅持衝鋒隊相對 獨立的準軍事組織性質而與希特勒發生衝突,辭職前往玻利維亞。這時,希 特勒為了轉移衝鋒隊的政治興趣,遂重新起用他。羅姆到任後,立即著手再 次加強衝鋒隊的軍事性質,模仿德國陸軍的組織機構,設立總參謀部、司令 部和訓練學院,並設地區總隊、旅隊、區隊、旗隊、突擊大隊、突擊隊、小 隊和小組,一般都由前軍官擔任頭目。

  1931 年 4 月 1 日,施滕納斯等人再次起事,糾合了布蘭登堡、西里西亞、

  波美拉尼亞和梅克倫堡地區衝鋒隊的領袖,發動第二次叛亂。不久,德國北 部和東部的衝鋒隊組織也起而呼應。起事者譴責希特勒的“合法”奪權路線, 指責他任人唯親,要求澄清民族社會主義理論,並宣布廢黜希特勒的領袖地 位。希特勒一面在《人民觀察家報》和《抨擊》等報刊上發表文章,抨擊施 滕納斯一夥是鑽進納粹黨內的“沙龍布爾什維主義和沙龍社會主義的小丑 們”,“將一系列嚴格說來是屬於共產黨不斷煽動所需要的概念引進衝鋒隊 內”;一面調動黨衛隊平息叛亂。希特勒的行動獲得國防軍領導層的讚揚。

  1932 年期間,格·施特拉瑟同希特勒之間的矛盾也尖銳起來。格·施特 拉瑟自 1926 年起擔任納粹黨全國宣傳領袖,1932 年又兼任全國組織領袖, 成了黨內地位僅次於希特勒的第二號人物。納粹黨班貝格會議之後,他一直 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直到 1932 年 5 月,他還在國會演說中站在小資產 階級的立場上反對資本主義制度,表示“為了獲得他們自己的生存權”,人 民要求“同黃金、世界經濟、唯物主義這些惡魔斷絕關係,同輸出統計和銀 行利率的思想習慣斷絕關係,??恢復正當勞動的正當報酬。”但是,1929 年底以後納粹黨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他對如何處理同舊勢力的關係 問題也有了新的看法,認為在堅持民族社會主義原則的前提下,同保守勢力

  結盟比舉行暴力革命“更為可靠”。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批評了奧·施 特拉瑟在 1930 年的行動,表示“社會主義不可能由宣布過激的理論詞句加以 推進,而是有朝一日通過某一民族社會主義的勞動部長頒布必要的法律來實 現”。1932 年 11 月,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得票數下降,格·施特拉瑟認為 希特勒的“合法路線”已陷於破產,如果納粹党進一步向右偏轉,廣大黨員 將投奔共產黨。因此,他主張納粹黨“應原則上改變路線”,“回到原來革 命的民族社會主義路線上來”,“避免下降為一種反猶主義的經濟黨”。他 還認為,使納粹黨免於瓦解的另一途徑是立即執政,如不能單獨執政,參與 組閣亦可。當時希特勒既堅持要自任總理,更拒絕改變納粹黨的既定方針。

  1932 年 12 月 7 日,兩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翌日,格·施特拉瑟辭去 黨內一切職務,前往義大利“療養”。納粹黨內以施特拉瑟兄弟為首的反對 派就此消散。

  第三節 1932 年,處在十字路口的德國 總統選舉

  1932 年,德國政治鬥爭進入了白熱化狀態。隨著經濟危機達到最高峰, 失業人數也升到頂點,勞動人民要求變革現狀的願望更加強烈。階級鬥爭的 激化進一步加劇國會內外的黨派鬥爭,一年內國會被解散兩次,政府三次更 迭。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縱橫捭闔,頻繁地分化組合,德國政治生活處在資產 階級民主和法西斯獨裁的十字路口。

  1932 年第一次大的政治鬥爭是總統選舉。

  1932 年,興登堡總統任期屆滿,3 月將舉行新的總統選舉。當時興登堡 年邁體弱,不打算連任。但資本家“杜伊斯貝格集團”要求他爭取連任。布 呂寧總理和國防部辦公廳主任施萊歇爾也認為他是“唯一能擊敗希特勒的候 選人”,勸說他參加競選。社會民主黨採取“取小害(興登堡)而避大害(希 特勒)”的對策,不提自己的候選人,支持興登堡競選。“納粹工業集團” 則推出希特勒參加競選。希特勒經過一段時間猶疑之後,同意競選。但納粹 黨避免攻擊興登堡,反而試圖利用他的威望來爭取群眾,他們提出“尊敬興 登堡,投票希特勒”的口號。民族人民黨推出鋼盔團第二號人物特奧多爾·迪 斯特貝格為候選人。共產黨候選人為台爾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