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3 月 9 日,民族人民黨和人民黨在國民議會中提議重新舉行國會選舉,並通 過全民選舉選出總統。右翼政黨在徵得退位皇帝贊同後,醞釀推出興登堡作 為總統候選人。

  3 月 10 日,國防部長諾斯克為執行協約國監察委員會的裁軍要求,正式

  下令解散埃爾哈特和勒文弗爾德指揮的兩個海軍旅。柏林駐軍司令官呂特維 茨宣稱決不允許解散這樣的精銳部隊,並於當天同其他高級軍官一起謁見艾 伯特總統和諾斯克,要求解散國民議會,由全民投票選舉總統,建立一個強 有力的內閣,並停止裁軍。艾伯特和諾斯克拒絕了這些要求,並警告呂特維 茨不得干涉政治事務。於是,右翼軍人發動了蓄謀已久的軍事叛亂。

  3 月 12 日夜,埃爾哈特率領 5000 名海軍旅士兵從駐地柏林附近的德貝

  里茨出發,向柏林進發。艾伯特急忙召開內閣會議,要求軍隊當局採取措施 制止叛亂。當時只有兩名高級軍官願意服從政府指揮,以澤克特為首的軍官 團主體把維護軍隊團結置於保護政府安全之上,聲稱“國防軍不打國防軍”, 拒絕鎮壓叛軍。政府隨即遷往德勒斯登,3 月 14 日又遷往斯圖加特,僅留下 副總理歐根·席弗爾和少數部長留守柏林。3 月 13 日,海軍旅叛軍從勃蘭登 堡門開進柏林政府區。同日,東普魯士行政長官沃爾夫岡·卡普博士和呂特 維茨等也率領 8000 名陸軍士兵進攻柏林。叛軍占領了所有的政府建築物,宣 布廢除魏瑪憲法,推翻鮑威爾政府,解散國民議會,廢除一切民主權利,成 立以卡普和呂特維茨為首的新政府。卡普政府得到德國東部和柏林地區駐軍 的支持,但德國西部和南部地區的駐軍聲明支持魏瑪政府。低級官吏和公務 員也擁護魏瑪政府,反對叛亂。

  工人群眾採取強有力的行動來反擊叛亂。社民黨、獨立社民黨和全德工 會聯合會號召舉行總罷工,保衛民主共和國。3 月 15 日,總罷工擴大到全國, 總計約有 1200 萬工人和職員參加。在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地方,工人們展開 了武裝鬥爭。叛亂地區的鐵路、報紙、交通和工業活動都陷於停頓,城市生 活完全癱瘓,城市同農村的聯繫徹底斷絕。16 日,德共中央委員會正式發布 號召書,表示支持工人階級舉行反對暴動的總罷工,並要求卡普政府立即下 台、解除反動軍隊的武裝、組建工人武裝和選舉工人委員會。號召書同時反 對鮑威爾政府重新執政。各共產黨地方組織和廣大黨員同其他黨派的工人聯

  合戰鬥。3 月 17 日,卡普政府在廣大群眾的反擊下被迫辭職,卡普乘飛機逃 往瑞典,後死於獄中,呂特維茨逃往匈牙利。

  鮑威爾政府很快遷回柏林,並立即著手平息罷工運動。魯爾地區的工人 曾在反對叛亂的鬥爭中建立起一支 10 多萬人的“紅色魯爾軍”,並於 3 月

  19 日控制了魯爾全區。3 月 23 日,魯爾區專員卡爾·澤韋林同工人代表舉行 談判,允諾工人的要求,但要工人復工並放下武器。罷工工人和紅色魯爾軍 履行了協議,政府卻派遣國防軍開進魯爾區,進行殘酷鎮壓。

  3 月 26 日,鮑威爾內閣因遭廣大民眾反對被迫辭職,翌日社民黨人米勒 組成新的內閣。因允許大量反動分子進入國防軍,遭到謝德曼和工會領袖猛 烈抨擊的諾斯克也於 3 月 22 日辭職。米勒內閣未委任國防部長。

  1920 年 6 月 6 日,德國舉行國會選舉,結果社民黨得票數降至 21.6%; 獨立社民黨得票數升到 17.9%;共產黨也參加了競選,得票 2.1%;民族人 民黨得 14.9%;人民黨得 13.9%;中央黨得 13.6%;民主黨得 8.3%。選舉 結果表明社會民主黨的影響急劇下降,左翼和右翼反對派的地位大為增強。6

  月 8 日,米勒內閣辭職。25 日,中央黨人費倫巴赫組成中央黨、民主黨、人 民黨聯合內閣,民主黨人格斯勒任國防部長(直至 1928 年 1 月)。1922 年

  10 月,國會通過決議,將艾伯特的總統任期延長到 1925 年 6 月 30 日。

  1921 年“三月起義”

  1920 年 12 月,以多伊米希為首的左派獨立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合併。 合併後的黨全稱“德國統一共產黨”,擁有約 35 萬名黨員。獨立社會民主黨 原擁有約 89 萬名黨員,其中參加共產黨的約 30 萬人。

  共產黨規模和影響的急劇擴大助長了黨內左傾盲動情緒。1921 年 3 月 17

  日,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共產國際代表的直接影響下,過高地估計了德國革 命形勢的成熟程度和共產黨對群眾的影響力,提出“推翻魏瑪政府,與蘇俄 訂立攻守同盟,解除反革命武裝並武裝工人,增加工資和薪水 50%,為失業 者提供工作,廢除國債”等口號,並決定在 3 月 27 日發動反政府的群眾起義。 費倫巴赫政府決定挫敗共產黨的起義計劃,選擇了共產黨影響最大的中 部工業區作為突破口。3 月 19 日,薩克森首腦、社民黨人赫爾辛派遣保安警 察部隊開進中部工業區。擁有重武器的保安警察“百人團”占領該地區,解 除了工人的武裝並全面侵犯工人的社會和政治權利。在這種情況下,德共中 央和一些地方工會負責人決定提前發動起義。3 月 19 日當天《紅旗報》號召 全國工人舉行總罷工並發動武裝起義。但是,部分德共中央領導人在左傾盲 動情緒指導下,否定了這次行動的防禦性質,提出了所謂的“進攻理論”, 即不惜一切代價,把德國工人階級引向革命進攻的道路,爭取奪取全國政權。 個別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藉口要喚醒處於“昏沉的麻木不仁狀態”的工人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