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11 年 4 月,摩洛哥首都非斯郊區爆發起義,法國以“保護臣民”為借

  口於 5 月出兵占領非斯。7 月 1 日,德國炮艦“豹”號開抵阿加迪爾。 威廉和他的外交幕僚們滿以為,這豹子一跳,就能安心等待法國的補償

  了。 7 月 15 日,柏林向法國大使亮了底:德國必須得到整個法屬剛果。法 國為德國的胃口如此之大而愕然。就在這當頭,英國卻直接了當地警告柏林: 英國不允許德國在直布羅陀之濱立腳。7 月 21 日,財政大臣勞合—喬治發表 公開演說。他聲明:英國“願作重大犧牲以維護和平”,同時,英國海軍進 入戰備狀態。

  同第一次摩洛哥危機一樣,柏林當局耍的還是軍事威懾的把戲,德國根 本沒有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威廉一開始就動搖不定,貝特曼私下透露:“將

  ‘豹’號派往阿加迪爾,看來是一種冒險的策略”。因此,面對英國的干預, 德國插劍入鞘了。貝特曼趕忙聲明:“我們從來沒有想在摩洛哥奪得土地”, “我們正在和法國討論摩洛哥問題,英國的利益還沒有因此受到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外交協議後,11 月 4 日簽訂德法協定,德承認法在摩洛哥的特 權,作為交換條件,德取得法屬剛果的一小部分,那就是把德屬喀麥隆同剛 果河連接起來的兩條窄長的沼澤地。結果,德國在軍事上、外交上付出的巨 大代價換來的卻是“一堆池沼”。

  兩次摩洛哥危機表明後起的德國帝國主義再瓜分世界的急切心理,充分 反映了國際關係舞台上,新老帝國主義之間的水火不相容。國際局勢也因列 強的角逐而日趨緊張。

  巴爾幹危機

  1878 年《柏林條約》規定,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由奧匈帝國代管,名 義上仍屬土耳其。1908 年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國內局勢動盪,奧匈乘 機將波、黑併入自己的版圖,引發了一場國際衝突,史稱“波士尼亞危機”。 塞爾維亞向奧匈提出抗議,並進行軍事動員,同時向俄國求援,俄國要 求召開國際會議解決爭端。在這場衝突中,德國站在奧匈一邊,柏林當局認 為德國若能在巴爾幹問題上扶奧匈一把,加強德奧同盟,則可使之在德法沖 突中作為對付俄國的後援,以及德國向東南方向發展的側翼掩護。因此,德 國國內輿論普遍認為:“德國在巴爾幹政策問題上,再不能如同俾斯麥在柏 林會議上扮演‘不感興趣的’‘中立的’仲裁人角色”。1909 年 2 月,親德 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國影響下,以 250 萬英鎊的代價放棄了波、黑兩省的名義 上的主權。3 月,標洛在帝國國會上發表演說,要求俄國敦促塞爾維亞承認 奧匈兼併波、黑兩地的既成事實。由於俄國尚未從日俄戰爭中緩過氣來,加

  上國內革命形勢高漲,被迫讓步。

  波士尼亞危機使巴爾幹的矛盾,特別是德奧與俄國的矛盾更加尖銳了。

  1912 年 3 月、5 月,巴爾幹半島上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 內哥羅簽訂協定,結成旨在擺脫土耳其壓迫的巴爾幹同盟。10 月,同盟各國 對土耳其採取了戰爭行動,爆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1 月,土耳其在軍事 上慘敗,其在巴爾幹的屬地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蓋利博盧半島、亞得里亞堡、 亞尼納、斯庫台五處。土耳其被迫請求列強出面調停。

  歐洲各大國,尤其是俄奧紛紛插手,將巴爾幹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納入

  它們爭霸世界的軌道。俄國認為保加利亞占領君士坦丁堡將威脅它在兩海峽 的利益。奧匈則不能容忍塞爾維亞涉足亞得里亞海,它甚至調重兵於塞邊境, 以防俄出兵援塞。

  德國巴不得巴爾幹激化矛盾,削弱協約國。威廉寫道:“為什麼我們應 該阻止戰爭的到來呢?難道只是為了讓俄國進行戰爭準備嗎?不,趁著俄法 英三國現在處於困境時,就讓戰爭爆發吧!”11 月 22 日,德國皇帝威廉、 首相貝特曼、參謀長小毛奇(1848—1916)在柏林接見了來訪的哈布斯堡王 位繼承人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和總參謀長舍莫阿將軍。柏林當局鼓動維也納 切不可在塞爾維亞問題上讓步,並明確表示:德國全力幫助奧匈武裝進攻塞, 即使是釀成歐戰也在所不顧。

  11 月 28 日,塞爾維亞軍隊占領亞得里亞海沿岸的都拉斯。奧匈再次施 加壓力,要求塞軍撤離。沒隔幾天,12 月 2 日,德國首相貝特曼在帝國國會 發表演說,公開宣稱:“德國已決定,如果奧地利的利益受到威脅,那麼,

  我們將忠於我們的同盟義務,堅決站在它一邊。同時,我們將為了維護我們 自己在歐洲的地位??進行決鬥”。法國認為貝特曼的演說“是針對三國協 約所進行的挑釁”。英國通過政治家格雷對德國大使暗示:“如果發生一場 德國和法國參加的歐洲戰爭,英國也不可能保守中立”。面對英法的強硬警 告,德國軟了下來。當奧匈仍堅持軍事行動時,威廉便以“過於冒險”為理 由予以阻止。12 月中旬,歐洲 6 大國大使和交戰國在倫敦分別進行談判。圍 繞土耳其歐洲領土的邊界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1913 年 1 月,土耳其國 內發生政變,新政府在德國支持下,態度強硬,談判破裂,戰事再起。 4 月, 土耳其因戰事失利,再次求和。 5 月 30 日,土耳其和巴爾幹四國簽訂《倫 敦條約》,從而結束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實際上,巴爾幹問題上的各種矛 盾仍然潛伏著,戰火併沒有完全熄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