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① 當殖民公司第一年大量虧損向政府求援時,俾斯麥僅派去一名專員敷衍了事。

  重視它的存在,尊重它的意見,必須注意到在巴爾幹英俄合夥損害奧地利所 引來的嚴重後果。

  俾斯麥對自己這一舉動會不會引來英德衝突,是成竹在胸的。他相准 80 年代的格萊斯頓政府已陷入外交困境,料定英國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與德沖 突。因為,1882 年,英國出兵占領埃及,使法國極度不滿。法國利用“埃及 國際管理處”不斷給英國製造麻煩。英法爭奪埃及的矛盾十分尖銳。保住地 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這條通往印度和遠東的“生命線”,才是“英國的 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其二,1884 年 2 月,英國為阻止法、比對剛果河的 滲透,同葡萄牙訂約,企圖通過它的附庸控制中非貿易的主要交通命脈。這 又引起法國等的憤慨。11 月召開的柏林會議,通過“最後決議書”,確定剛 果河流域為自由貿易區。英國在剛果問題上也陷入了麻煩。其三,1881 年爆 發的、於今仍在猛烈進行的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以及愛爾蘭問題等也使 格萊斯頓內閣應接不暇。

  被外交爭執所困擾的倫敦當局,果然對俾斯麥插足西南非殖民地表現了 極度的寬容。當柏林宣布安格臘—貝肯為德“保護”時,1884 年夏,格蘭維 爾在會見俾斯麥的兒子赫伯特時就表態:英國人完全善意地順應德國的殖民 意圖。格萊斯頓說得很慷慨:“如果德國要成為殖民大國,我能說的話只能 是:願上帝使它成功。”9 月,格萊斯頓在他的蘇格蘭選區的演說中,非但 沒有譴責不萊梅商人在西南非的殖民活動,反而對德國在這些地方的擴張活 動“表示滿意、歡迎和高興。”10 月,在俾斯麥政府宣布喀麥隆、多哥為其 保護區,並在報刊上對英在尼日河上的殖民擴張大加抨擊後,倫敦仍保持 緘默。次年 3 月,格萊斯頓親切地接見了俾斯麥的兒子,再次表示:他將作 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以滿足德國的任何要求。這些充分說明,英德在西南非 殖民地問題上,並沒有釀成糾紛,引起衝突,更沒有造成兩國關係的緊張。 其實,俾斯麥不願為謀取海外殖民利益而與英國衝突,他的西南非殖民 是在歐洲外交關係發生新變化時的一項策略措施。其真締就是:脅迫英國同 俄國拉開距離,維持巴爾幹半島上的均勢,挫敗格萊斯頓創立的“歐洲六國 音樂會”的計劃。因此,從俾斯麥的外交整體思想看,這個西南非殖民同他 的“現實”的外交路線是相一致的,它充其量也只能是大陸政策交響樂中的 一段稍稍變了調的小插曲。正是俾斯麥在其從政期內,始終固守大陸政策這

  塊陣地,使他越發為大地主、大資本家所不容。

  第六節 俾斯麥的下台 “再保險條約”

  三皇協定在恢復後的頭三年裡還算平靜,1884 年 3 月又續訂了三年。這 期間,德俄關係依然在“三皇政策”所規定的範圍內擺動。

  1885—1886 年的保加利亞危機,使三皇結盟趨於破裂。1885 年 9 月,保 加利亞人民起義,推翻了土耳其總督,宣布南北兩個保加利亞合併,親奧的 亞歷山大·巴滕堡自立為統一的保加利亞大公。沙俄一改柏林會議上的立場, 否定保加利亞的統一,並圖謀將保加利亞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英奧斷然聲明: 不許俄國單獨干涉保加利亞的事務。在它們的支持下,土保達成協議,土耳

  其實際上承認南北保加利亞的再統一。1886 年 8—9 月,保加利亞的親奧集 團粉碎了沙俄策劃的政變,鎮壓了親俄的反對派。就這樣,俄國喪失了自柏 林會議以來在保加利亞的政治地位,俄奧關係再度緊張,三皇協定壽終正寢 勢在必然。

  在再次面臨親奧還是幫俄的“二者擇一”的棘手問題時,俾斯麥的政策 十分矛盾,他一面聲明,對“多瑙河下游的偷羊人”不感興趣,指使駐土大 使把保加利亞問題“一筆勾銷”,強調“只要還有一根線,就要把三皇同盟 織下去”;一面卻支持奧地利的強硬態度,損傷俄國的利益,自己挖了三皇 協定的牆腳。

  1887 年 6 月,三皇協定期滿,沙皇拒絕續延。在俾斯麥的外交鏈條中, 穩住東面的俄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當時的外交局勢又加重了這一環節的份 量。

  首先,俄國正在限制德國工業品的輸入。80 年代經濟蕭條,俾斯麥政府 為德國重工業尋找銷售市場作了很大的努力,諸如向土耳其、中國、塞爾維 亞等兜售克虜伯等公司的軍火。但對德國來說,俄國市場尤為重要。沙皇迎 合國內工業家的要求,一再提高關稅,1885 年又打算提高煤、鐵等的關稅率。 這使主要依靠對俄出口的克虜伯、西里西亞煤炭和冶金大王等重工業台柱深 受威脅。

  其次,俄國國內反德情緒日增,尤其是在保加利亞危機中德國扮演兩面

  派角色,使俄國大為惱怒。沙皇的代言人甚至公開在《莫斯科新聞》上煽動, 反對以三皇協定為基礎的對外政策,要求與德國決裂。“只有通過布蘭登堡 的大門,才能到達君士坦丁堡”這一主張,越來越為俄國軍界所接受。還有 跡象表明,彼得堡正在謀求俄法接近。

  最後是法德矛盾激化。1885 年秋,法國“溫和派”在議會選舉中失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