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推行與東鄰結盟政策的同時,俾斯麥又把自己的外交注意力轉向西南 和南面,挑動法意衝突,相機擴大自己的同盟圈。他曾夥同奧地利慫恿意大 利占領突尼西亞,暗地裡卻鼓動法國去摘取突尼西亞這個“已經成熟了”的“梨 子”,終於導致意法反目。1881 年 5 月,義大利敵不過法國而向柏林討救兵 時,俾斯麥又輕易地獲得了一個盟友。1882 年 5 月 20 日,德奧意三國同盟 在維也納簽字,彼此協定在對付俄法時互相援助。俾斯麥雖不怎麼青睞意大 利,但正如他所說的:“只要在阿爾卑斯山岡上出現一個打三色旗的義大利 鼓手”,就可大大減少陳兵德國邊境的法軍實力。三國同盟的建立標誌著俾 斯麥的歐洲結盟體系達到了高峰。

  這樣,自 1879 年以來,俾斯麥又大展其外交才能,躊躇滿志地為德意志

  帝國謀求立足歐陸的天地。他通過德奧同盟緊緊地把哈布斯堡君主國拴在德 國的一邊,通過恢復三皇協定成功地為自己保留了通往彼得堡的道路,又通 過三國同盟有效地確保了西南邊境的安全。這一切,使東方危機和柏林會議 上一度失去平衡的大陸政策,現在又滑行在它原來的軌道上。

  西南非洲殖民

  長期以來,俾斯麥對海外殖民一直持謹慎的態度。任憑列強瓜分世界狂 潮的衝擊和國內殖民狂熱的鼓譟,他仍不為所動,堅決排除在歐洲以外去謀 求領土。然而,在 80 年代中期,俾斯麥卻驟改初衷,頓時成了德國商人海外 殖民的積極支持者。

  1883 年,不萊梅菸草商阿道夫·呂德里茨在南緯 20°—28°之間的西南 非英轄沃爾菲施巴依和好望角之間的安格臘—貝肯地區登陸,以 200 枝舊式 步槍和 2000 馬克的代價向當地部落酋長換得了 350 平方公里的領土,作為自 己的“商棧”。之後,他請求帝國政府予以保護。俾斯麥遂即向倫敦發出問 話:格萊斯頓政府對這一地區是否有領土要求。英國在拖延了 9 個月後回話: 整個南非沿海地區(即安格臘和好望角之間的約 1000 公里長的地帶)均為其 合法的領土要求。次年 4 月 24 日,俾斯麥電令德駐開普敦總領事通知英國殖

  民當局:安格臘—貝肯及其附近海岸已處在德意志帝國的保護下。當英國軍 艦“波阿狄西亞”號奉命從開普敦駛往安格臘—貝肯時,飄揚著德意志帝國 國旗的炮艦已停迫在這個港口了。7 月 5 日,德國把非洲奴隸海岸的一處領 地處於“保護”之下。7 月 14 日,德國又宣布喀麥隆河下游地區歸它“保護”。

  10 月 15 日,俾斯麥政府正式宣布,德國在西南非洲、多哥和喀麥隆建立殖 民地。短短一年時間,德國在非洲取得殖民地 100 多萬平方英里。

  俾斯麥這種“一反常態”的熱衷於海外殖民,在很大程度上是內政方面 的動機在起作用。1881 年帝國議會選舉,作為政府統治支柱的民族自由黨、 保守黨和帝國黨第一次敗於反對黨中央黨和進步黨。1884 年夏,進步黨聯合 一切激進黨人合併為一個“德意志自由黨”,得到皇儲弗里德里希·威廉的 支持(被稱為“太子黨”)。87 歲的威廉一世已是風燭殘年,同俾斯麥持不 同政見的太子黨之繼位,指日可待。為避免政治上的頹勢,俾斯麥要借支持 西南非殖民來提高他的政府在帝國國民中的“民族威望”,於是指使御用報 刊大肆宣揚殖民主義,指望在這農業慢性危機和工業趨於停頓的時代,積極 支持海外殖民,再次使自己成為“德意志弟兄們”的希望。他要藉此使親英 的自由黨招來“缺乏民族感情”之指責,使它在即將來臨的帝國議會的選舉 中陷入困境。他還想藉此給激烈主張海外殖民的太子的上台設置障礙,使其 在一開始便處於同英國對抗的麻煩之中。對此,俾斯麥在會見沙皇亞歷山大 三世時直言不諱地承認:德國的殖民政策的唯一目標是在皇太子和英國之間 打入楔子。

  同時,歐洲外交關係的變化,也是俾斯麥進行西南非殖民的重要因素。

  1880 年英國內閣改組,自由黨執政。首相格萊斯頓宣稱,其外交政策的基礎 是:支持“歐洲協同體”。他要把各大國的“聲音匯合在共同的歐洲大合唱 里”。這就是說,格萊斯頓內閣要更徹底地奉行英國傳統的“光榮孤立”政 策,維持歐洲均勢,為英操縱。按照這個方針,格萊斯頓摒棄了他的前任締 結的英土同盟和英奧合作。外長格蘭維爾通電駐俄法普奧意五國大使,闡明 英政府在巴爾幹問題上接近俄國的觀點。倫敦當局進而準備夥同彼得堡強制 土耳其人履行他們在巴爾幹的義務。

  英奧疏遠和英俄接近,使俾斯麥精心布下的歐洲政治棋局有被打破的危

  險,必須採取對策,阻止英俄改善關係,給予格萊斯頓的“歐洲大合唱”摻 入不和諧的音調。

  俾斯麥從兩個方面迂迴出擊。首先是取悅於法國,主動與之諒解。1884

  年 6 月底,俾斯麥在帝國議會的一次演說中,對法國費里政府大唱讚歌,希 望德法友誼“暢通無阻”。之後又對法國大使巴龍·庫策爾說:“1871 年以 來我總希望法國能原諒色當,就像它原諒了 1815 年的滑鐵盧一樣”,並且在 埃及、剛果等問題上一再表示和法國“緊密合作”,以此擺出一副德法親善 的態勢。其次就是介入瓜分西南非的殖民活動。此舉既可打擊英國建立一個 從好望角延伸到贊比西河的南部非洲殖民地計劃;又可引起英國國內輿論嘩 然,使自由黨政府在惱怒的國人面前進退維谷。可以說,對西南非這個海岸 陡峭、開採不易、水源缺乏的不毛之地,俾斯麥並無多大興趣①,他的真實用 意就是,通過對不萊梅商人的撐腰,第一次將德國國旗插上海外殖民地,讓 格萊斯頓內閣知道:這個正在崛起的中歐帝國不會老是踞守歐陸,英國必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