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879 年 8 月 15 日,亞歷山大二世致函威廉一世,譴責俾斯麥對俄國采 取“系統的敵對行動”,恐嚇“此事後果對貴我兩國都是極其有害的”。事 態發展已使俾斯麥越發感到,三皇體系已趨破裂,必須調整德對俄的政策, 建立新的外交聯盟,以防止再次出現的被動局面。

  8 月 24 日、31 日、9 月 5 日、7 日,俾斯麥在休養地加施坦因,就沙皇 的信連續四次以備忘錄的形式給威廉呈奏摺,闡發他此時外交上的策略思 想:(1)俄國是德國推行中歐政策的不可靠的同盟者。(2)同奧地利建立新的 同盟。(3)同英國取得諒解,尋找德國立足中歐的新的平衡器。

  威廉皇帝執意反對他的首相的這個新方針。對他來說,自反拿破崙戰爭 以來同俄國建立的這個友誼是他先王的“神聖遺產”,同沙皇破裂,這是不 可想像的,因而對俾斯麥的反俄聯奧建議置之不理。

  但俾斯麥並不因為德皇的反對而沮喪,他繼續走在已選擇了的道路上, 由巴伐利亞貴族霍因洛厄從中調停,說服威廉讓步,同意與奧締結軍事同盟。 皇帝提出條件,不該針對俄國,而應是針對法國。 9 月 21 日,俾斯麥抵達 維也納。在與安特拉西的會談中,他試圖說服奧地利締結協定:“在它們之 中任何一方為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國家所進攻時,它們就要聯合打退這種進 攻。”顯然是要同奧建立既反俄又反法的軍事同盟,但遭安特拉西的反對。 維也納只想建立一個針對俄國的同盟,卻不願意負有反對法國的義務。儘管 如此,俾斯麥還是接受了安特拉西這個降低了價值的同盟方案。為排除德皇 的反對,俾斯麥從維也納返回後,於 9 月 26 日召開了普魯士內閣大臣會議。 經他的煽動,會議一致同意,若不與奧結盟,全體閣員辭職。10 月 3 日,擔 心會失去自己的首相和整個普魯士政府的威廉被迫讓步,10 月 5 日,同意簽 訂德奧軍事協定。

  1879 年 10 月 7 日,安特拉西和德國大使賴斯在維也納簽訂德奧同盟條

  約(1888 年 2 月 3 日初次公布)。規定:盟國之一受到俄國進攻時,另一方 應以“全部軍事力量”給予援助;締約國一方“遭到另一個國家進攻”,另 一方應保持中立,如“進攻的國家得到俄國的支持”,則上款內容自行生效; 締約國雙方對本條約“應保守秘密”;條約的期限“暫定為批准日後 5 年”①。 不難看出,德奧同盟條約的矛頭所向是俄國及其盟友。但俾斯麥卻竭力加以 掩蓋。他在為威廉起草的致亞歷山大的信中,報告了德奧締約的消息,卻隱 去條約的真實內容,當首相從維也納返回加施坦因休養地回答俄使詢問時, 竟把他的維也納之行詭稱是為了警告奧地利不要對俄國抱任何敵對情緒。

  必須指出,從大陸政策的整體思想看,俾斯麥既不想公開同這個東方鄰

  國徹底決裂,也不願意把自己套在奧匈帝國爭霸巴爾幹的戰車上。他暗裡親 奧疏俄,明里卻打算繼續維持三皇體系。不過,這一次俾斯麥要的是“曲線 政策”的手法,即示好英國,逼俄靠攏。

  就在柏林同維也納頻頻接觸、洽談結盟的時候,1879 年 9 月 26 日,俾

  斯麥指使德駐英大使明斯特於休亨頓會晤英相比康斯費爾德就關於在俄德沖 突時“英國將採取什麼政策”的問題進行磋商。比康斯費爾德誤為俾斯麥想 締結“英德聯盟”,因而給予模糊的回答。其實,俾斯麥並無與英結盟的念 頭,他此舉被稱作是一次“宣傳活動”,是做給俄國人看的,旨在使沙皇意 識到德俄關係惡化,德英靠攏了。

  此時的沙俄內外交困——國內形勢緊張和財政枯竭,國際上處於完全孤 立的境地,整個南方一直處於英國的軍事威脅之下(籌建中的黑海艦隊一直

  到 1885 年第一批戰艦才下水)。沙皇正欲離間英國同它的潛在盟國的關係,

  ① 1883、1902 兩次續訂。1902 年續訂時規定,締約國之一未在兩年前通知廢約,該條約就繼續有效。這個

  條約一直存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並通過同維也納和柏林重修舊好的方法來尋求擺脫孤立的出路。德奧同盟及 柏林——倫敦來往頻繁的消息傳來,亞歷山大二世格外警覺。他立即行動, 向威廉表示,完全理解德奧需要保持的友好關係,並把主張德俄親善的沙布 羅夫從內定駐君士坦丁堡大使改任駐柏林大使。

  俄國果然靠攏上來了。9 月 28 日,即明斯特同比康斯費爾德會談後兩天, 俾斯麥在基辛根會見沙布羅夫。大使以沙皇的名義向德國首相申明,俄國今 後的政策僅僅是防禦性的,除了執行柏林條約外沒有其他任何目的。沙布羅 夫並提議重新恢復三皇同盟。俾斯麥眼看他的曲線政策成功在即,遂於 10

  月 8 日以比康斯費爾德政府的態度不明朗為理由通知明斯特,結束同英國的 談判。

  俾斯麥重開三皇同盟的談判走過了一段艱苦的歷程。他斡旋於俄奧之 間,費盡口舌,協調兩國矛盾,歷時一年半,終使三皇協定於 1881 年 6 月

  18 日正式恢復。新的協定規定:如締約國之一和第四國作戰,另兩個締約國 “應對它保持善意中立”;維持土耳其的現狀,三國“彼此照顧各自在巴爾 干半島上的利益”;承認封閉海峽的原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