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著,俾斯麥開展有效的外交活動,使法在未來的普法戰爭中孤立無援。 英法關係在 60 年代後半期已十分冷淡,法國正在加緊開鑿蘇伊士運河的 舉動,使英國大為敏感和不安。認為這是對英國印度洋勢力的威脅。因此, 俾斯麥斷定:任何削弱法蘭西的衝突都不會引來英國人的干涉。相反,普魯 士的增強倒是抑制強大的法國的一種有用的力量,用歐洲大國之間的自行調

  節歐陸均衡比它英國親自出馬乾涉要有利得多。而且,有跡象表明,在法普 衝突中,英可能作出有利於普的行動。如在 1866 年 8 月法提出要善承認它兼 並比利時後,英國政府便令英駐巴黎大使向拿破崙三世面詢。當法皇向倫敦 發出照會聲明並無此事時,英使又將照會向普駐巴黎大使透露,實際上是暗 示英在普法關係中的立場。所有這些表明,普魯士對法開戰,不會引來英國 方面的干預。這是俾斯麥最為放心的。

  奧地利才從戰爭中脫出,正忙於穩固剛建立的奧匈二元帝國,要插手於 歐洲事務非它力所能及。而且俾斯麥的寬宏大量,對兩國密切合作留下了很 大的餘地。加上俄奧關係的牽制,奧地利不會輕舉妄動。事情正是這樣的,

  1868 年 8 月,奧皇與法皇會晤於薩爾茨堡,所獲結果是禮節性的交換,並無 達成任何不利於普魯士的書面協議。此後,1868 年,1870 年,雙方也繼續接 觸,但一談到反普魯士的實質性問題時分歧更大了。因此,俾斯麥並沒有把 奧放入他的外交視線之內。

  俄國的態度,事關緊要。沙皇宮廷對普魯士的軍事勝利和日益強大甚為 焦慮。德意志聯邦的瓦解,一大批德意志小君主國的消滅和普魯士領土的不 斷擴大,都深深地刺激了沙俄當局。特別是哥爾察可夫正注視著普魯士的外 交成就,他為俄國的軍事改革遲緩而鄰國軍事實力不斷增強而憂慮著。薩多 瓦戰役剛結束不久,俄便急不可耐地串聯英、法抗議俾斯麥正在策劃中的廢 除德意志聯邦和兼併北德各邦的行為,並動議舉行國際會議加於干涉。此舉 雖未得逞,但卻嚇壞了俾斯麥。法俄一旦實現聯盟,普魯士再強大也無法對 付左右夾擊的局面,德意志的統一大業非但不能完成,還會重新陷入 30 年代 戰爭後任憑列強宰割的田地。於是俾斯麥便利用英法反映冷淡,奧法接近的 機會乘虛而入,示好和拉攏俄國,擴大法俄距離。他選擇了一個突破點,准 備以巴爾幹為誘餌引俄法脫鉤。在俾斯麥看來,如能促使沙皇把注意力集中 於“東方問題”,必引起法英奧的反感,他就可以利用這筆“現實的政治財 富”順順噹噹地在中歐完成他鐵血政策的最後一個步驟。為此,俾斯麥派遣 以曼陀菲爾為首的特別使團前往彼得堡。他指令曼陀菲爾:對俄國要求廢除 巴黎和約禁止其在黑海保有艦隊的那些條款,“要給他一個友好的答覆”, 要向俄國明確保證,“普魯士將不會給他設置任何困難”,甚至可以進而表 示:如果俄國“得到自己家門的鑰匙①,那德國是會高興的。”俾斯麥搖動這 串叮?作響的黑海門戶鑰匙,確是打動了沙皇的心。俄普的“傳統友誼“因 此發揚光大。1868 年春,雙方簽訂一項秘密規定:沙皇派軍駐紮奧匈邊界, 以在普法開戰時牽制維也納;普魯士在俄國受到奧地利威脅時增強萊茵蘭的 兵力。但俾斯麥堅持雙方維持如 1868 年波蘭問題時的“露水夫妻”關係,不 簽訂書面協定,他只想得到俄國在普法戰爭中的中立保證,並不想承擔任何 正式結盟的義務,而且他更不願意將一個與俄國粘得很緊的真憑實據捏在沙 皇手裡,喪失外交活動的主動權。

  還有南德四邦,這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阻力。俾斯麥深知,這裡有著一 股強大的反對派力量,不肯擁戴普魯士為盟主,而且這裡的工業不如北部發 達,資產階級對形成全德統一市場,建立強大海軍、奪取殖民地等的要求並 不強烈。因此,南德四邦對發動一場對法戰爭、建立德意志中央集權統治並 不感興趣。相反,如處理不當,有可能驅使它們同法聯成一氣共同反普。所

  ① 對兩海峽的控制權,一直被認為是“俄國走進家門的鑰匙”。

  以在 60 年代後半期,俾斯麥竭力約束參謀部的急燥情緒,在同南德攜手之前 不在西方進行戰爭。當然,俾斯麥同時看到南德四邦的弱點:它不能無視日 益壯大的北德聯邦;南德在軍事上對北德的依賴甚大,普魯士的軍事學院協 助培養南德的軍官,普的參謀官正在幫助訓練南德的情報工作人員;南德的 經濟生活如糖、酒的生產和銷售與北德關係密切。因此俾斯麥又認為與南德 結盟可能性更大。他小心翼翼地處理南北關係:首先是解怨,對南德在七星 期戰爭中站在奧地利一邊不予計較,消除雙方的緊張狀態;其次是耐心,不 勉強南德加入北德聯盟,以避免“普魯士化”之嫌,聽其自然,俟到時機成 熟,自然是水到渠成;第三是拉攏,針對南德葡萄酒業因法國競爭而不景氣,

  1868 年 5 月,俾斯麥公開號召保衛德意志的葡萄酒貿易,終於打動了南德“真 正的德意志之心”;最後是挑撥,把拿破崙三世對萊茵河左岸的吞併野心原 原本本告知南德各邦政府,使他們看清法國的叵測之心,同時又以此激發南 德人民的民族情緒,增強對法的離心力。俾斯麥的這些努力的結果是經濟上 密切了南德和北德的關稅同盟;軍事上訂立了秘密的攻守同盟,商定:南德 四邦在發生戰爭時有義務將自己的軍隊併入北德聯邦的軍隊。法國在南德的 間諜向巴黎報告說:一旦發生普法戰爭,這些邦的大部分居民一定會不顧分 離主義集團的影響而倒向北德聯盟一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