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4 月方有眉目。至於解散聯邦議會、建立武裝、消滅農民的封建枷鎖等根本

  性問題則置之不理。 就在法蘭克福議會的那些身穿黑上衣,頭戴紅羽毛大禮帽的議員先生們

  輪番上台慷慨陳詞,歡呼“一個經過長久沉睡的巨人正在甦醒過來”的時候,

  各邦被打入洞穴的毒蛇也甦醒過來了。加上巴黎六月起義的失敗,整個歐洲 革命形勢逆轉。從下半年開始,德意志的封建反動勢力便大舉反撲過來。

  第四節 德意志革命的失敗 奧地利十月起義和封建復辟

  維也納三月革命迫使奧皇作出某些讓步後,資產階級深感滿足。他們歡 呼:“鏖戰的辛勞已經結束,勝利的果實盡情地享受。”然而,人民大眾卻 深為不滿,他們的苦難狀況遠未改善,奧皇許下的民主諾言均未兌現。“對 權利,只有去爭取”,從 5 月至 7 月,勞動群眾繼續為爭得和捍衛自身的民 主權利而戰鬥。同全歐和全德的形勢一樣,隨著巴黎六月起義的失敗,資產 階級上層分子的背離革命,轉到皇室一方,革命的形勢也急轉直下。

  8 月 12 日,在鎮壓了捷克和義大利民族起義後,奧皇斐迪南一世回到維 也納,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工人工資,血腥鎮壓工人示威,拉攏和控制國民 自衛軍等,試圖打擊革命力量,恢復封建統治。

  與此同時,奧皇又把屠刀指向匈牙利革命運動。9 月 11 日,奧軍渡過德 拉瓦河,進軍佩斯。10 月 3 日,奧皇敕令,宣布解散匈牙利議會。匈牙利人 民奮勇抵抗,擋住奧軍,挫其銳氣。奧皇急急下令,從維也納調兵增援。

  維也納人民深知奧匈革命休戚相關,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如果匈牙利 人受奴役,奧地利的自由也就會被取締”,因而竭力反對出兵匈牙利。10 月

  5 日,就在政府徵兵開拔的當天,維也納城群眾集會,作出決定,堅決阻止 奧軍開出維也納。次日晨,工人、大學生和部分國民自衛軍包圍了車站,拆 毀了鐵路,阻截援軍出發。政府派兵鎮壓。憤怒的人民再舉義旗,投入戰鬥。 他們築起街壘,奪取武器庫,擊斃政府軍指揮官,圍攻國防部大廈。 10 月 7 日,斐迪南一世等一群皇室貴族在 6000 名士兵的保護下,逃亡奧爾謬茨。維 也納又為起義人民所掌握。

  資產階級害怕革命的深入發展。他們醉心於調解敵對雙方的矛盾,請求 皇帝返回維也納,坐視大好時機的喪失。奧皇趁機聚集力量,發表宣言,稱 維也納為“暴亂頭子統治的中心”,要以“強大的軍隊擊潰維也納”。10 月

  12 日,7 萬保皇軍對維也納三面包圍,並於 23 日發起進攻。維也納人民頑強 抗敵,但因寡不敵眾,堅持了 9 天的維也納保衛戰於 11 月 1 日失敗了。軟弱 妥協的資產階級並沒有獲得妥協的成果,帝國議會被解散,次年 3 月,頒布 的反動憲法抹去了三月革命的一切痕跡,奧地利又恢復了封建黑暗統治。

  普魯士反革命政變

  柏林燃起的三月革命火焰燃遍普魯士大地,容克地主十分仇恨,伺機反 撲。經過 4 月至 6 月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較量,從 7 月起,隨著全德革命形 勢的急轉直下,封建勢力從蟄伏狀態轉入進攻,7 月成立了容克組織“保衛 財產同盟”(後改為“保衛土地所有者同盟”),8 月在柏林召開了一個名 為“普魯士人民各階級私有財產利益保衛者大會”的容克會議,號召各省支 持王室。容克地主還加緊控制軍隊,清除軍隊中的共和主義分子,僱傭流氓 衝擊民主俱樂部,迫害民主派領導人,繼康普豪森——漢塞曼內閣垮台後, 又迫使奧爾斯瓦德——漢塞曼內閣辭職。11 月 9 日,組成了以普王親屬勃蘭 登堡為首的新內閣。接著,軍隊包圍了柏林,國王強令議會休會,並擬遷議 會於容克勢力集中的布蘭登堡,同時宣布解散國民自衛軍,柏林實行戒嚴。 對容克地主的進攻,人民群眾堅決予以反擊。他們寧願流盡最後一滴血, 也不要讓三月革命的成果被搶走。武裝的工人、學生誓死保衛議會,保衛民 主俱樂部。可是,議會卻拒不接受人民的呼聲,堅持“消極的抵抗”,以“不 引起革命,不許街頭鬥爭”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甚至當 11 月 13 日軍隊衝進 議會大廳,在明亮的刺刀面前,議會主席仍然呼籲“對武力讓步”,致使議 會一退再退,任憑士兵四處驅趕。反革命勢力因此越發凶狂,12 月 5 日,普 王發布命令,解散議會。至此,德國最有影響的兩大邦國的革命都失敗了。

  維護帝國憲法運動

  1849 年 3 月 28 日,法蘭克福議會經過馬拉松式的辯論後,終於通過了 帝國憲法。憲法擬定了一些資產階級的民主法則,如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

  帝國,各邦可保有行政、財政、司法、教育、宗教等的自主權,但外交和軍 事應歸德意志中央政府掌管;統一法律、關稅、幣制、度量衡;取消貴族的 等級特權和農奴制,保證人身自由,信仰自由,言論、新聞、集會、結社自 由,宣布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帝國議會由聯邦院和民選的人民院組成;世襲 的“德國皇帝”推選一位德意志諸侯擔任,皇帝不對議會負責,統領軍政大 權。

  同一天,會議以 267 票贊成,263 票反對,決定國家元首應該是“塗抹 了一大滴民主油”的皇位繼承人。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以 290 票贊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