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求。

  法蘭克福議會的召開

  同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主張相反,資產階級主張走合法的議會道路, 建立君主立憲制,因而急於召開全德國民議會來解決民族、民主問題。

  1848 年 3 月 1 日,由巴登和符騰堡的資產階級自由派建議,在海德堡召 開各邦自由派會議,與會的 51 人主要是南德人,只有 4 個萊茵普魯士人和 1 個奧地利人。會議通過《告德國人民宣言》,並決定成立一個 7 人委員會, 負責籌備召開全德預備國會。3 月 31 日——4 月 3 日,先後召開了四次預備 國會,選出 50 人委員會,籌備全德國民議會的選舉和召開。4 月末 5 月初, 在各邦舉行選舉,實行兩級投票,選民選出二次投票人,然後從二次投票人 里選舉代表,每 5 萬居民選出 1 名代表,共選出代表 573 名。

  5 月 18 日,全德國民議會在萊茵河畔法蘭克福城的聖保羅教堂開幕(史 稱法蘭克福議會),梅林說:“在沒有偉大的人民生活的城市裡開會,是一 個嚴重的損失。它們缺乏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在倫敦和巴黎所有過的噴火的 土地。”選舉出來的議員和候補議員共 830 人(法定為 649 人,實際人數為

  585 人),其中大地主 38 人,資產者 20 人,教士 23 人,土地經營者 3 人, 公務員 245 人,知識分子 229 人,軍人 11 人,手工業者 4 人,農民僅 1 名。 議員數目以普魯士最多,有 200 名,奧地利 121 名,巴伐利亞 68 名,薩克森

  24 名,漢諾瓦 26 名,符騰堡 28 名,巴登 19 名,其他小邦共 87 名。議員分 為三派,極右翼約 60 人,左翼 150 人,其餘為中間派。中間派中資產階級自 由派占優勢,人數達 270 人。

  這是德意志民族有史以來第一次選出的一個全德國民代議機構。開幕那

  天,人們懷著無限的希望,看著這批代表在火炮聲中和鐘聲中莊嚴地進入聖 保羅教堂。法蘭克福議會召開後,恩格斯就在《新萊茵報》上公開致言,勸 導會議“第一步行動必須是,大聲而公開地宣布德國人民的自主權”,“第 二個行動必須是,在人民主權的基礎上制定德國的憲法,消除現存制度中一 切和人民主權的原則相牴觸的東西。”可是,德國資產階級自由派不敢以人 民為後盾,議會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沒能解決革命的主要問題,在人民中 日益失去威信。

  關於議會的權力問題。5 月 27 日通過決議,宣布法蘭克福議會為立憲會

  議。實際上,議會權力是非常含糊的。資產階級自由派力主議會不能單獨制 定憲法,制定憲法必須同各邦政府協商。同時,對並存於法蘭克福城的聯邦 議會採取慫恿態度,不敢斷然宣布:“永遠解散聯邦議會”,而是讓它繼續 存在下去。這本身就是對“全德”國民議會的自我否定。

  關於國家政體問題,誠如梅林所指出的,議會“應該用共和國的形式把

  兩個大國、六個中等國家和二、三十個小國(幾乎全是君主政體的大小邦國) 的混亂的集合體建成一個唯一的、自由的德意志。”可議會中的共和派,力 量很小(僅 150 票),無足輕重。君主立憲派占了絕對的優勢(370 票)。 議會終於確定了與王權妥協的君主立憲政體。資產階級自由派的算盤是:“如 果由一個封建幽靈確定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統治,那麼資產階級消滅革命 這一行動就可以得到一種可敬的聖光。”因為德國資產階級在對付無產階級 的反抗上,自己也是無能為力的。

  至於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問題。議會確定在根據憲法產生的政府之前組成 臨時中央政權。6 月 27 日,議會以 403 票對 135 票的優勢推舉奧地利大公約 翰為帝國執政。同時組成帝國政府,設有首腦(兼內務大臣)、司法大臣、 商業大臣、財政大臣、軍事大臣、外交大臣。但,它並不是在去除割據政權

  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央政府。同各邦擁有官吏、財政和兵力相比,這個帝國 政府的權力可憐極了。外交部長得不到任何歐洲大國的承認,財政部長掌握 不了 1 芬尼,軍事大臣指揮不了 1 支槍。政府權力不出聖保羅教堂大門之外, 所徵稅額只有法蘭克福城和一個小國紹姆堡——利珀照付。俾斯麥挖苦說:

  “這是一個沒有柄的矛頭。” 關於統一問題。議會代表反對用革命統一德國,堅持以王朝統一德國。

  在如何統一問題上,代表們又分為兩派:一為“大德意志派”,主張以奧地 利為中心,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是為“大德意志方案”。屬於這派的是 最保守的自由派(主要在奧地利和南德各邦),他們同教權派、天主教反動 分子聯繫密切。另一派為“小德意志派”,主張以普魯士為首組成不包括奧 地利在內的德意志聯邦,是為“小德意志方案”。屬於這一派的是大多數自 由派(主要在普魯士、中德)。兩派爭論不休,最後小德意志派獲勝,於 1849

  年 1 月 13 已通過小德意志派加格恩的政綱:德國憲法的普魯士化,普王為帝 國皇帝。

  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召開是德意志民主自治的首次嘗試,然而,由於時 代和階級的局限,使它一開始就背離人民,背離民主。三月革命之後,整個 德國當務之急是聚集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武裝,粉碎封建勢力的反撲,結束 分裂狀態。可是,議會長期陷於空談,全部興奮點在於與聯邦議會共商建立 一個君主立憲的德意志,著力於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的爭議。用議 會講台的清談空辯的吵嚷聲代替街壘上的武器碰擊聲。圍繞憲法草案的打頭 一句話:“每個德國人”,便引起無休無止的爭論。辯論由誰出任帝國元首 這一問題,持續了 8 天,223 人發言,恩格斯譏之為“老太婆會議”。有人 作了估計,照此速度,憲法草案得討論 23 個月(近 700 天),即至 1850 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