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啊!王詡一拍腦袋,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層,若是西北百姓人人都有良田可耕種,西夏人來了一陣搗毀,誰跟他娘的拼命。看來還是自己太過想要推廣儒魂七律了,不過被章楶這一說,倒是顯得這些個武將也是直率過頭,同樣是沒想到這一層來反駁自己。

  “不過邵牧,我也說過,這些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這期間,你能做成什麼樣子,還要靠你自己。”章楶捋著鬍鬚,意味深長地看著王詡。

  王詡頓時明白過來,章楶這話,就是暗示要幫自己了,“多謝知州。”

  “誒,我只是從旁協助而已,能做到什麼樣子,還得靠你自己。西軍將士個個都是歷經百戰的,想要他們老老實實地聽你說教,非是我讓他們來就行的。”

  “邵牧當然明白。”王詡喜不自勝,有了章楶幫忙,就不愁沒人來聽了,至於說能不能成功“洗腦”,王詡並不擔心,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總能讓他們接受。

  “這事可以在涇原路做,但是想要推廣到其他路去,卻不需要得到朝廷的准許。”章楶提醒王詡道,他亦是覺得王詡的這套理論很好,但是朝廷能不能准許,還另當別論。

  “這個……”王詡蹙眉想了想,畢竟自己眼下沒有太大的權力,若是被上面批駁了,豈不是前功盡棄,還是不能冒險,涇原路就涇原路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還是先在涇原路試試再說吧。”王詡回了章楶一句。

  章楶點點頭,拿出一份上奏的札子對王詡道,“這份札子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著將作監製造新式的農耕工具,然後進行推廣,而不僅限於西北一隅。”

  “多謝知州!”對於農耕工具的推廣,王詡一直是在不遺餘力的進行著,如今已經見著了成效,然後藉助朝廷推廣,顯然事半功倍。

  “紡織院乃是商人的事,所以這個問題,還得邵牧你自己解決。”

  “邵牧明白。”王詡點點頭,這次章楶的到來,著實給他帶來不少驚喜,剩下的當然就只有靠自己了。

  章楶的札子已經呈報朝廷,而醫館、書院、紡織院和在原縣的工學院都已經進入了正規,更為難得是,扎木吉將醫館帶進了正規之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去聚集族人。

  匡尚現如今已經不跟著王詡了,而是被王詡派去主管醫館和書院的大小事宜,跟在王詡身邊的則是丘一林找來的兩個將來要當作教官用的陸高科和榮水添。

  陸高科善騎,榮水添能打,兩人跟著王詡已經聽了好幾天的課了。王詡不僅將儒魂七律講給將官們聽,也開始逐漸地讓郭景修和折彥質講授給他們手下的兵丁,而他自己開始時不時地抽空去軍營宣講,不過效果顯然沒有對將官們宣講那般好。而陸高科和榮水添跟著王詡,隨時接受洗腦,逐漸地還成為王詡對外宣傳的“左右護法”,這倒是讓王詡都倍感意外。

  扎木吉離開醫館去聚攏族人之後,王詡還是將身體漸好的回紇商人安頓在了醫館,此人名叫哈伊爾,據他自己說是來自黃頭回紇。因早年聽說大宋朝物阜民豐,出產豐盛,所以哈伊爾就帶著錢財和馱隊前來大宋進行貿易,哪想紅珊瑚外漏,被凌陽雲覬覦,進而謀財扣人,這一關就是許多年。倒是凌陽云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沒有對其痛下殺手,反而讓其能活到今天,重見天日。

  第一百九十九章 戰爭的前奏

  這天,章楶緊急召來王詡,將一封即將送達朝廷的札子遞給了他。

  “這是?”王詡有疑惑地接過。

  “邵牧,你看看就知道了。”章楶並未多言,而是緩緩地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中。

  “臣章楶奏請,為扼西賊東侵之路,鋪蕩平賊寇之基……修築石門城、好水寨,此地東帶興靈西去天都,瀕臨葫蘆河,補給充裕,若能築成,則由利劍懸於賊首,必當令賊晝不能食,夜不能寐……知州想要在葫蘆河和好水川的交匯地沒煙峽築城?”王詡已經對宋夏邊界有了基本的了解,好水川和葫蘆河交匯的沒煙峽位於宋夏交界的橫山地區,乃是夏人耕作產糧的好地方,同樣也是出入西夏的咽喉要道,若是此戰略要地地築造一城,必然讓西夏猶如芒刺在喉,難受之極。而大宋則算是打通了咽喉要道,於內可以保護屯田耕種,於外可以直取西夏重鎮興靈二州。

  王詡想著,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頓時就說了出來,“知州給邵牧看是要?”

  “光是嘴上說說可不能讓這些個沙場凱旋的西軍將領心腹吶。”章楶依舊是一副和藹的面容。

  果然章楶告訴自己是想讓自己能夠做出一些功績,這樣也能更有說服力,更能推廣儒魂七律,王詡感激地朝著章楶一拱,“多謝知州栽培。”這些日子來,章楶著實給了他太多的幫助。

  “放眼西北諸位經略使,馬步軍總管,莫不是年事已高之人,將來要平定西夏,收復失地,還得靠你們。”章楶的眼神中帶著一眾疲憊的滄桑。

  王詡動了動嘴唇,但是終究還是沒說出什麼安慰的話。他也知道。章楶此舉是趁著如今他還有權有精力來策劃築城,為今後大舉進攻西夏做好準備和鋪墊。否則,將來西北攤上了昏吏庸官,局勢又將會變成什麼樣都很難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