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章楶見王詡欲言又止,會錯了王詡的意思,“邵牧,我知道若是在你所做的那些事完善之後。再圖進取,可能更有把握。但是時不我待,如今西夏人過於鬆懈,沒有防範,正是築城的好時機。若是錯過了機會,被西夏人謀取了兩塊地方。可就悔之晚矣了。”

  王詡見章楶會錯了自己的意,連忙道,“邵牧全聽知州安排。”

  章楶點點頭,起身重重地拍了拍王詡的肩膀。王詡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重擔和壓力,戰爭即將到來。

  已經是九月天的汴京城絲毫沒有秋天的蕭瑟意境,繁華落盡,金菊盛開,又是一個歌舞昇平的時節。

  樞密院。曾布的案頭也擺放著一盆精緻的菊花。岔開了幾枝,有些盛放著。有些還是一個骨朵。

  “子中,你看看,這是章楶上的札子。”曾布不動聲色地將章楶上的札子交給林希,自己自顧自地喝起茶來。

  林希接過,一氣看完,並未看口,而是試探性地看著曾布的臉色。

  “這新茶確實要比早茶香,不知今後還是不是這個味兒。”曾布頗有些感嘆地將茶杯放下。

  林希自然聽明白了曾布的言外之意,隨即就道,“樞密,子中以為咱們應該稟明聖上,力促章楶修築兩城之事。”

  “哦?子中何以有這樣的看法?”曾布故作疑慮看著林希,他要的當然是樞密院上下同氣連枝,但此事不能直接要求林希支持,當然就更不屈尊下顧地求他,須得點上一句,讓他自己說出來。

  林希將手札輕輕地放在案几上,然後才道,“開邊乃是國之大策,而且章楶有膽有謀,其下不乏能征善戰的將士,此際出西人之不意,修築兩城。便能猶如兩顆釘子,死死地釘入西人的咽喉,屆時進可攻,退可守。再者,咱們樞密院也需要些拿得出手的功績。否則朝堂之上,盡被他章惇吆五喝六。”

  此話猶如一把利劍,準確無誤的插入了曾布心中的縫隙,為官者,誰不想封侯拜相。

  林希見曾布似在思忖,不動聲色地端起自己的茶杯,吹拂著被裡的茶葉,故左右而言他道,“這茶還是新的好,能喝一時喝一時,將來指不定還能不能喝到。”

  曾布明白了林希的立場,這件事定要說服陛下同意,不僅要同意,還要大力支持,“不過,好水川和葫蘆河在南邊,就讓熙河、環慶、涇原和秦鳳四路出兵就是。”

  林希沒有接口,自然是知道曾布的用意,鄜延路經略安撫使乃是呂惠卿,這等功勞,曾布當然是不會讓呂惠卿插上一槓子。

  “上回章楶奏報,讓將作監製作的農具和玻璃眼下如何了?”糧食補給一直是困擾著邊關的最大問題,有了形式農具和玻璃大棚,就能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問題了,而且曾布還想到了一個人。

  林希倒是沒有轉到那麼快的彎,脫口就道,“已經製作出了一批。”

  “先分給熙河、涇原和秦鳳等路,鄜延和麟府路最後再說。”曾布淡淡然地說道。

  “嗯,熙河和涇原兩路適宜屯田,先得農具倒也不為過,想必政事堂也不會有什麼言語。”林希給曾布遞上了一個台階,心中卻為呂惠卿感嘆,得罪了樞密使,又待在戰亂地區,哪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樞密,聽說這些東西都是王詡搞出來了,沒想到此人不僅擅長經史詩賦,能做學問,還能做這些個東西。”林希清楚曾布心頭的想法,王詡當初是被二人合力弄去西北的,是故王詡多多少少算是曾布的半個“門生”,正所謂名師出高徒,讚揚王詡,自然也是變相的讓曾布舒坦。

  果然,曾布很是吃這一套,捋了捋朝服,樂呵呵地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王邵牧有如此這才,定然能再立邊功。不過。待在西北確實有些個屈才了。怎麼說也是個狀元郎嘛。”

  “樞密所言甚是,王邵牧若能再立邊功,削減勘磨年限,提前還朝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其人如此大才,在京城定然會有更大作為,更能施展其才華。”林希趕緊接上話頭。這些話倒是有一半是出於真心,如果邊事順利,屢有捷報,那麼曾布在朝廷的威望和功勞就會節節攀升,屆時抓住由頭擠掉章惇,進而取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曾布升遷了,自然也就該輪到自己了。而一個小小的王詡,再如何地受寵擁功,也得按規矩論資歷升遷,絕然不可能騎到自己頭上,倒是如此惹眼有功的人進京之後,會成為己方的一大助力。增加扳倒章惇的勝算。

  曾布默默地想著心頭的事。緩緩地伸出手,摘下了一朵盛放的菊花。“花開堪折正當時!”

  尚未明朗的天色,在九月的清晨,透露出一絲肅殺和寒涼。

  崇政殿內,趙煦正看著章楶上奏的札子,殿下一眾朝臣靜靜地等著趙煦看完。

  “諸位愛卿,對章楶的提議有何看法?”趙煦放下手中的札子,他已有定計,但是國之大計,還需的聽從各方意見。

  “陛下”章惇持笏出列,恭聲道,“開邊雖是國策,但是章楶此番要調撥四路軍馬,民夫錢力車馬所費不小。況且,此計乃是出西人之不意,實乃冒險之舉。”

  “依章卿所見,應該如何?”趙煦很是尊重章惇的意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