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王詡蹙眉想了想,畢竟自己眼下沒有太大的權力,若是被上面批駁了,豈不是前功盡棄,還是不能冒險,涇原路就涇原路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

  “還是先在涇原路試試再說吧。”王詡回了章楶一句。

  章楶點點頭,拿出一份上奏的札子對王詡道,“這份札子是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著將作監製造新式的農耕工具,然後進行推廣,而不僅限於西北一隅。”

  “多謝知州!”對於農耕工具的推廣,王詡一直是在不遺餘力的進行著,如今已經見著了成效,然後藉助朝廷推廣,顯然事半功倍。

  “紡織院乃是商人的事,所以這個問題,還得邵牧你自己解決。”

  “邵牧明白。”王詡點點頭,這次章楶的到來,著實給他帶來不少驚喜,剩下的當然就只有靠自己了。

  章楶的札子已經呈報朝廷,而醫館、書院、紡織院和在原縣的工學院都已經進入了正規,更為難得是,扎木吉將醫館帶進了正規之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去聚集族人。

  匡尚現如今已經不跟著王詡了,而是被王詡派去主管醫館和書院的大小事宜,跟在王詡身邊的則是丘一林找來的兩個將來要當作教官用的陸高科和榮水添。

  陸高科善騎,榮水添能打,兩人跟著王詡已經聽了好幾天的課了。王詡不僅將儒魂七律講給將官們聽,也開始逐漸地讓郭景修和折彥質講授給他們手下的兵丁,而他自己開始時不時地抽空去軍營宣講,不過效果顯然沒有對將官們宣講那般好。而陸高科和榮水添跟著王詡,隨時接受洗腦,逐漸地還成為王詡對外宣傳的“左右護法”,這倒是讓王詡都倍感意外。

  扎木吉離開醫館去聚攏族人之後,王詡還是將身體漸好的回紇商人安頓在了醫館,此人名叫哈伊爾,據他自己說是來自黃頭回紇。因早年聽說大宋朝物阜民豐,出產豐盛,所以哈伊爾就帶著錢財和馱隊前來大宋進行貿易,哪想紅珊瑚外漏,被凌陽雲覬覦,進而謀財扣人,這一關就是許多年。倒是凌陽云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沒有對其痛下殺手,反而讓其能活到今天,重見天日。

  第一百九十八章 回紇人的底細

  十幾天的時間,斷斷續續地有武將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不過讓王詡倍感欣慰的是,郭景修和折彥質兩人,兩人若非是有什麼軍情任務,一旦歇下來,就會來“捧場”。

  不過這一天,一切都不同了,因為章楶來了,還帶著涇原路主將王文振和副將張誠。

  王詡精神振奮,慷慨激昂地將完了這堂課之後,被章楶單獨地留了下來。待眾將都離開之後,章楶才笑著開口道,“果然是狀元出身,不僅能作詞填賦,自創學派,還能弄出這一套來,不簡單啊。”

  王詡有些不好意思,他沒想到章楶今天不請自來,原本王詡是打算有些成效之後,再行告訴章楶的,因為這事王詡心頭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若是慢慢到後來,只剩郭景修和折彥質二人來,這套理論就算是推行不下去了,“哎,知州您就莫要再調侃邵牧了,邵牧眼下都快進行不下去了。”

  “哦?!我看這兒還蠻熱鬧的嘛,怎麼會進行不下去了?”章楶哈哈一笑問道。

  王詡無奈地將自己的擔憂和之前沒有告訴章楶的原因統統都說了出來。

  章楶靜靜地聽著,最後才開口道,“邵牧啊,你願聽章某之誠言否?”

  “望知州不吝指教。”王詡恭敬地一拱手道。

  “你當得‘不世奇才’四字!”章楶面色嚴肅,沒有半點打趣的樣子。

  王詡有些汗顏,這套理論和辦法都是剽竊而來,自己只是“搬運工”罷了。

  “不過,你也有些操之過急,更有些杞人憂天了。”

  “請知州教誨。”從初識的第一天,王詡就打從心底敬重佩服章楶。當然就想聽聽長輩上官的意見。有些事不是懂得歷史,掌握了先進文明和手段就能看透的,還需要人生的閱歷。

  “你那個新的耕種方法,我在秦州已經見到過了,的確能讓糧食增產。不過,要在整個西北推廣開來,一則是需要時間。二則需要朝廷首肯,三來富裕出來的勞力當然就能開墾出更多的耕田,種出更多的莊稼。但是這是需要時間的,非是說一天兩月就能完成的。再說說紡織院,紡織院的確是很好,但是它出現之後。會讓很多依靠手工紡織毛皮的百姓失去生存依靠,而且價格一落下來,購買毛料的錢卻一文不少,人工的錢也少不了,想必你也會吃不消。”章楶語重心長地給王詡分析著。

  這些問題王詡都多多少少想到了,而且紡織院的事,他已經找到了一條出路。但是沒想到的是,農田開墾需要這麼長的時間。看來以前是估計得太過樂觀了。

  “這些問題須得慢慢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說。無人參軍當兵,是太過杞人憂天之說。”章楶說著,話鋒一轉道,“或許,真正到了西北遍地良田,人人吃穿不愁,那麼軍需物資也有了保證,西北軍民也會為了保護自己的良田宅院而誓死抗夏,蕩平西夏也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事。這樣想豈不是更好?”




章節目錄